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4926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时期,国内外革命报刊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迅速发展,其文字宣传与舆论鼓动,比革命党的军事影响更普遍。下列属于当时“革命报刊”的是()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革命报刊”,可知从中要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而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故属于革命报刊。答案:C2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宣传反映社会生活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报刊言论不可能不受限制,故A项错误;清末民众的文化水平并未普遍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

2、未涉及社会生活,故C项错误;“是非曲直报中分,万般提创总由君”,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报纸的社会功能,故D项正确。答案:D3下面是18951898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对表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年份当年创刊总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7342.9%1898473983.0%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报刊业的主体维新变法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言论自由的局面已经出现报刊成为新思想传播的载体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自办报刊的比例上升到83.0%,说明正确;当年创刊总数由7发展为47,说明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报刊创办与言论自由无直接关系,错误,故选B项

3、。答案:B4电影网的网址是http:/,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905年,我国诞生了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答案:B5“以当时专门放映国产一轮影片的金城电影院为例,该院共有座位1 653个,从1938年3月26日至4月13日放映新片古屋行尸记,前后共放映18天,总计放映54场,累计接待观众41 58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 310人次” ,这表明()A看电影是当时上海人的一种娱乐活动B电影已经在全国各地

4、广泛普及C电影成为传播进步思想的主阵地D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解析:从材料可知当时观看电影的人很多,反映出看电影是当时比较普遍的娱乐活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业的状况,不能得出电影在全国各地普及,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得出电影传播进步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国产电影与外国电影的观看状况的对比,无法得出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故D项错误。 答案:A6“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

5、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解析: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是1943年的上海,上海电视台此时还没有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视业才得到发展,故选D项。答案:D7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人,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人,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人,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人,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人,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人,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解析:从材料中“你的粉丝”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的是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而没有提及信息的内容,故C项与题意

6、不符,B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中“你就是一份都市报”“你就是电视台”等从侧面反映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答案:A8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那么你可以()乘火车去外地经商发电报与亲友联系用互联网下载电影歌女红牡丹到申报上登载广告喝着咖啡浏览光明日报A BC D解析:结合史实可知,火车和电报分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近代时期随着西方经济文化入侵,火车和电报传入中国,故正确;歌女红牡丹虽已上演,但1949年前互联网还没有出现,故错误;申报是1872年在上海创刊,故正确;光明日报是新中国创办的报纸,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以

7、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后改名湘学报

8、)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申中国编辑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哪些人?报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现象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和作用。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回答,“内容”可提炼材料回答,“原因”要结合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背景回答,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思考。第(2)问,从报刊的宣传内容上可总结报刊的“核心内容”,“特点”要依据

9、材料中的“报刊约120种”“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在北京上海湖南”“推动促进”等信息分角度总结。第(3)问,需要注意问题的几个限制词,“综合以上材料”“自办”“当时”,回答“意义”时,要求依据上述材料,而不是笼统地回答报刊对社会所有角度的影响。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方面,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方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方面,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加上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