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375871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三首 山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认读“径”“斜”2个生字,正确书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二)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整首古诗。(三)通过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古诗的意思。二、教学准备预习古诗,查找杜牧的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各种图片,制作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播放一组秋天的图片)请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来描写秋天。2.引出课题。(出示课题山行,齐读)3.理解诗题。“山行”就是在山路上行走,那谁在山路上行走呢?(诗人杜牧)4.介绍杜牧。(1)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杜

2、牧的信息或背过的他写的古诗。(2)出示诗人简介。教师简单介绍: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杜牧在晚唐诗人中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二)自主学习,初读古诗1.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古诗,相机正音:“径”“停”“生”“枫”“霜”都是后鼻音。3.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4.同桌之间互读,注意停顿,读出古诗的韵律美。5.指名展示读,全班齐诵古诗。(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1.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呢?通过以前的古诗学习,我们知道可以怎样理解古诗的意思?(预设:先理解字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

3、的意思)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古诗中有些字词比较难理解,有些古今词义不同,课本提供了部分字词的解释,这就是注释。(课件出示古诗旁的注释)借助注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注释和其他方法,说一说诗句的大意。4.集体交流,教师点拨。(1)指导理解第一句。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突破“远上”“斜”“寒山”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通过注释理解)再指导学生连起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注意调整词语的顺序。(2)看图启发想象理解第二句。(出示图片及句子:“几户人家在白云_的地方。”结合注释,让学生理解句意,并注意“生

4、处”的写法。让学生自己串讲句意)(3)请学生说一说第三、四两句的大意,教师点拨、纠正。强调“坐”字在诗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在诗中是“因为”的意思,“霜叶”指的是被霜打过的枫叶。(指名再说第三、四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5.学生齐读古诗。(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千古佳作,但是整首诗却没有出现一个“秋”字。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的气息的。(学生找出相关词语回答,如“寒山”“霜叶”等,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除了这些,诗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学生拿出笔圈一圈。(预设:石径、白云、人家)3.融入情境,感受美景。白天,诗人乘坐马车,行走在山路间,向远方望去,他

5、看到的景色有(学生答)诗人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边走边看,直到傍晚,他又停车观赏,这时他看到了(学生答)4.指导朗读。(1)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秋景图啊!(指名说说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预设:喜欢、陶醉、流连忘返)(2)齐诵古诗。5.在这么多的景物中,诗人最喜欢的是什么呢?(预设:傍晚的枫林)当夕阳照在枫林上,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想象说话,体会“枫林晚”的美景)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想象说话,体会作者对枫林的喜爱)6.(出示火红的枫叶林图片)看,这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红得_。(学生想象说话)难怪诗人忍不住停下车来细细欣赏,舍不得离去了呢!7

6、.吟诵最后两句诗。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对枫林和霜叶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一起再来吟诵这两句千古名句。(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五)书写指导1.出示整首古诗,其中“寒”“径”“斜”“霜”处为空白的田字格,学生填空,齐读。(课件相机出示要学写的4个生字)2.请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预设:“寒”宝盖头下面有三横;“径”是左窄右宽;“斜”是左右等宽;“霜”上小下大,雨字头要写得扁一点,第三笔的横折钩变成横钩)3.教师范写“寒”,提醒注意点。学生学写。4.学生自主书写其他3个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六)课后作业1.默写古诗山行。2.把山行

7、描写的景色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附板书:古诗三首山 行杜牧白日 远景:寒山 石径 人家 白云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傍晚 近景:枫林 霜叶古诗三首 望洞庭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庭”“未”“磨”“盘”4个生字,学习书写“镜”“未”“磨”“遥”“银”“盘”6个生字。(二)借助注释与图片及音乐的渲染,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秋夜洞庭湖的美景,体会诗人想象的妙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洞庭山水的喜爱之情。(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二、教学准备课件,微课视频。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初识洞庭1.揭示题目。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个美丽的湖泊。(出示“洞庭湖”景区

8、题字)(1)指名读。(2)认读“庭”,注意后鼻音。2.简介洞庭湖,教师适时补充。洞庭湖在我国的湖南省境内。它很大,是我国第二大湖泊,有两个太湖那么大,有1000多个仙山湖那么大。它很美,岸边有著名的岳阳楼,历经千年;湖中有大大小小的岛屿点缀其间。清晨,朝霞映在湖面上,满湖通红;中午太阳高照,蓝天白云飘浮在湖的上空,也映在湖面上,上下天光,浑然一色;傍晚,夕阳下,天空有多美丽,湖面就有多美丽。听了这些介绍,洞庭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齐读诗题。带上这美好的感觉,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唐诗。(齐读题)(二)初读古诗,走近洞庭1.借助拼音,自由读。2.指名读,相机学习生字。(学习多音字“磨”,出示词语读

