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1“顺乎世界之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5434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2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1“顺乎世界之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_2022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1“顺乎世界之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2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1“顺乎世界之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1“顺乎世界之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顺乎世界之潮流”(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20郑州高二检测)“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是指()A.华事夷言B.海国图志C.四洲志D.资政新篇【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海国图志的主旨,故选B。【深化点拨】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积极性: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局限性: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因此也就不可能寻求到真正的强国御侮之道。2.“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

2、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解析】选A。材料中“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故A正确。【深化点拨】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其不同之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的方式不同。但“中体西用”思想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发挥过积极作用。【补偿训练】下列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师夷长技以求富D.商战【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魏源提

3、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故A正确;B、C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提出的,排除;D是19世纪80年代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排除。3.(2020浙江高考)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析】选B。材料“此魏子

4、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体现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影响洋务派,是其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选B;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迈出变法第一步,排除A;洋务派仍然停留在器物变革层面,排除C;材料强调“师夷长技”思想对洋务派的影响,而非洋务派“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影响,排除D。4.1895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5、【解析】选A。材料“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说明了康有为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故A符合题意。5.(2020长春高二检测)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A.专制制度B.工业经济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解析】选D。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补偿训练】一天,小张和小王两人对维新派在政体选择上的主张争论不休。请你判断,维新派选择了()A.民

6、主共和制B.君主专制C.君主立宪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选C。维新派主张保留君主,但又开国会、设议院,以限制君主权力,即君主立宪制,故排除B,选C。A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D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深化点拨】维新变法不敢发动群众,而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6.1905年有人在演讲中说:“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立共和国呢?”这位演讲者有可能是()A.康有为 B.谭嗣同C.孙中山 D.严复【解析】选C。根据材料“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立共和国呢”可知,演

7、讲者强调成立共和国。A、B、D都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排除;故此人有可能是孙中山,故选C。7.(2020信阳高二检测)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A.中体西用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B.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C.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民主共和D.维新变法民主共和睁眼看世界【解析】选C。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发展历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应该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睁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再到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主张建立民

8、主共和制度。故正确顺序是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民主共和,C正确。【补偿训练】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中的()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三大政策【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属于民权主义内容,故C正确;民族主义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民生主义与“平均地权”对应,故B错;三大政策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故D错。二、非选择题(22分)8.(2020芜湖高二检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中英武装力量作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

9、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二)材料二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自其官工商贾章程明备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其民德慧术知较而论之,又为吾民所必不及。严复原强(1895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的主要史实。(10分)(2)阅读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西方认识的发展之处。结合时代背景,列举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认识深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是器不良也

10、是技不熟也”可知林则徐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军事装备和技术均落后于英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林则徐在“睁眼看世界”方面主要是主动了解外国情况,收集国外信息,同时收集资料组织编译西方书籍等。第(2)题,根据材料“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自其官工商贾章程明备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其民德慧术知较而论之,又为吾民所必不及”可知严复认为西方自由平等,经济制度完备,国民素质也比较良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人对西方认识深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因此深化了对西方的认识。答案:(1)观点:英国的军事武器和技术均优于中国。史实:主动了解外国情况,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籍,如四洲志等。(2)发展之处:认识到西方国家政治自由平等,经济制度完备严明,国民素质良好。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