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刷题练习:第九单元 水平测试(10).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92844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刷题练习:第九单元 水平测试(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新教材)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刷题练习:第九单元 水平测试(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新教材)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刷题练习:第九单元 水平测试(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教材)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刷题练习:第九单元 水平测试(10).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水平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导致该词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薄弱 B政府加大报刊审査C“预备立宪”的推行 D革命缺乏政党领导答案C解析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人们对维新派变法失败感到失望,“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日趋减少,民族资本主义薄弱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C项正确;政府加大报刊审査不合题意,故B项错

2、误;“革命缺乏政党领导”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故D项错误。2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即已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故A项错误;调整经济政策与“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不符,故B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变革是因为面对统治危机,不得不进行变革,故D项正确。319

3、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副?不限制投票权与被投票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A倡导民主意识 B扩大自身权力C反对政府改革 D打压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不可能倡导近代民主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是袁世凯在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但其实质还是在借助清末新政为自己扩张权势制造舆论,为自身攫取政治和军事资本,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这是在大力支持而非反对清王朝的政治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对革

4、命运动的相关提及,D项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排除。4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宪派主张继续保持清朝皇帝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而只把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改变,故A项错误;无论立宪派还是革命派都是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正确;无论立宪派还是革命派都是建立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的,故C项错误;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

5、都符合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故D项错误。51911年11月,袁世凯在就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后,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材料主要表明()A汉族地主阶级势力的上升B清政府对内政策的改变C革命党人拥有一定的优势D袁世凯狡诈的两面手段答案D解析材料并未强调“汉族地主阶级势力的上升”,只是反映了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之后的行为,故A项错误;清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其政策并未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袁世凯向南京临时政府求和,说明革命党人有一定的优势,但这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C项错误;袁世凯一面进攻武汉,一面又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这反映了他狡诈的两

6、面派手段,故D项正确。6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由此可见()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湖北革命党人、部分咨议员及绅商代表浙江各界代表湖南革命代表、省城士绅、商警各界代表江苏党人代表、新军、官绅陕西革命党人、新军广西咨议员、革命党人、新军贵州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安徽咨议员续表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山西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广东各界代表云南军、政、学、商各界代表福建福建同盟会分会江西新军、绅学各界四川士绅和军官A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B地方势力割据自立C南方力量走向联合 D民主政治渐成潮流答案D解析近代中国的共和体制从未正式确

7、立过,故A项错误;图表中的这些公推群体都是独立各省的革命领导力量,这与地方割据势力并没有任何联系,故B项错误;首先,材料中也有诸如山西、安徽、陕西等北方独立省份,其次,图表中的南方各独立省份也是在各自为政而并未走向联合,故C项错误;通过图表可以看出,独立各省参与公推的群体基本都是各阶级的联合,这就表明他们都不同程度的站在了专制政体的对立面,民主政治已渐成潮流,故D项正确。7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对下图所示事件结果或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各省响应武装起义 B建立了湖北军政府C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D宣告清王朝统治结束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武昌”“军政府”“楚望台军械所”“清军出逃”等信息可

8、知,该事件是武昌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首义后,得到各省响应,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为了彰显革命,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是以清帝退位为标志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 D维护革命胜利果实答案D解析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通过限制袁世凯大总统的权力,达到维护共和制度的目的,故A项错误,D项正确;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与获得列强支持无关,故B项错误;保障宪法更好实施不是

9、改革政治制度的原因,故C项错误。9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B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的诞生为1912年元旦,此时的皇帝仍没有退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清朝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见证君主时代的结束,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故不能以清帝退位作为其成功的标志,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完成,故D项错误。10中华民国

10、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旨在()A实行三权分立 B限制总统权力C规定主权在民 D保障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故A项错误;“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原则,材料中规定旨在限制总统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限制总统权力,与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无关,故C、D两项错误。11学者费正清说: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D共和制缺深厚的民

11、主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是对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的评价,未反映民主革命力量不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而材料是对新政体的评价,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否定辛亥革命方式,也没有赞成社会改良,故C项错误;材料“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说明共和制缺乏民主基础,故D项正确。1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辫子”的认知截

