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专题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6829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专题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专题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专题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专题测试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专题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HCO3俗称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B灯泡中加入

2、氖气,发出红色光,作航行指示灯C在树下下部涂上石灰浆可除虫灭菌D医院透视检查胃镜时让患者口服碳酸钡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生成水,实质是H+和OH- 结合生成了H2O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3、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K+、H+、Cl-、OH-BCu2+、K+、Cl-、CBa2+、DNa+、K+、4、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碘溶于汽油B溶洞的形

3、成C铁生锈条件探究D比较合金和金属的硬度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和操作方法A铁铜加足量稀盐酸,过滤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C二氧化碳氯化氢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D氯化钾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加热AABBCCDD6、下列做法不符合“山青水绿、天蓝地净”理念的是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D充分利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7、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绿矾(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已知:Al(OH)3与Fe(OH)2沉

4、淀时的pH不同,Al(OH)3恰好完全沉淀时,Fe2+尚未沉淀。Fe2(SO4)3+Fe=3Fe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烧渣可选用足量稀盐酸,试剂X选用铁粉B过滤得到绿矾后,剩余母液可返回到溶液3中循环利用C固体1是SiO2,固体3是Al(OH)3和Fe(OH)3D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8、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使海水中的MgSO4转化成Mg(OH)2,试剂可选择氢氧化钙B加入试剂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过滤C加入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HCl=MgCl2+H2OD若无水MgCl2的质量为9.5 g,

5、则生成的Mg有2.4g9、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ANa2CO3溶液Na2SO3溶液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BCaOCaCO3加水、过滤CNaCl固体细沙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D铁粉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BCD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新型的镁锂合金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1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

6、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填序号)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填序号)。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_。(2)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元素名称钙氧碳氢铜元素符号CaOCHCu(在下列小题中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有毒性的气体是_;常用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的黑色固体单质是_;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是_;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CaCO3)”,蔡伦将此“灰”溶于水即得碱。请写出蛎房烧成灰的化学方程式_。2、化学与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胃药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7、,写出用其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2)茶叶中的咖啡碱能起到提神.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作用,其化学式为C8H10N4O2。咖啡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3)合理使用化肥是现代农业高产丰收的主要因素之一。如K2CO3是一种_肥(选填“氮”、“磷”或“钾”)。(4)向放有铁锈的钉子的试管中加入_,铁锈消失,请写出铁锈消失的化学方程式_。(5)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NH3+X,则X的化学式是:_;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_(填“酸”或“碱”) 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3、海水“晒盐”主要发生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8、,“海水晒盐”利用_的原理进行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一定为氯化钠的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氯化钠是由_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4、我省是农业大省,化肥、农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享誉全国的“稻花香”。在春季种植水稻时由于我省气温低,需要施加_肥(填化肥种类),该化肥不仅能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_能力;请写出磷矿粉的化学式_。(2)我省也种植小麦,小麦磨成面粉可加工各种面食,传统纯碱馒头制作是在面团发酵后加入面碱,而生产这种碱的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家_发明的。“机智”馒头是将面粉、水、发酵粉用机器制作混合,发酵粉中

9、的_(填化学式)和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面团中产生许多小气室,使其松软可口。5、选择H、C、Cl 、S、O、Ca、K、N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1)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2)用于探充空气球的单质气体_;(3)最常用的溶剂_;(4)能还原铁矿石的氧化物_;(5)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6)胃酸的主要成分 _;(7)常用做干燥剂的一种酸_;(8)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 ;(9)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10)溶于水吸热的盐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隆回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大理

10、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探究,小组成员收集大理石样品6g,放入烧杯中,并逐份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样品中杂质不于酸反应),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稀盐酸的总质量(g)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15.5625.1234.6844.2453.8063.8073.80(1)实验结束时,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某化学实验小组取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图:(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_g。

11、(2)加入150g7.3%稀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g。(3)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前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4)求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3、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混合物(Na2CO3与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5g样品,然后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在此过程中进行了3次数据测定,所加入稀盐酸的总量和生成的气体质量如下表测定次数123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50100120生成气体的质量/g2.24.44.4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测定数据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g。(3)计

