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5讲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6218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5讲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5讲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5讲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5讲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doc(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5讲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最新考纲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科学思维比较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模型近三年考情2017全国卷(4)、2016全国卷(31)、2015全国卷(40)生命观念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社会责任关注免疫异常疾病,关注艾滋病病人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助学巧记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2.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三个“根据”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教材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新生儿接种疫苗后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016全国

2、卷,31(2)()(2)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2015全国卷,5B)()(3)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不属于胞吐(2015全国卷,3A)()(4)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全国卷,4B)()提示(1)(2)抗体通过和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溶菌酶通过水解酶将细菌的化学成分水解。(3)抗体是大分子有机物,浆细胞分泌抗体是胞吐过程。(4)2.深挖教材(中图版必修3 P47“内文”)吞噬细胞在免疫活动中参与哪几道防线?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

3、抗原传递给T细胞。结合免疫细胞的来源及作用,考查归纳总结能力1.(2013全国卷,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解析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答案A2.(2019河南安阳市调研)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

4、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解析根据图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来源可知e、f为记忆细胞,c、d为B细胞和T细胞,b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e、f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使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答案D

5、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通过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2014海南卷,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

6、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解析唾液中的溶菌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病原菌,A正确;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B正确;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C正确;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答案D4.(2019太原模拟)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是效应T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故图中的A细胞为吞噬细胞,A错误;该过程表示吞噬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吞噬病原体,并将病原体

7、消化,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多数情况下,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D正确。答案D(1)“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可参与特异性免疫(2)“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3)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应为非特异免疫,如胃酸杀菌等。(4)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抗原与抗体(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等特点。(2)抗体:机体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

8、的具有免疫活性的一类蛋白质。2.体液免疫(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2)免疫过程(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细胞免疫(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2)免疫过程(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4.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二次免疫反

9、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下图:教材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2018全国卷,1A)()(2)吞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2018全国卷,2A)()(3)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体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2016四川卷,6C)()(4)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2015全国卷,5A)()提示(1)(2)摄入方式是胞吞。(3)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4)抗体可以和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但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2.深挖教材(中图版必修3 P53“内文”)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

10、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什么条件?提示需要两个条件:抗原直接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且二者缺一不可。结合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考查分析、判断能力1.(2015全国卷,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解析抗体只能在体液中与抗原结合,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而溶菌酶通过将细菌的化

11、学成分水解,将其杀灭,B错误;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C错误;人感染HIV后发病程度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D正确。答案D2.(2019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式图和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二所示为特异性免疫中的过程,免疫系统除了能抵抗外来病原体,还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2)根据图二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的结合并呈现于细胞表面后,寄主细胞才能成为被效应T细胞识别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

12、赖于细胞膜上的物质A,物质A的化学本质是。(3)防控甲型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初次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的人体内,下列哪种细胞最先增殖分化。A.造血干细胞 B.记忆细胞C.B细胞 D.浆细胞解析(1)由于发挥免疫效应的是效应T细胞,故图二所示过程是细胞免疫过程。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2)由图二可以看出,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的MHC结合并呈现于细胞表面后,寄主细胞才能成为被效应T细胞识别的靶细胞。物质A为细胞表面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3)机体受初次接种的甲型流感疫苗刺激后,B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1)细胞免疫防卫、监控和清除(2)

13、MHC糖蛋白(3)C“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结合二次免疫反应及特点,考查分析推理能力3.(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

14、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二次注射时,注射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会引起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死亡的鸡免疫能力弱,没有清除鸡霍乱病原菌,D错误。答案C4.(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模拟)某患者先后两次被某病毒感染,如图表示患者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1、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1、b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15、cB.据图可以判断该患者初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C.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D.a2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1、b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A、D正确;由图可知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c是从0开始的,说明在第一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抗体,B正确;仅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该病毒是RNA病毒,C错误。答案C考点三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1.免疫失调疾病(连线)2.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3.免疫学应用教材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018全国卷,5B)()(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核酸类型和增殖