12、然不同,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重要作用,即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材料中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思想,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人们观念的改变,但并不能以此就说明所有的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故D项错误。13下表是我国19131916年关税收入(单位:关平两)年份总额1913年44668744.4791914年41051658.3491915年39710384.6861916年40672421.438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列强迫使北洋政府降低关税B袁世凯为换取列强支持主动降低关税C战争导致中外贸易形势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设备答案

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4年到1916年的关税收入均少于1913年,究其原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导致中外贸易形势发生变化,故选C项。其余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14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A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B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C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D增强总统选举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由材料“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宪法未

14、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可知,这一规定目的在于通过宣誓体现宪法的权威性,故选B项。复辟帝制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宪法而非北洋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由材料“大总统选举法”可知总统选举依法律进行,本身具有合法性,排除D项。15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尽管19151916年和1917年曾经有过企图抹煞辛亥革命的尝试,但主张共和政体革命党人还是达到最低目标: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这里提到的企图是()A签署“中日民四条约”B段祺瑞与黎元洪“府院之争”C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D颁布了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1916年和1917年,袁世凯和张

15、勋分别复辟帝制,这是在抹煞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故选C项。中日民四条约是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计划中的具体准备措施,排除D项。161914年,无锡商人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出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进军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攻城略地。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可从中得到的启示是()A壮大企业规模,实行实业救国B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张C善于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效益D利用政府支持,生产民生产品答案C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

16、实业救国的思潮,故A项错误;“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张”的主体不是企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时间是1914年,正值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获得机会,故C项正确;“生产民生产品”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故D项错误。17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A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答案C解析“民国初年”革命已经发生,立宪与革命之争不可能发生,故A项错误;

17、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关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之后,全国掀起了追求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民国初年”可以确定已经是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18西南军阀中的一部分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或护国战争,有的人还曾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充当过革命的角色。但在同北洋军阀的武力对抗和纵横捭阖中,他们自身也变成了军阀。这一状况根源于()A传统自然经济的分散性B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瓦解C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D近代教育的半殖民地性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因为我国传统自

18、然经济的分散性,才使得各派军阀能够做到割据一方,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并未瓦解,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近代教育问题,故D项错误。191919年前后,中国城市出现了第一次离婚高潮,而且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离婚主动方以女性居多的现象;“婚姻自由”也登上了当时的话题榜前列。这说明当时()A婚姻自由成为社会共识B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C封建礼教开始遭到抨击D女性掌握了婚姻自主权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离婚现象增多得益于当时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B项。材料中列举了一些离婚自主的现象,但不能扩大为婚姻自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9、,排除A项;材料没有论及封建礼教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是述及了某些地区“出现了离婚主动方以女性居多的现象”,不能扩大为女性掌握了婚姻自主的权力,排除D项。20陈独秀表示,“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李大钊也明确表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之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据此可知()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局限性B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打倒传统C知识分子彻底抛弃儒家思想D新文化运动使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主张可知,二者都把孔子和孔教区分开来,说明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新文

20、化运动批判传统,但并没有打倒传统,故选B项。孔子和孔教是有区别的,说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看清了二者的区别,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二者并没有抛弃儒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述及民主与科学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派120名(广东84人,江苏20人,浙江9人,福建4人,安徽2人,山东1人)幼童到美国留学,主要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李鸿章、沈葆桢还促成清政府于1885年三次派遣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

21、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中国近代赴欧美与赴日留学教育比较分析材料二清末新政开始后,留学政策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并由此得到推广。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命令各省督抚仿照江苏、湖北等省做法,选择文理明通之士出国留学。同时,自费留学生如学成获得优等文凭回国,准照官派留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和派用。当时清政府认为欧美各国道远费重,即不能多往,而日本则断不可不到。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到1905年底达到8000余人的规模。在当时留日学生中,速成科占67%、普通科30%,高等专科入学者3%4%,进入大学者仅1%。清政府1907年发布上谕:(留学生对)国家要

