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章节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92244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章节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章节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章节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章节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胃溃疡患者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B医疗上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C为了消除蚊虫叮咬后的痛痒,在患处

2、涂肥皂水D用pH试纸检验雨水的pH为5.5,确定此雨水是酸雨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含量B镁原子结构示意图C物质的分类D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3、物质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 + 6H2O = 2Al(OH)3 + 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DMg3N2水解产物之一是NH34、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K+、H+、Cl-、OH-BCu2+、K+、Cl-、CBa2+、DNa+、K+、

3、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除杂操作方法ACO2气体CO气体通入O2点燃BKNO3固体NaCl固体水降温结晶CCO2气体HCl气体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DKNO3溶液KOH溶液适量的 CuSO4溶液过滤AABBCCDD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A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B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将工厂烟囱加高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D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Mg2+、Ca2+、ClBH+、Cu2+、CNa+、K+、Cl、DFe3

4、+、Ba2+、OH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CO点燃BCaCO3CaO高温煅烧CN2O2通过灼热的铜粉DFe2O3C隔绝空气加强热AABBCCDD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H 越大溶液酸性越强B酸性溶液可以用酚酞检验出来C酸性溶液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盐溶液都是中性溶液10、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以下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金属钠B盐酸C氢氧化钠固体D氯化钠溶液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1)有氯气参加反应的化合反应:_;(2)有三种物

5、质生成的分解反应:_;(3)有铝单质参加的置换反应:_;(4)有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复分解反应:_。2、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1)教材中的课外实验中有的发生化学变化,有的发生物理变化,请从下列课外实验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类型的角度,将下列课外实验中的C与_(填“A”或“B”)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A自制白糖晶体B自制汽水C鲜花变色(2)根据盐的组成里所含阴、阳离子的特点,可将盐分类并称为某盐。例如,组成里含有的盐称为碳酸盐,含有K+的盐称为钾盐,含有Na+的盐称为钠盐,则含有的盐应称为_类盐,能与碱反应生成_(填物质的名称),所以这类盐制成的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3、物质溶解

6、性口诀:酸都_,_溶水快,碱溶_,氯化物除_,硫酸盐除_,其他盐溶_。强调:_、_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4、鉴别稀硫酸、石灰水和烧碱溶液: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三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试管中溶液变红的是_;然后向剩余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出现_现象的是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称量、量取;过滤;蒸发结晶、干燥;计算;溶解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用以上序号填空)。(2)乙同学用10g含杂质10%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

7、50g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用以上序号填空)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g)。请据图分析并计算:(1)步骤中的现象说明 ;(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3)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向100g硫酸铜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1)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50g时,溶液呈_性(填酸、碱或中)(2)当加入NaOH溶液的

8、质量为20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3)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时,生成沉淀Cu(OH)2的质量是多少g?(写出详细计算过程)3、利用沉淀法可测定某粗盐样品的纯度(假定粗盐中的杂质全部是MgCl2)。每次取100g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测定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样品质量/g100100100100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32648290沉淀质量/g2.324.645.85.8(1)通过数据可知第_次测定的MgCl2已完全反应。(2)求粗盐的纯度(NaCl的质量分数)?_(写

9、出计算过程)(3)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画出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_。4、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MgCO3。某兴趣小组取15g菱镁矿样品,逐渐加入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生成的气体全部用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记录如表(菱镁矿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发生反应)。加入H2SO4溶液的质量(g)50100150200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g)2.24.45.55.5(1)样品中的MgCO3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请计算15g菱镁矿中Mg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该实验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将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液

10、逐滴滴入到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溶液的pH变化和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计算:(1)当沉淀不再产生时溶液的pH_7。(2)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3)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

11、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与评价1)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方法操作过程现象实验结论方法一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方法二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稀硫酸_方法二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与评价2)同学们经过讨论,

12、认为(拓展实验)的_(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填写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

13、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第_个猜想。(实验探究)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写化学式)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_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_是正确的。(填一或二或三

14、或四)(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实验方案中第一个实验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实验方案中的第三个结论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实验与探究):填写下表各空。实验操作实验1实验2实验3溶液是(1)_。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2)_。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3)图1为实验3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图中“?”代表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实验结论):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拓展与应用)(4)写出实验1、实验2、实验3中酸碱度变化最小的化学