12、算第2次测定数据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4、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 NaCl,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 Na2CO3 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 25g,加入 200g 某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 8.8g 气体。试计算:(1)该纯碱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保留到 0.1%)(2)反应后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 0.1%)5、某纯碱(纯碱为碳酸钠俗名)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6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烧杯中没有不溶物,其消耗

13、稀盐酸61.7g,测得反应后液体总的质量为65.5g。请帮助实验小组完成以下计算:(1)反应中生成CO2的质量为_g。(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刚开始实验时右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然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得到无色溶液,同学们对实验后所得的溶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酚酞除外)?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于是,同学们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与假设)小萧的猜

14、想:NaC1小红的猜想:NaC1、HC1小美的猜想:NaC1、NaOH(探究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_的猜想;你判断的理由是_。(活动与探究)小红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溶液,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气泡,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成立(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溶于水的生成物还要考虑_。2、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氢氧化钙、纯碱这二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丙同

15、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丁同学认为:可能是_(填化学式)。(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拓展提高)为了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可选用的药品是_。3、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实验中,能证明

16、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组同学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将A、B、C三支试管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指示剂除外)的成分是什么?分析推理同学们一致认为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Ca(OH)2、NaOH,还不含有_。作出猜想猜想1:只有NaCl;.猜想2:_。实验验证操作: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碳酸钠溶液。现象:_。结论猜想2成立。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复分解反应时,做了下面的实验。在下列四组物质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17、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物质稀盐酸溶液氯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硫酸A组B组C组D组(1)这四组物质不能与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组,理由是_。(2)四组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的实验时,对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产生疑问,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只有NaCl;猜想:有_;猜想:有NaCl、CaCl2;猜想:有NaCl、CaCl2、Na2CO3。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为了验证其余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设计与实验

18、)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猜想_不正确步骤二: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产生白色沉淀猜想正确(实验反思)某同学认为步骤一也可以用PH试纸来测试,请写成具体的操作步骤_。5、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写出一个类似甲同学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资料查阅)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I.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II.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

19、化钠和_(写化学式)。III.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的现象分别是_,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评价)碳酸钠俗称_,在农业上常用澄清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作杀虫剂,该混合液不能用铁桶盛装,其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NaHCO3俗称小苏打,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用于治疗胃酸,选项A正确;B、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于电光源,氘气通电会发出红色光,所以可以作航行指示灯,选项B正确;C、在树杆下部涂上一层石灰浆是利用氢氧化钙的腐蚀性杀死藏于

20、树干中的病虫卵,选项C正确;D、胃液中的盐酸能将碳酸钡转化成可溶性的氯化钡,会使人中毒,选项D错误;故选:D。2、C【详解】A、温度升高,反应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变大,则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A正确;B、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生成水,实质是H+和OH- 结合生成了H2O,故B正确;C、氯化银和硫酸钡均不溶于稀硝酸,则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存在或Ag+,故C不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故D正确。故选C。3、D【详解】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生成水,A组不能共存,故A错误;

21、B、铜离子存在时溶液呈蓝色,不符题意,故B错误;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形成硫酸钡沉淀,C组不能共存,故C错误;D、四种离子的溶液均无颜色且可以共存,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A、碘溶于汽油,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溶洞的形成,是因为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等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该装置中,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比较合金和金属的硬度,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5、C【详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

22、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碳酸氢钠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干燥,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符合题意;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原物质不得改变。除杂一般要遵守两个原则: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B【详解】

23、A、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在使粮食增产的同时减少污染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还会污染环境,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充分利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烧渣的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要制取硫酸亚铁晶体,需要向烧渣中加入稀盐酸,不能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会引入氯离子,故A错误;B、过滤得到绿矾后,剩余的是硫酸亚铁的饱和溶液,可返回到溶液3中循环利用,故B正确;C、烧渣中的二氧化硅与稀硫酸

