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329400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读准多音字“挑”,会写“挑”“送”2个生字。(二)能借助课文插图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三)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二、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叶绍翁的资料,借助插图和注释预学古诗,制作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一)插图导入,谈话揭题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景物、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进行交流。2.谈话导题。同学们的故事编得真不错!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一个秋天的傍晚,已离开家乡、独自在外许久的叶绍翁外出散步时看到了这

2、样的情景,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诗。(板书课题:夜书所见)3.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书:书写下来。所见:所看到的。题意:在夜晚书写自己所看到的景致)4.齐读诗题。(二)检查预学,整体感知1.指名读古诗,读准字音。(1)教师相机正音:读准平舌音“送”“促”。(2)读准多音字:“挑”。补充:在这里读“tio”,表示“用细长的物件逗引”,可以组词“挑动”“挑逗”。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tio”,可以组词“挑担”“挑粮”“挑选”。(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挑”的字形。(加一加、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换一换)2.再读古诗,读好停顿。(1)教师范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

3、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男女生分组读、齐读。3.找出诗人所见。这首诗写的是夜晚时诗人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去诗中圈一圈,预设: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课件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1)理解词语,初知大意。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动客情:牵动旅客的思乡之情。(2)播放秋风吹落树叶的声音,理解“寒声”,体会秋风送来的寒意。(3)结合资料理解“客”:这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就是诗人叶绍翁。(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资料,教师做补充)叶绍翁是福建人,原本姓李;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

4、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破落不堪。于是,在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就不得不把他送到浙江一个叶姓的人家做儿子,远离了自己的故乡。(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动客情”。天气冷了,秋风瑟瑟,如果你一个人又冷又饿地走在街道上,此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回家)诗人也是如此。漂泊在外的他孤单寂寞之时,也常常会想起自已的家乡,这就是思乡之情。(板书:思念家乡)寒冷的秋风使这份思乡之情变得更浓郁了。(5)读诗句,想画面。预设:江上的秋风吹动着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使人感受到阵阵寒意;迎着寒冷的秋风,身在异乡的游子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6)指导学生带着思乡

5、之情读第一、二行诗句。(语速可舒缓)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1)(课件出示)出示第三行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指导学生理解“知”(料想),借助注释及图片理解“促织”。(2)漆黑的夜晚作者怎么知道有儿童在逗蟋蟀呢?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夜深篱落一灯明。(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逗蟋蟀或看别人逗蟋蟀的经历。如果学生没有体验,教师可通过自己的描述带领学生感悟“挑促织”的快乐。(预设:秋天是逗蟋蟀最好的季节,这时候的蟋蟀长得又大又壮,叫声非常好听;但要捉住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当你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那会是多么快乐)(4)想

6、象画面,指导朗读第三、四行诗句,体会逗蟋蟀的快乐。(语气较前两句明快些,最后一句可以上扬)3.朗读全诗。(1)就在诗人被寒冷的秋风牵动了思乡之情时,看到一群孩子在逗蟋蟀,此时,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预设: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儿时的伙伴,想起自己的孩子等)(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4.尝试背诵古诗。(1)借助课文插图自由背诵。(2)教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背出对应的诗句。(3)男生背上一句,女生接下一句。(四)拓展积累1.像夜书所见这样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篇还有许多,请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其他有关思乡的古诗。2.学生自由交流。3.推荐积累:泊船瓜洲宋王

7、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五)书写指导1.出示“挑”“送”2个字。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挑: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的笔顺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送:左下半包围,注意“走之”的写法,最后一笔为平捺。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4.师生共同评议。附板书:夜书所见(景)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亦”“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会写“饮”“初”2个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读古

8、诗,背诵古诗。(三)能运用结合注释、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晴”“雨”西湖的美景,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田字格板贴,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写诗背景。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印象西湖1.由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谈对西湖的初印象。2.了解诗人苏轼。现代诗人艾青说,西湖是“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在他的眼中,西湖是一面明镜;古代诗人白居易也曾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在他的眼中,西湖又似一幅图画。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3.揭题解题:走进苏轼笔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1)齐