15、反应方程式_。(5)将实验一、二、三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沉淀不倒入)后续实验及现象如图2。则白色沉淀A是_;无色溶液B的pH_7,无色溶液B中除了含有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4、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滴入稀盐酸后,由实验现象_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是_。(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_。(交流与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思路一:验证有_。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烧杯中反应后的溶质成分产生兴趣,并对其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_(实验与验证)步骤现象结论步骤: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_。猜想二不成立步骤: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成立(评价与反思)、有同学认为,仅通过步骤中出现白色沉淀,就得出“猜想三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在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5、(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小李和小赵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的热分解产物。(查阅资料)碱石灰可用于吸收CO2、水蒸气含有Fe2+的盐溶液可与发生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含有Fe3+的盐溶液可与KSCN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溶液CO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能使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铜铁的氧化物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K2CO3与稀盐酸反应会释放出CO2(提出问题)样品完全分解后,除水蒸气外,还生成哪些气体产物?(提出假设)猜想一:含有CO;猜想二:含有_;猜想三:含有CO和CO2(实验探究)(1)探究气体产物小李同学对气体产物进行

18、探究,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及部分装置省略)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D中的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猜想_正确。(2)探究固体产物。小赵同学对固体产物进行如下探究:取热分解后的固体产物(经实验证明无磁性)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再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取滤液加入稀盐酸_固体中含有K2CO3取滤渣加入稀盐酸溶解后,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_固体中含有FeO另一份中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固体中含有_(实验结论)的热分解产物有_种。(拓展延伸)晒制蓝图时,用作感光剂,其光解反应有FeC2O4生成。 432gFeC2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Fe3O4、CO和CO2;生成物中两种气体

19、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胃内压强增大。胃溃疡患者不宜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A错。B: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B错。C:蚊虫叮咬在皮肤中分泌蚁酸,肥皂水显碱性,在患处涂肥皂水,发生中和反应,减轻痛痒。C正确。D:pH为5.55.6此雨水是酸雨。但用pH试纸测得的pH为整数值,测不出5.5。D错。综上所述:选择C。【点睛】2、B【详解】A、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错误;B、镁原子中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也为12,原子

20、结构示意图正确,故选项正确;C、酸、碱、盐属于化合物中不同类别的物质,没有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D、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不同类型的反应,没有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故选B。3、C【分析】根据题意信息: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所以将物质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两部分,阳离子和氢氧根结合即为产物,阴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即为产物。【详解】A、NaF与H2O发生的反应,故选项正确;B、CaO2与H2O发生的反应,故选项正确;C、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和P(OH)3,选项错误;D、Mg3N2与H2O发生的反应,故

21、选项正确。故选C。4、D【详解】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生成水,A组不能共存,故A错误;B、铜离子存在时溶液呈蓝色,不符题意,故B错误;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形成硫酸钡沉淀,C组不能共存,故C错误;D、四种离子的溶液均无颜色且可以共存,故D正确;故选D。5、B【详解】A、如果二氧化碳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一氧化碳不会发生燃烧,即通过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选项错误;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则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杂质,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选项正确;C、将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碳

2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氯化氢的,且氯化氢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应选择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选项错误;D、氢氧化钾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6、D【详解】A、砍伐大量森林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代替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温室气体增多,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将工厂烟囱加高是不可行的,应该在烟囱加装除尘和脱硫装置,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化肥、农药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如果禁止使用,农作物大量减产,应该合理使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

23、发电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发电,可以减少污染,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7、C【详解】A、碳酸镁、碳酸钙都是白色沉淀,离子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B、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但铜离子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C、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符合题意;D、硫酸根和钡离子、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水中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进行除杂,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错误;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中混有氧化钙,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了需要保留的物质,不符合除杂原

24、则,错误;C.氮气中混有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氧气能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不仅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氧化铁中混有碳单质,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碳单质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仅除去了需要保留的物质,而且还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C。【点睛】9、C【详解】A、pH 越大溶液碱性越强,错误。B、酚酞遇到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为无色,酸性溶液不可以用酚酞检验出来,错误。C、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酸性溶液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正确。D、盐溶液可能是中性也可能不是中性,如碳酸钠溶液为碱性,错误。故选C。10、C【详解】A、钠是单质,故A