9、正确:打磨、磨刀、磨坊)3.师生合作读,重点领读好诗的节奏,注意停顿。4.同桌练读,展示读。(三)读诗想画面,领略洞庭风光1.学习第一句诗欣赏风景的美。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洞庭湖的风光。(1)指名读第一句,画出诗句描写的景物。这句诗里写到了两样好景致,是什么?(交流,板书:湖光、秋月)(2)指导朗读。这两样景物最先吸引诗人,你想怎么读?(指名读,相机点拨评价:湖光,夜色中的湖静静的;秋月,多么明亮多么皎洁)(3)配乐描述,想象画面。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4)交流

10、。听着音乐,想着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5)指导朗读并小结。眼前的湖光秋月图,让人感受到美好、舒畅,诗人刘禹锡用一个字就把这种感觉写了出来,那就是“和”字。这个字就像在夸湖光秋月好美啊,好迷人啊!(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二句诗感受想象的“奇”。(1)指名读第二句,说说诗人又写到了什么。预设一:潭面无风这其实还是在写湖面、湖光。预设二:镜子。追问:是什么像镜子呢?引导:洞庭湖的水面像镜子。湖面、池塘,没有风的时候,都会像一面镜子,所以有个词,叫水平如镜。(积累词语,教师范写“镜”)(2)理解“镜未磨”的意思。组词理解“未”。(组词:未来、未知)理解“磨”:过去磨刀、磨剪子都是用石头来磨的,所

11、以下面是个“石”。质疑:谁见过磨镜子吗?(3)观微课知“镜未磨”。(播放微课视频)小结:原来是像一面铜镜,而且是还没有磨亮的铜镜。(板书:铜镜)(4)引读前面两句诗。教师引读:能把那么大的湖想象成一面铜镜,诗人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学生接读。3.学习第三、四句诗感受想象的妙。过渡:好一个湖光秋月,好一个镜未磨。诗人一边看,一边想象,看得美,想得奇,难怪这首诗能流传千年。跟着诗人接着往下读,我们会看到更美的景,引发更神奇的想象!(1)自由读读后面两句,想想诗人看着洞庭的山水,又想到了什么。像刚才那样在诗句中圈圈画画,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2)交流反馈。(板书:山水翠、洞庭湖像银盘)(3)出示四幅

12、洞庭美景图,引导学生观看、思考:哪一幅是根据刘禹锡的诗句画下来的?学生选择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相机补充君山资料)欣赏着如此美丽的山水,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预设:青山绿水、山清水秀)(4)相机指导朗读第三、四句。引读:月光下,洞庭山水依然那么秀丽,那么迷人!(女生读)在诗人的笔下,八百里洞庭宛如一幅袖珍的图画,太神奇了!(男生读)(四)诵读积累,爱上洞庭1.引读全诗。喜欢这像铜镜一般的洞庭湖吗?(个别读)喜欢这像白银盘一样的洞庭湖吗?(个别读)2.引导背诵。(1)出示课件,进行填空式背诵。喜欢洞庭的人,肯定喜欢这首诗。(女生读)喜爱这首诗的人也肯定会爱上洞庭湖。(男生读)(2)看着画面,集

13、体背诵。3.抄写古诗并展评。这么好的诗,得抄写下来。(1)(出示生字)读一读,选择难写的字教师进行范写。(预设:“遥”,半包围结构,先内后外;“缶”的两横与竖折之间的距离要均匀,第二横最长,在横中线上;走之的捺要舒展,托住右上部分)(2)学生练写生字后抄写整首诗,进行展评。从3个方面进行评价:字迹工整,大小均匀,格式正确。4.拓展延伸。洞庭湖风光秀丽,引得无数诗人前去欣赏,他们赏景写诗,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1)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唐王维送邢桂州(2)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唐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自由读一读,交流喜欢的诗句,并摘抄在书本古诗旁边。5.小结:我们周围也有美丽的山山水水,大家可以学学诗人,边观赏边想象,说不定你也会有神奇的想象冒出来写进你的小诗、你的日记、你的作文里。附板书:望洞庭看 湖光 秋月山水翠 美想 像铜镜像银盘 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