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断句课后对点集训.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6447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断句课后对点集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断句课后对点集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断句课后对点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断句课后对点集训.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断句1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

2、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

3、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答案C解析原文为: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断句的前提是理解文章大意,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文句意思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选项C中“乃令太史卜”“斋三日”语意很完整,所以应断开,故答案为C。参考译文: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太公说:“凡国家有危难,君王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告诉他说: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将军接受任命后,国君就命令太史占卜。太史先斋戒三日,到太庙钻炙灵龟甲,卜问吉日,以便举行向大将颁授斧钺的典礼。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主将进入

4、太庙门,面向北站着。这时,国君亲自捧着钺的上部而将柄授予主将,说: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都由将军全权管理。国君又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都由将军全权管理。看见敌人虚弱便进攻,看见敌人兵力充实便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人多就轻视敌人,不要认为自己的责任重大就以死相拼,不要认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鄙视别人,不要凭着自己的一己之见就违背众人意愿,不要认为能言善辩就自以为是。“主将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说:我听说,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的牵制,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地去对付敌人。臣既已奉命掌握军事大权,

5、(不获胜利)就不敢生还,请您允许我按照上面的话全权处置一切。君王如果不答应臣这个要求,臣不敢接受担任主将的任命。君王答应了主将的要求,主将就辞别君王,率领军队出征。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面对敌人作战,专心一意。这样就能使有智谋的人都为他谋划,有勇力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腾,兵未交锋而敌已降服。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主将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武王说:“说得好啊!”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余读史,尝怪赫连氏注,初无功德,而兴之暴,西夏强且久,与宋室为终始,此必有

6、所以自强固者,不独恃甲兵之力。间披舆图按其处距长城外河西数十里自分力劣弱终身不能至详考其兴亡盛衰之迹而庭闻乃竟以是为家边徼风土人情叛服治乱必有深知其故者,他日著之文章,当不止如史传所记载也。(取材于清代魏禧曾庭闻文集序)注赫连氏:在西北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间 披 舆 图 按 其 处 距 长 城 外 河 西 数 十 里 自 分 力 劣 弱 终 身 不 能 至 详 考 其 兴 亡 盛 衰 之 迹 而 庭 闻 乃 竟 以 是 为 家 边 徼 风 土 人 情 叛 服 治 乱 必 有 深 知 其 故 者答案间披舆图/按其处/距长城外河西数十里/自分力劣弱/终身不能至

7、/详考其兴亡盛衰之迹/而庭闻乃竟以是为家/边徼风土(/)人情/叛服(/)治乱/必有深知其故者参考译文:我阅读史书时,曾经很奇怪:赫连族,开始并没有功德,却很快兴起,西夏强大并且长久存在,和宋史同时开始同时灭亡,这其中一定有使自己强大牢固的原因,不仅仅倚仗军事实力。我有时打开地图,找到那个地方,距离长城外几十里,在黄河以西,料想自己力量弱小,一生都不能到达那里,仔细地分析那里兴亡盛衰的轨迹,然而曾庭闻竟然把这里当作家,一边巡查风土人情,一边考察反叛降服和太平动乱,一定深知其中原因。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管 宁 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 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8、 异 华 拾 而 掷 去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管 宁 割 席 分 坐 曰 子 非 吾 友 也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参考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又曾经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要和华歆分座,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9、。”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郢 人 有 遗 燕 相 国 书 者 夜 书 火 不 明 因 谓 持 烛 者 曰 举 烛 因 而 误 书 举 烛 非 书 意 也 燕 相 国 受 书 而 说 之 曰 举 烛 者 尚 明 也 举 贤 而 任 之 燕 相 白 王 王 大 说 国 以 治 治 则 治 矣 非 书 意 也 近 世 学 者 多 似 此 类答案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参考译文: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

10、,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举烛!”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宋 顾 宪 之 元 徽 中 为 建 康 令 时 有 盗 牛 者 被 主 人 所 认 盗 者 亦 称 己 牛 二 家 辞 理 等 前 后 令 莫 能 决 宪 之 至 覆 其 状 谓 二 家 曰 无 为 多 言 吾

11、得 之 矣 乃 令 解 牛 任 其 所 去 牛 径 还 本 主 宅 盗 者 始 伏 其 辜 发 奸 擿 伏 多 如 此 类 时 人 号 曰 神 明答案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参考译文:南朝刘宋元徽年间,顾宪之任建康县令。当时有个偷牛的,他偷的牛被失主认出了,偷牛的也说这是自己的牛。双方的言辞理由一样,前后几个县令都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复核了那个案件,对两家说:“不要再多说了,我已经想出断案的办法了。”于是命

12、令解开牛绳听任牛自己走去,牛一直返回了本主的家,偷牛的人这才认了罪。顾宪之揭发奸恶,揭露隐情,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事,当时人称赞他断案如神。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太_宗_谓_太_子_少_师_萧_瑀_曰_朕_少_好_弓_矢_得_良_弓_十_数_自_谓_无_以_加_近_以_示_弓_工_乃_曰_皆_非_良_材_朕_问_其_故_工_曰_木_心_不_直_则_脉_理_皆_邪_弓_虽_劲_而_发_矢_不_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得到了几十把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与它们相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