25、错误;B、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B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导电,故C正确;D、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睛】二、填空题1、(1)(2)(3)(4)【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信息写化学放方程式。(1)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反应物中有氯气,故反应可以是氯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合理即可);(2)分解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为三种,故反应可以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合理即可);(3)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物中有铝,

26、反应可以是铝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之后的金属盐溶液反应,如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反应方程式为:(合理即可);(4)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能生成氢氧化铁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为铁的盐溶液和可溶性碱,如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合理即可)。【点睛】根据信息写化学放方程式,需要准确把握化学方程式的信息,如反应类型,物质颜色状态等,然后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2、(1) B B和C都属于化学变化 (2) 铵 氨气 【解析】(1)A、自制白糖晶体的过程是白糖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的过程析出晶体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自制

27、汽水中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鲜花变色是让鲜花吸收酸碱性物质与酸碱指示剂的原料,花中的色素反应,显色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B、B和C都属于化学变化;(2)根据题目盐的组成里所含阴、阳离子的特点,可将盐分类并称为某盐,含有K+的盐称为钾盐,含有Na+的盐称为钠盐,含有的盐应称为铵盐,因为含有铵根离子;含有铵根离子的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所以这类盐制成的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故答案为:铵;氨气。3、溶 钾钠硝铵 钡钾钠铵钙 氯化银 银钙钡 钾钠铵 氯化银 硫酸钡 【详解】酸都溶,钾钠硝铵溶水快,碱溶钡钾钠铵钙,氯化物除氯化银,硫酸盐除银钙钡,其他盐

28、溶钾钠铵。强调:氯化银、硫酸钡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4、稀硫酸 白色沉淀 【详解】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蓝,因此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稀硫酸;碳酸钠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若滴加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试管中的溶液为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为:。5、(1)(2)【解析】(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装瓶贴标签,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2)配制的50g,5%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为m=50g5%=2. 5g,故需要取含杂质10%的食盐的质量,先对这2. 8g粗盐除杂,然后进行溶

29、液的配制。除杂和配制的顺序和方法是:称量2. 8g粗盐,溶解,过滤除去杂质,得到氯化钠溶液,再进行蒸发,即得到氯化钠固体再进行配制,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三、计算题1、(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且稀盐酸过量;(2)2.2(3)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x=53%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详解】(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且稀盐酸过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

30、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00g-197.8g=2.2g;(3)见答案。2、(1)碱(2)CuSO4、Na2SO4(3)解:设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的质量为x所以生成Cu(OH)2沉淀的质量为4.9g答:生成Cu(OH)2沉淀的质量为4.9g。【分析】分析图像可知,向100g硫酸铜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会先与溶液中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过程中不生成沉淀,当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g时,加入的氢氧化钠与混合液中的硫酸恰好反应完全,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开始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

31、硫酸钠,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时,混合液中的硫酸铜恰好反应完全。(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时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恰好反应完全,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50g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g时,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反应完全,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包括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还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硫酸铜,故填:CuSO4、Na2SO4。(3)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时,其中有20g与硫酸反应,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20g),已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0%,便可计算出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然后利用质量

32、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便可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具体计算过程见答案。3、(1)三、四(2)解:设粗盐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x,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yx9.5g y=80gNaCl的质量为:100g9.5g90.5g,NaCl的质量分数为答:粗盐的纯度是90.5%;(3)【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加到82g时,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样品中氯化镁全部反应,所以第三次和第四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粗盐中的MgCl2完全反应;故填:三、四;(2)见答案;(3)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的溶液质量是80g,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画图如下:4、(1)5.5g

33、(2)设15g菱镁矿中MgCO3的质量为x菱镁矿中MgCO3的质量分数为(3)9.8% 【解析】(1)由表格可知,当15g菱镁矿中加入过量的硫酸溶液,最终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5.5g,即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5g。因此样品中的MgCO3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5.5g;(2)见答案(3)设加入硫酸溶液100g时,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y。该实验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1)(2)1.71g(3)由图可知,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质量为10g时,pH=7,说明此时氢氧化钡和稀盐酸、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氯化钡和稀硫酸