16、过程相同(2017全国卷,2D)()(3)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2015全国卷,5D)()提示(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且两者的增殖过程也不同。(3)2.深挖教材(中图版必修3 P58“HIV的生活史”拓展)图1表示HIV感染人体后,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注射抗原和注射抗体后,体液中抗体水平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据图1推测人的免疫系统能成功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为何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提示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

17、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2)结合图2分析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图中的)哪种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哪种免疫方法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提示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方法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较好。方法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1.(2017全国卷,4)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18、.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解析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而不是呼吸困难,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的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答案C2.(2016全国卷,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

19、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

20、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需依赖细胞膜流动性,实现大分子出入细胞。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1.界定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2.探究胸腺的免疫功能的方法归纳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易错易混易错点1对免疫细胞能否识别抗原分辨

21、不清点拨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不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易错点2对于能进入细胞内的病原体的清除方式分辨不清点拨对于能进入细胞内的病原体,首先是体液免疫起作用,阻止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起作用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易错点3对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两个生理过程界定不清点拨(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2)区别:比较内容过敏反应体液免疫激发因素过敏原抗原反应时机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22、抗体分布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反应结果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形成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易错点4不明确疫苗与“抗原”的关系点拨(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的自动免疫制剂。是一种特殊抗原。(2)与抗原相比,疫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具有免疫原性。即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不具有感染性。一般不会感染机体使之患病。深度纠错1.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的免疫细胞中,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的有a、b、c、d、e、f、g,其中

23、a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C.细胞b、细胞f都具有分泌功能,HIV主要攻击细胞cD.病毒进入机体后只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清除解析由图可知,细胞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效应T细胞,e是记忆T细胞,f是浆细胞,g是记忆B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物质B是抗体。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e、g,其中a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起作用,在第三道防线中有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HIV主要攻击细胞b,C错误;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其清除,D错误。答案B2.(2019河南周口第一次摸底改编)有的人吃

24、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B.过敏反应中既有T细胞的参与,也有B细胞的参与C.过敏反应中浆细胞产生的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的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解析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A错误;过敏反应首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是体液免疫过程,既有T细胞参与,也有B细胞参与,B正确;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抗体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及某些血细胞表面,第二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分布有抗体的这些部位释放组

25、织胺,对呼吸道、消化道、毛细血管壁进行调节,即发生相应部位过敏反应,C、D错误。答案B随堂真题&预测1.(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质,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损害呼吸道黏膜,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将会影响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使人发病时,T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

26、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进入机体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影响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是浆细胞产生,通过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抗体水平升高,体液免疫能力增强,D正确。答案C2.(2015全国卷,40)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

27、蛋白是,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人的免疫系统有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解析(1)HIV是RNA病毒,其核酸是单链RNA,而在基因工程中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时,载体一般用的是质粒,为双链DNA,故先用逆转录酶催化HIV的RNA逆转录为DNA分子再进行基因工程操作。(2)本题涉及到了免疫学方面知识,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

28、性结合。(3)HIV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T细胞。(4)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答案(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2)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T(或T淋巴)(4)监控和清除3.(2020高考预测)环境中存在的多种病毒,既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又促使人类不断完善自身的免疫系统。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Rous肉瘤病毒在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及时发现并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2)HIV能识别T细胞细胞膜上的

29、,从而入侵和破坏该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HIV中的RNA逆转录成DNA过程所需的酶是。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很困难,原因之一是HIV有众多变异类型,其众多变异类型形成的根本来源是(填可遗传变异的类型)。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下列行为中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有:与艾滋病患者共进晚餐;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与艾滋病患者拥抱;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3)多种病毒感染均会使感染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由此可见,病毒通过影响人体内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和中的呼吸中枢导致这些症状的出现。解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

30、清除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HIV进入人体后,通过识别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入侵和破坏T细胞。HIV中的RNA在宿主细胞中经逆转录合成DNA时需要逆转录酶。HIV是RNA类病毒,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众多的变异类型,所以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很困难。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因此与艾滋病患者共进晚餐、拥抱、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以及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正常人等行为都不会使正常人感染艾滋病,故选。(3)据题干可知,多种病毒感染均会使感染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热与机体的体温调节失衡有关,机体的体温调节中

