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含解析岳麓版.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1956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含解析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含解析岳麓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选择题1.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D.实现了思想统一2.(2020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东汉末年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说明此时的选官制度()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3.(2021江苏南京雨花台中学、山东潍坊部分学校联考)220年,魏王曹丕

2、设立中正官取代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这一政策意在()A.巩固门阀士族势力B.提升官员的道德与才能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4.(2020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测试)下面为唐朝三省的位置图(太极宫为皇宫),由图中信息可推知,唐朝()A.尚书省在三省中权力最大B.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较松散C.三省体制能有效制约皇权D.中书门下两省辅助皇帝决策5.(2020四川乐山三模)下表是关于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变化反映出()初唐时期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可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选拔参加科举考试

3、唐朝中期需经过“户部籍阅、结款通保”等诸多审查环节和流程,部分科目报考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唐朝后期“举人曾为官司科罚虽有辞艺,长吏不得举送,违者举送官停任,考试官贬黜”A.国家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B.儒学衰败刺激科举变革C.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通道D.唐朝的社会流动性加强6.(2021河南名校联盟质量检测)按照唐制,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因此唐代也就出现了“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现象。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下()A.中枢决策的有效性加强B.君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C.宰相之间彼此相互制衡D.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7.(2021山东潍坊五县市阶段

4、性监测)宋初,内侍侯莫陈犯事,宰相赵普要诛杀之,宋太宗想庇护,认为“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由于赵普坚持履法,结果“帝不得已,命诛之。”材料反映了宋初()A.宰相助国君理性治国B.宰相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C.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8.(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宋代,遇朝廷重要庆典时,官员子孙承恩特许入国学读书并入仕,有的功臣死后,推恩可达20多人。庆历三年,朝廷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朝廷此举力图()A.传承宗法血缘观念B.掌握各级官员的任免权C.防止权贵垄断官位D.推动科举与教育相结合9.(20

5、20山西太原二模)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10.(2021河北衡水中学第一次联合考试)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习惯上,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代此举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B.提升御史台职权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权臣的专权11.(2020福建莆田二模)宋以前,谏官隶属于门下省,对皇帝称“谏”。到宋代谏

6、院独立,谏官不由宰相任用,由皇帝亲擢,谏官遂转成不为纠绳天子,反来纠绳宰相。这一变化()A.加强了谏官的权力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D.造成了对政府的制约12.(2020甘肃二模)行御史台是元朝独创的监察官署,是御史台的派出和分设机构,其职能以监察行省长官为主。行省与行御史台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是从一品,地位权力上平行且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这有利于()A.形成独立的地方监察体系B.确保两机构相互制衡C.完善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D.进一步维护中央权威二、非选择题13.(2020江苏南京二模)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因隋制

7、,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新唐书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怒叱之。未

8、几,罢相”。唐阙史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摘编自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4.(2020山东等级考试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两宋三百年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序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时期,面对严酷的挑战与压力,一代代“特立不回”“危言劲气”的志士仁人、无数默默承载着

9、家国与社会重负的普通民庶,作为时代的脊梁迸发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给后人留下超越前代的物质遗产与深邃丰厚的精神遗产。摘编自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选取你熟悉的一位宋代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A根据材料“以示皇帝优宠”可知,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专席而坐的原因是受到皇帝宠信,因此强调的是皇帝在其中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加强,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标志着封建官僚体制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员坐席的区别,与思想统一无关,排除D项。2

10、.D根据材料“举秀才举孝廉”可知,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根据材料“不知书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知,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实际选官中出现所选官员与其品德不符的情况,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注重门第的是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察举制在选拔官员上曾起过积极作用,排除B项;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品德,排除C项。3.C选官权收归中央,与材料中“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以供吏部选官参考”相符,故选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门阀士族势力发展是后果,而非目的,排除A项;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依靠门第做官而非道德与才能,排除B项;“中正由当地出身

11、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表明中正并非是吏部,排除D项。4.D根据图示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在皇宫的左右侧办公,目的是便于皇帝宣召,辅助皇帝决策,故选D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议政职能,没有反映出尚书省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能,没有体现出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排除B项;在皇权专制的社会,皇帝掌握决策权,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制约皇权,排除C项。5.A根据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相关规定,可知唐朝政府对士人科举报考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这反映出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的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故选A项;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其社会主流