34、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 ,可知,20g混合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到了硫酸钡中,则20g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为: ,则10g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为0.49g,解:设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为xx=0.855g则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为:1.71g-0.855g=0.855g设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yy=3.65%答:混合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3.65%【分析】(1)根据图像信息可知,加入10g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时,溶液的pH=7,说明此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因此后来滴入盐酸、硫酸混合液,溶液中氢离子过量,当沉淀不再产生时,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

35、混合液质量为20g,故此时溶液的pH7;(2)将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液逐滴滴入到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 ,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钡元素完全转化到了硫酸钡中,硫酸钡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故该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答:该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71g;(3)见答案。四、实验探究1、升高 U型管左侧液面升高,说明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即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也能使锥形瓶内气压减小 有气泡冒出(或有气体产生) H2SO4+Na2CO3=Na

36、2SO4+H2O+CO2 方法一 CaCl2+2NaOHCa(OH)2+2NaCl 【详解】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变小。所以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升高。判断发生反应的依据是U型管左侧液面升高,说明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即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反思与评价1: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发生反应,也能使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导致U型管左侧液面升高。所以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拓展实验:方法二中,稀硫酸会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看到有气泡冒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7、H2SO4+Na2CO3=Na2SO4+H2O+CO2。反思与评价2: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钙反应可能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形成沉淀(化学方程式是CaCl2+2NaOHCa(OH)2+2NaCl),所以方法一不严密。2、H2SO4+2NaOH=Na2SO4+2H2O 放热 四 NaOH 产生气泡 二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详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填:H2SO4+2NaOH=Na2SO4+2H2O;放热;假设猜想

38、: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硫酸钠;猜想二:稀硫酸过量,则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氢氧化钠过量,则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由于酸和碱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故填:四;实验探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而实验中向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故填:NaOH;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若溶液中含有硫酸,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则可观

39、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产生气泡;得出结论:由实验的结论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则猜想二正确,故填:二;评价反思:实验方案中第一个实验操作存在的错误是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醮到pH试纸上,故填:pH试纸浸入溶液中;实验方案中的第三个结论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故填: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3、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42- 硫酸钡#BaSO4 小于 硝酸钠和硝酸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

40、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与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溶液呈中性,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所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2)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所以实验现象是由白色沉淀产生;(3)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所以图中“?”代表的是SO42-;(4)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得溶液为中性;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酸性几乎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为中性;(5)实验一中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

41、钠、水、二氧化碳,则一定有硫酸钠,可能有硫酸或碳酸钠;实验二中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则滤液一定有硝酸,可能有硫酸或硝酸钡;实验三中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一定有硫酸钠和酚酞,可能有硫酸或氢氧化钠;混合后,废液中的离子一定有酚酞、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可能存在碳酸根离子、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因加入过量碳酸钠有气体生成,则无色溶液B中一定有氢离子,无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白色沉淀A一定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的硫酸钡沉底,无色溶液B呈酸性,的pH小于7;硫酸根离子可能与钡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B中一定存在钠离子、氢离子、硝酸根离子,所以除了含

42、有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和硝酸。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放出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新物质生成 NaCl、HCl 不产生蓝色沉淀 反应物是否过量 【详解】(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滴加稀盐酸后发生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由图二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交

43、流与讨论:验证反应是否发生,可以验证生成物生成或反应物减少或消失;(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故猜想三:NaCl、HCl;实验与验证:步骤:结论为猜想二不成立,故溶质中不含氢氧化钠,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现象为:不产生蓝色沉淀;评价与反思:、氯化钠、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步骤中出现白色沉淀,不能得出猜想三成立,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的是反应物是否过量。5、二氧化碳#CO2 三 产生气泡 产生蓝色沉淀 Fe2O3 六#6 14:11 【详解】提出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K、Fe、C、O、H,故生成物中也应含K、Fe、C、O、H,故生成的气体除水蒸气外,还可能是碳的氧化物,可能是一氧化碳,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猜想二:含有CO2;实验探究:(1)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