24、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氧化铁、氧化铝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铝和水,所以固体1是二氧化硅;溶液1中的溶质是硫酸铁和硫酸铝,要得到硫酸亚铁溶液,需要向溶液1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粉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粉和硫酸铝不反应,过滤,溶液2中溶质是硫酸亚铁和硫酸铝,向溶液2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控制pH,氢氧化钠和硫酸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钠,所以固体3是氢氧化铝,故B错误;D、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容易造成滤纸破损,故D错误。故选B。【点睛】8、C【详解】A、氢氧化钙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镁。MgSO4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碱溶液,可选取氢氧化钙,说法正确;B、氢氧化镁为沉淀,采用过滤

25、的方法分离,说法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说法错误;D、根据反应,若无水MgCl2的质量为9.5 g,则生成的Mg有2.4g,说法正确。故选:C。9、C【详解】A 、 Na2SO4溶液和 Na2CO3溶液均能与过量的 Ba (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CaO和CaCO3中加入水,杂质不溶于水,而CaO能和水发生反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NaCl固体中有细沙,加足量的水能溶解NaCl固体,过滤可以除去细沙,通过蒸发结晶就可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故选项

26、C符合题意;D 、 F2O3和铁粉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0、C【详解】化学方程式书写时,要符合实际反应情况、要正确使用符号标识、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A、反应前有气体,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不用标气体符号,故A错误;B、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守恒,故B错误;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反应事实,符号标识使用正确,遵循质量守恒,故C正确;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没有氢气产生,且一般情况下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1) 24.31 Li+ (2) CO C CuO

27、 【解析】(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图1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锂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锂离子的符号Li+;(2)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有毒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常用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的黑色固体单质是碳,其化学式为C;根据表中的元素,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铜,其化学式为CuO;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蛎

28、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CaCO3)”,蔡伦将此“灰”溶于水即得碱。根据题意可知,蛎房烧成灰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1)NaHCO3+HClNaCl +H2O+CO2(2)3:1(3)钾(4) 稀盐酸或稀硫酸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5) H2O 碱 【解析】(1)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 +H2O+CO2,故填:NaHCO3+HClNaCl +H2O+CO2;(2)咖啡碱中碳元素与氧

29、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62) =3:1,故填:3:1;(3)K2CO3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填:钾;(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填:稀盐酸或稀硫酸;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N、H、O、Na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5、4、1,反应后N、H、O、Na的原子个数分

30、别为2、3、3、1,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硝酸铵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所以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故填:H2O;碱。3、物理 蒸发溶剂 饱和 离子 【详解】海水晒盐是将海水中的水分蒸发,留下海水中的盐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海水晒盐利用蒸发水分的方式进行,故填蒸发溶剂;溶液能够析出晶体,那么该溶液一定是该晶体的饱和溶液,所以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一定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氯化钠属于盐,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故填离子。4、(1) 磷 抗寒抗旱 (2) 侯德榜 NaHCO3 【解析】(1)由于种植地的气温低,故需要植株具

31、备抗寒抗旱的能力,而磷肥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寒抗旱能力。磷矿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化学式为 ,故填磷;抗寒抗旱;(2)联合制碱法有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故填侯德榜;发酵粉中用于中和有机酸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5、(1)O2(2)H2(3)H2O(4)CO(5)CO2(6)HCl(7)H2SO4(8)Ca(OH)2(9)CaCO3(10)NH4NO3【解析】(1)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为氧气,化学式为:O2;(2)氢气比空气的密度小,能用于探充空气球,化学式为:H2;(3)最常用的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4)一氧化碳为氧化物,有还原性,能用来炼铁,化学式为:

32、CO;(5)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化学式为:CO2;(6)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化学式为:HCl;(7)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做干燥剂,化学式为:H2SO4;(8)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9)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10)溶于水吸热的盐是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三、计算题1、(1)2.2g(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为x。x=5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分析】(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则反应后烧杯中物质减少的总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则

