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2628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5 水循环高频易错题汇编一选择题(共9小题)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 cBadfCb cDe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熔化。故选:B。总结:解答物态变

2、化的有关题目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概念进行判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要知道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2如图,在旧社会每逢干旱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半仙”身上,来实现所谓的“呼风唤雨”。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把它变成现实了。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B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D“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成的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升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使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

3、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直接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变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故选:D。总结:本题通过人工降雨使用干冰的考查,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要会判断。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的室内()A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B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C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D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解: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即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而0的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0的水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所以温度为0时,可以有水也可以有冰。故B、D错误。温度为0时,有水有冰,冰可以升华变成水蒸气,水也可以蒸发变成水蒸气。所以在0冰、水、水蒸气可

4、以同时存在。故C错误。A正确。故选:A。总结:解决此题要注意到晶体温度在其熔点上时,有三种可能的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而升华和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4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水和冰,把它搬到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的教室里,一段时间后,水箱里()A都变成冰了,连水蒸气也没有B都变成水了,同时有水蒸气C只有水和冰D冰、水和水蒸气都存在解:水箱里原来盛有0的水和冰,把它搬到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的教室里,由于没有温度差,所以不会发生热传递,水不会结冰,冰也不会熔化,但水可以蒸发,所以一段时间后,冰、水、水蒸气都存在。故选:D。总结: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条件,属于易错

5、题,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水会结冰或冰可以熔化。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云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并吸收热量C使气体液化只能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D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可知,自然界中的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解:A、云的形成既有液化现象,也有凝华现象,都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6、;B、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B正确;C、使气体液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或者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故C错误;D、自然界中水的总量虽然不变,但真正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却不多,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水资源,故D错误。故选:B。总结:本题目考查了雨的形成过程,同时还要掌握液化的两种方法,并且要建立节约水资源的意识。6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解: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

7、固态;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所以丙物态为液态。故选:C。总结: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的判断,熟悉概念,知道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ABCD解:A、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A错误;B、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B错误;C、水蒸气变为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C正确;D、

8、水蒸气变为冰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C。总结: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8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出现以下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B盛夏,浓雾弥漫液化C深秋,水面上的“气”汽化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升华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正确;C、水面上的“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雾

9、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故D错误。故选:B。总结:此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判断,知道前后的物态特征和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错误的是()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C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解:A、水循环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不同领域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但不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故A错误;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

10、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C、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损害,故C正确;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D正确。故选:A。总结:本题考查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污染难度不大。二填空题(共5小题)10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1)在过程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吸热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在过程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物态变化名称)。(3)在一定条

11、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这属于熔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吸收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解:(1)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此过程属于吸热过程;(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放出热量,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3)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答案为:(1)吸热;(2)液化;凝华;(3)熔化;吸收。总结: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确定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1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

12、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熔化、液化、凝华,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放热(填放热或吸热)。解: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1)冰变为水的现象叫熔化,熔化过程吸热;(2)水蒸气变为水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3)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故答案为:熔化;液化;凝华;放热。总结: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三种状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12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和凝华,同时伴随着放热。生产中是通过压缩体积方法使打火机的燃料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解:如图,图中过程是水蒸气

13、变成云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一者是气态液态,物态变化为液化,液化是放热的。另一者是气态固态,物态变化是凝华,凝华过程是放热的。生产中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打火机的燃料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故答案为:凝华;压缩体积。总结:(1)大自然中水的循环方式,知道云的主要成分是小水珠和小冰晶;(2)掌握液化的两种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意义是体积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使用节水龙头。解:(1)冰熔化成水的过程,是晶体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冰的熔点不变

14、(标准气压下0);(2)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3)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例如:以淋浴带代替浴缸洗澡;使用水流节流器,加装在水龙头及花洒上,这样可节省水的浪费;洗碗、洗菜、手洗衣服、刷牙时,不要开长流水;用水后记得关紧水龙头,因为一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分钟就会“跑掉”816升水;用过的水如果不是太脏,可以用来浇花、洗车、洗地、冲厕所。故答案为:(1)不变;(2)1.0103kg/m3;积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3)使用节水龙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总结:大部分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只有晶体的

15、熔化过程、晶体的凝固过程、液体的沸腾过程这三个过程,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考查学生对水的密度的理解;节约用水,实际上是为达到同等用水效果而科学合理地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的消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合理用水的方法。14今年,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一带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了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迅速升华为气体,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就凝华成为小冰粒,最终形成降雨;为了减慢水的蒸发,农户们用塑料膜覆盖田地,确保农作物生存(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你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及时关闭水龙头。解:(1)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会直

16、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2)由于气温的骤降,使水蒸气迅速凝结成为小冰晶,即发生凝华现象;(3)塑料膜覆盖田地,阻断了蒸发的进行,即减小水分的蒸发;(4)对于节约用水可从生活实际出发解答,如及时关闭水龙头、用刷碗水(或洗衣水)冲下水道等。故答案为:(1)升华;(2)凝华;(3)蒸发;(4)及时关闭水龙头。总结: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相互转化,将所学的热学现象(六种物态变化名称)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三解答题(共5小题)1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试说明这种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

17、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冰晶变成水,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总结: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生活中的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热点。16根据水的循环示意图,简述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的?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从水的蒸发开始分析:(1)自然界中,江、河、湖、海以及陆地和植物中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变为大量的水蒸气;(2)大量水蒸气上升,在空中迁移,若气温降低,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或凝华,在高空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当重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小冰晶又

18、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或者在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不熔化,以雪花或霜降落到地球表面;这就是降水过程;(3)这些降水渗漏为地下水,迁移或流到海洋及植物中,又以江、河、湖、海以及陆地和植物中的水存在于自然界中。到此完成水的整个循环过程。(4)注意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及植物蒸发成水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2)若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气就会在高空形成云(水滴或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成为雨、雪花或霜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3)这些降水渗漏为地下水,迁移或流到海洋及植物中,完成水的循环

19、。(4)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循环过程的分析,了解和掌握了物态变化的规律,是一道基础题。17请分别简述云、雨、雪、苞、霜、雾、淞、冰的状态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解:云是液态和固态,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或凝华成的小冰晶组成;雨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雪是固态,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雹是固态,是小水滴凝固形成的;霜是固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雾是液态,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淞是固态,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是固态,是水凝固形成的。总结:此题考查的重点是水的三态变化,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看变化前后物质的物态特

20、征。18观察电冰箱你会发现很多现象。例如:打开冰箱上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一股“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状水珠。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块,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除此之外,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再打开电冰箱下边冷藏室的门,见到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这些水正流到冰箱底部的容器内。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冰箱内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并在表中记录下结果。编号观察到的现象物态变化1打开电冰箱上面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白气”2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3隔几星期后

21、冰块变少了4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5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6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解:1、“白气”是小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2、冷冻室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是鱼、肉中的水凝固成冰的缘故。3、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是冰升华成水蒸气。4、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5、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是蔬菜、水果中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6、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流出的。故答案为:编号观察到的现象物态变化1打开电冰箱上面冷冻室的门,立即见到门口“冒出”“白气”液化2冷冻室

22、内的鱼、肉等都变得硬梆梆的,冰格子里装着一些冰凝固3隔几星期后冰块变少了升华4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白色的霜凝华5里面的蔬菜、水果有的变得干瘪了汽化6冷藏室的底部有少量的水液化总结:解决本类习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现在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对照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做出判断。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向天取水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

23、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2)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D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解:(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2)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作法正确;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作法正确;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作法正确;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作法错误。故选D。故答案为:(1)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2)D。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