22、政任意要求,不考事理,肆口诋毁,以至无理愚民随声附和,奸徒游匪借端煽惑,大为世道人心之害。据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后期留学教育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初留学教育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赴日留学热潮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答案(1)特点:主要由洋务派推动;留学方向主要前往欧美;学生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学习内容主要为洋务运动服务;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教育与思想灌输。(4分)变化:留学政策成为国家政策;政府鼓励自费留学;日本成为留学主要目的地;留学人数增多;学习形式多样,且多为速成。(4分)(2)原因:日本

23、经过明治维新渐趋富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中国学习日本的热潮;政府提倡和鼓励;日本留学费用低;中日两国距离接近,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接近,留学日本较为便利。(4分)影响:吸收并传播了近代思想文化,有利于近代思想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李鸿章、沈葆桢还促成清政府于1885年三次派遣”得出主要由洋务派推动;据材料一“幼童到美国留学”“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得出留学方向主要前往欧美;据材料一“清政府分四批共派120名(广东84人,江苏20人,浙江9人,福建4人,安徽2人,山东1人)幼童到美国留学”得出学

24、生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据材料一“主要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派遣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得出学习内容主要为洋务运动服务;据材料一“学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得出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教育与思想灌输。第二小问变化,据材料二“留学政策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并由此得到推广”得出留学政策成为国家政策;据材料二“自费留学生如学成获得优等文凭回国,准照官派留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和派用”得出政府鼓励自费留学;据材料二“当时清政府认为欧美各国道远费重,即不能多往,而日本则断不可不到”得出日本成为留学主

25、要目的地;据材料二“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到1905年底达到8000余人的规模”得出留学人数增多;据材料二“在当时留日学生中,速成科占67%、普通科30%,高等专科入学者3%4%,进入大学者仅1%”得出学习形式多样,且多为速成。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当时清政府认为欧美各国道远费重,即不能多往,而日本则断不可不到”得出政府提倡和鼓励;日本留学费用低;中日两国距离接近,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接近,留学日本较为便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渐趋富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中国学习日本的热潮。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国家要政任意要求以至无理愚民随声附和”等内容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26、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1912年简介1月颁布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权限,规定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及职权。3月公布南京府官制,改革了地方行政机关的模式。3月颁布大总统令内务、司法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禁止刑讯逼供。3月颁布大总统通令开放蛋户(水上居民)惰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权私权文,规定各户人等均享有公民权利。3月颁布商业银行暂行则例,鼓励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回国投资。3月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禁用前清各书通告各省电文等法令,奖励女学,规定教科书内容务须合乎共和国宗旨。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活动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

27、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活动的影响。(6分)答案(1)特点: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符合时代潮流,贯彻了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立法与反封建革命相联系。(4分)(2)影响:改革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关,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趋向;在法律上保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体现了平等自由的理念;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6分)解析第(1)问,可从法律涉及的领域和民主、反封建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结合法令内容一一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如规定各户人等均享有公民权利,体现了平等自由精神;鼓励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回国投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等。2

28、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九年间,又有人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于是白话文大为风行。此事于教育亦是很有利的。但其功用还不止此。因为文学思想,本是人人所同具。但是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从白话文风行以来,此弊亦可渐渐革除了。”吕思勉中国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如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

29、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等。摘编自靳志朋文体、国体与国民:近代白话书写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有人创新文学之论”的内容及其主要原因。(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的关系。(6分)答案(1)内容:用口语书写,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4分)主要原因:民国初年,专制和愚昧束缚着国民的头脑,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想要以民主和科学来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便不得不采用新文学。(6分)(2)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是一场以白话文为武器的文学革命。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而白话文也有助于教育的普及,进而促进民主、平等等新道德的产生,从

30、根本上有利于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展开和深化。(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可以得出用口语书写,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专制和愚昧束缚着国民的头脑,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想要以民主和科学来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便不得不采用新文学。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诸多新现象,如“部分教科书改为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等内容,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是一场以白话文为武器的文学革命。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而白话文也有助于教育的普及,进而促进民主、平等等新道德的产生,从根本上有利于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展开和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