12、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儒学没有衰败,排除B项;题干表格内容仅是述及唐朝士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没有将科举制度与其他入仕途径进行比较,不能得出“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通道”的结论,排除C项;唐朝政府对士人参加科举考试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会导致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数量不断减少,其社会流动性减少,而不是加强,排除D项。6.B据材料“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可知皇权受到三省的制约,故选B项;材料说的是皇帝决策的合法性加强,并不是中枢决策的有效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并不是宰相之间的制约,排除C项;中国古代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排除D项。7.A根据题干内容可知,

13、内侍侯莫陈犯事之后,宋太宗想庇护他,但是由于宰相赵普的“坚持履法”,其结果是“帝不得已,命诛之”,这反映出宰相赵普用理性的方式来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故选A项;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行政权,而不是宰相,排除B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帝不得已,命诛之”的原因是“由于赵普坚持履法”,没有涉及集体决策,排除C项;内侍侯莫陈被诛杀是皇帝下令的,说明皇帝仍然掌握最高的行政权,没有涉及权力的再次分配,排除D项。8.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北宋庆历三年之前,官员的子孙可以通过“恩荫”“入仕”,并且有的数量还比较多,庆历三年之后,对“恩荫”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

14、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这就对能够通过“恩荫”入仕的贵族官员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防止他们垄断朝廷官位,故选C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法血缘观念一直存在于社会之中,并没有出现断绝现象,排除A项;自秦朝以后,中国古代的官员任命的权力一直是由政府所掌控,排除B项;题干所述变化主要反映朝廷对政府官员“恩荫”子弟权力的一种限制,不涉及“科举与教育”的关系,排除D项。9.D根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相权对皇权制约,权力结构有所制衡,故选D项;根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决策机制未发生异变,排除A项;宋代实

15、行君主专制,并非“君民共治”,排除B项;文官政治的形成是由于重文轻武国策的确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10.D根据“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可知,宋代的御史中丞作为监察官员对相权具有制约作用,因此宋代此举旨在防止权臣专权,故选D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权力制约,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御史中丞则虽然得以进身为执政,但御史台的职权仍是监察,且宋代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宋代中央内部对相权的制衡,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11.D宋代谏官由隶属于门下省变为由皇帝亲擢,由纠绳天子变为纠绳宰相,可见宋

16、代谏官任用方式和职责都发生变化,成为监督宰相等官员言行的机构,这一变化加强了对政府的制约,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谏官开始由皇帝任用,职责变为纠绳宰相,体现的是宋代谏官的权力变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制度中谏官任用和职责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府的决策机构,不能体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中谏官的任用和职责的变化,是监察制度的调整,没有涉及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12.D行御史台和行省相对独立,有利于加强对行省长官的监察,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中央权威,故选D项;材料中明确指出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并非独立的地方监察体系,排除A项;材料中地方的行御史台对御史

17、台没有制约,无法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此前是否有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故无法得出“完善”机制,排除C项。13.参考答案:(1)职责: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特点: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意图: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巩固唐王朝统治。(2)调整:官员任职多任用低级官员或他职兼宰相权职;三省长官不轻易授人;选用文人学士参与军政;宦官执掌枢密,参与决策。影响:三省地位不断下降;逐渐名存实亡。(3)关系:唐朝前期三省分工合作,对唐朝盛世有积极推动作用;唐朝中后期不断被削弱和架空,对唐朝中后期的社会动乱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认识:社会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稳定执行。14.参

18、考答案:示例:北宋建立在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基础上,且其建国后面临着结束割据局面、防止内患发生的问题,从这种角度来说,北宋“生于忧患”。宋朝建立后,内部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战事不断。由此可谓宋代“长于忧患”。面对着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局势,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主动担起社会重任。出身贫困的范仲淹在进士及第后,多次上书议政,希望革新政治、富国强兵。他任地方官时,同情百姓疾苦,施政养民;他又自请任官西北,抗击西夏。庆历年间,他主持“庆历新政”,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手段。新政虽然失败了,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不仅反映了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范仲淹用他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解析:材料中“宋代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主要论述了宋朝立国的总的时代背景,在论述的时候,要对该形势进行简要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选取范仲淹、王安石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论述材料中的观点,并从深远的历史影响的角度进行提升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