33、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0.00g+6g-73.80g=2.2g。(2)见答案。【点睛】2、(1)4(2)4.4(3)Na2CO3、NaCl和NaOH(4)21.2%【分析】(1)解:设第一次加入稀盐酸,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x。所以第一次加入稀盐酸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4g。(2)第一次加入稀盐酸,溶液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50g+50g+150g=250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45.6g,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50g-245.6g=4.4g,故填:4.4(3)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氯化氢的质

34、量为y。所以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则说明第一次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所以 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前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Cl和NaOH,故填:Na2CO3、NaCl和NaOH。(4)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z。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答: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3、(1)Na2CO3、NaCl(2)10.6(3)14.6%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5g-10.6g=4.4g,根据第2次测定数据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4.6%;答:第2次实验后,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4.6%。【分析】(1)第1次生成气

35、体的质量2.2g,第2、3次生成气体的质量4.4g,说明第1次中碳酸钠过量,盐酸不足,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第1次测定数据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Na2CO3、NaCl,故填:Na2CO3、NaCl;(2)解:由第1次实验数据可知,每消耗50g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所以第2次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反应,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有故填:10.6;(3)见答案。4、(1)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 x=21.2g= y=23.4g 样品中Na2CO3 的质量分数=100%=84.8%答:样品中Na2CO

36、3 的质量分数为84.8%。(2)解: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25g21.2g+23.4g=27.2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25g+200g8.8g=216.5g反应后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2.6%答:反应后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6%。【分析】(1)见答案(2)见答案5、(1)2.2g(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质量=6g+61.7g-65.5g=2.2g。(2)先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然后除以样品质量就得到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详见答案

37、。四、实验探究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小美 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说明不含NaOH 碳酸钠(合理即可) 剩余的可溶性反应物 【详解】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刚开始实验时右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点睛】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探究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小美,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说明不含NaOH;活动与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小红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

38、:溶液中出现气泡,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成立;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溶于水的生成物还要考虑剩余的可溶性反应物。2、NaOH 甲 Na2CO3与Ca(OH)2不能共存 白色沉淀生成 Ca(OH)2或者Ba(OH)2 【详解】猜想与假设反应过程中可能碳酸钠过量,也可能氢氧化钙过量,也可能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填NaOH;交流与评价碳酸钠会与氧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活动与探究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无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取滤液加入氯化钙得到了和乙一

39、样的结论,说明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拓展提高碳酸钠与氧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除碳酸钠可选择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3、A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碳酸钠 NaCl和CaCl2(或氯化钠和氯化钙)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详解】(1)以上实验中,若能证明盐酸或氢氧化钙被消耗,就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盐酸显酸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红色,以上实验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40、的现象是A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分析推理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小组同学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将A、B、C三支试管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B中过量)与氯化钙(A中反应所得)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同学们一致认为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Ca(OH)2、N

41、aOH,还不含有碳酸钠(或Na2CO3)作出猜想 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猜想1:只有NaCl;.猜想2:氯化钠和氯化钙(氯化钙过量)实验验证 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操作: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碳酸钠溶液。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结论猜想2成立。4、C 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Cl、Na2CO3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不能共存 氯化钙或氯化钡(合理即可) 取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

42、H值 【详解】(1)稀盐酸溶液,氯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中不能与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是硝酸钾溶液,即C组,理由是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四组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都是沉淀,分别是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3)猜想与假设: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所以可能会出现某一反应物过量,即猜想为:有NaCl、Na2CO3猜想是不正确的,理由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不能共存。设计与实验:步

43、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猜想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显碱性。步骤二:猜想正确,说明有NaCl、CaCl2,因为产生白色沉淀,所以说明往另取的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合理即可)。实验反思:步骤一也可以用pH试纸来测试,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取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5、 Na2CO3 有气泡产生 纯碱或苏打 【详解】甲同学实验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类似的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探究:II.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碳酸钠还有剩余,所以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Na2CO3;III.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即稀盐酸过量,甲所得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将甲、乙同学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