9、读诗题,学写生字“饮”和“初”。(2)再读诗题,说说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3)三读题目,引导正确停顿。(4)小结:了解诗题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二)交流预学,走近西湖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得字字清楚,句句顺口。有能力的同学试着读出节奏感、韵律感。2.检查反馈。(1)学生提醒读音。(2)着重提醒音近字“亦”“宜”和多音字“抹”。(随机指名朗读古诗)(3)齐读古诗。(4)指导读出节奏。3.提出要求,初识西湖。苏轼经常把通俗的语言非常直接地放入诗中。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平白如话,却妙极!写西湖的这首诗也是

10、如此,不难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问同学逐字琢磨)(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着重理解“潋滟”。猜猜“潋滟”这个词可能跟什么有关,“水光潋滟”又是什么意思。(3)在诗人的笔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西湖?(三)细读诗句,走进西湖1.学习“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的画面”。(1)出示第一句诗,齐读。(板书:晴)(2)回忆生活中看到过的“水光潋滟”的画面。(3)播放水光潋滟的小视频,学生欣赏。(4)出示画面,想象说话。中午,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_傍晚,夕阳西下,西湖水面金光闪闪,又像_(5)齐读诗句。晴天西湖水光潋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难怪苏轼会说(引读)“水光潋滟晴方好”。(6)换

11、词理解“方”,再次有感情地读诗句。2.学习“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的画面”。(1)出示第二句和西湖雨图。(板书:雨)彼时日出此时雨瞧,一场小雨悄然而至。(2)理解“空蒙”。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泛舟湖上,细雨霏霏,眼前的山是什么样的?(朦朦胧胧的,像蒙上了一层轻纱)这就是诗人笔下“空蒙”的感觉。(3)体会置身烟雨朦胧的西湖之上的奇妙感觉,再次入情入境地朗读。(4)理解“亦”。结合三字经“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和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及词语“人云亦云”加深理解。3.指导对比朗读:我们也来一次人云亦云让我们用上这个“亦”字,一起来夸夸晴雨西湖。教师:水光美!学生:山

12、色亦美!教师:水光潋滟妙!学生:山色空蒙亦妙!教师:我看,晴是景。学生:我看,雨亦是景。教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学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四)走近西子,情系西湖1.引出西子。晴天的西湖美得恰到好处,雨天的西湖也是妙不可言。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苏轼眼中的西湖又像什么呢?(预设: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诗句)2.介绍西子。3.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西施的美。(1)指名交流。(2)教师补充拓展并朗读积累。面若桃花 风姿绰约 国色天香 天生丽质4.探究比喻之妙。(1)过渡质疑。在艾青眼里西湖像一面镜子,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则像一幅图画。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了呢?(引导学

13、生有理有据地猜)预设:理由一:西湖和西子都美。预设:理由二:它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预设:理由三:西子不管淡妆浓抹都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2)引导对话,感受用西子比西湖的巧。(3)拓展写话:出示西湖晴雨、四季图。选择一幅钟情的西湖风光,抓住特点,描绘心中的西湖。_(何时,泛舟西湖,我看到(什么样)的西湖,想到了(什么样)的西施。(4)小结:西湖无论何时,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引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出示后人评价语,感悟苏轼比喻之妙。(出示:“道尽西湖好处”“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五)回归课题,醉心西

14、湖1.这首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西子吗?2.创设情境,三读古诗。写下这首诗一年半后,诗人被迫离开杭州,临行前,他凝望着西子湖,依依不舍地吟诵道(女生读古诗)一别就是十六年,十六年中西子湖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诗人的梦境中,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遥望着西子湖的方向,饱含深情地吟诵道(男生读古诗)十六年后,当苏轼终于重返杭州,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西子湖畔,激动地吟诵道(全体齐读古诗)3.回归课题,深化主题。题目中的“饮”,诗人饮的仅仅是美酒吗?饮的还有(学生答)美景。是呀,喝着杯中美酒,赏着无边美景,他醉了。他醉,不仅仅是因为这杯中酒,更因为他的心醉了沉醉在西子湖的无限美景里。4.播放中国唱诗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附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晴 雨西湖 西子西子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