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2996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第2课一、选择题1据史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即“卖”)的原则。这实质上反映了商鞅A废除分封制,实行集权制B加强思想上的统一C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D确立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为田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着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废止“田里不粥”,指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答案为C项。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此规定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实现秦国的

2、富国强兵【答案】D由题意可知,这是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故选D项。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按军功授爵D建立县制【答案】D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体现了中央集权制萌芽,故选D项。4商鞅变法之所以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D推行连坐法【答案】C5(2018安徽定远重点中学月考)“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

3、对秦政权的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的一个人家如果是富有的,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跟父母分居(给他娶个媳妇)。一个人家如果是贫穷的,等到儿子长大后,就把他送给人家做女婿。这样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故选C项。6.(2020贵州凯里一中月考)商君书君臣中写道:“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这表明()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以法治国”成为治国标准C.法家是最受人民推崇的学

4、派D.“以法治国”成为百家共识【答案】B材料中商鞅要求言论、行动和事情“中法”,这说明“以法治国”成为治国标准,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于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于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

5、止之列。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答案】(1)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2)指导思想:重视农战。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