31、枢位于下丘脑中,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答案(1)监控和清除(2)糖蛋白(或受体)逆转录酶基因突变(3)下丘脑脑干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5分钟)1.(2019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解析泪液中的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记忆细胞发挥作用,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

32、熟,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因其体内缺乏T细胞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C正确;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错误。答案C2.(2019上海普陀模拟)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D.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解析根据“抗体”和“靶细胞”可推断出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抗体是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B正确;根据“抗体”和“靶细胞”可推断出细胞c、d分别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来源于T细胞和记

33、忆细胞,故b细胞可能为T细胞或记忆细胞,D错误。答案D3.(2018智慧上进名校学术联盟押题卷)卡介苗的有效成分是结核杆菌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是在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等淋巴细胞的参与下产生的B.人体内已有的抗体都能与再次入侵的该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C.该过程中,虽然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但其能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D.防卫、监控、清除功能是依靠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完成的解析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人体内有很多种抗体,而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即不同抗体特异性识别的抗原不同,B错误;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

34、特异性抗体,C错误;人体的三道防线共同完成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D正确。答案D4.(2019河南新乡一中月考)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细胞是浆细胞,其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D.花粉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解析图中a细胞产生了抗体,为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能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错误;该病是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D错误。答案B5.(

35、2018合肥二检)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D.图甲中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解析由于图甲中细胞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图甲中只有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答案B6.(2

36、019广东五校期末)HIV侵入人体后会大量破坏T细胞,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丧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HIV侵入人体后,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效应T细胞具有的功能,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最终使HIV数量下降。以上说明,感染初期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的方式来消灭大多数的HIV。(2)在感染后期,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其原因是_。(3)向小鼠注射某种病原菌(V1),一段时间后分离得到B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组B细胞悬液中注入V1、乙组B细胞悬液中注入另一种病原菌(V2)。检测后发现,甲组有

37、抗体产生,乙组无抗体产生,其原因是_。解析(1)作为抗原,HIV侵入人体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启动,一方面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HIV;另一方面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HIV,HIV经体液免疫消灭,最终数量下降。(2)在感染后期,HIV大量破坏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几乎丧失全部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从而无法及时监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癌变细胞,导致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3)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38、,经V1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能识别V1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不能识别V2。答案(1)记忆细胞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2)HIV大量破坏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几乎丧失全部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从而无法及时监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癌变细胞(3)两种病原菌的抗原不同,经V1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能识别V1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不能识别V27.(2019豫南九校第一次测评)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B.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阻止作用C.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

39、生抗体抵抗病原体D.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解析抗体只能作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细胞内的抗原需经细胞免疫释放到内环境后才可被体液免疫消灭,A正确;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和在人体内的散播,B正确;产生抗体的只能是浆细胞,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效应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答案C8.(2019河南洛阳联考)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

40、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的,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A正确;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相同受体,故推断该抗体可能和激素B一样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甲分泌抗体,使该病的病情得到缓解,D正确。答案B9.(2019广东佛山质检)科萨奇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经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B.入侵的病毒与抗体结合失

41、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清除C.初次接种柯萨奇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分泌出大量抗体解析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物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初次接种柯萨奇病毒疫苗后,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答案C10.(2019陕西八校高三联考)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A.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

42、细胞,由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与淋巴因子作用分裂分化形成B.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C.抗原抗体被细胞丙吞噬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D.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中,细胞甲、乙、丙都能进行增殖分化解析细胞乙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细胞乙是浆细胞,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细胞丙是吞噬细胞,有发达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B错误;细胞乙(浆细胞)、细胞丙(吞噬细胞)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D错误。答案C11.(2018百所名校联盟金典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计划防疫工作,规定新生儿必须在六个月内接种三次乙肝疫苗(有效成分为乙肝病

43、毒表面蛋白)。若接种疫苗成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疫苗利用宿主细胞合成自身蛋白质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B.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传递抗原并产生淋巴因子C.多次注射疫苗能提高血清中特定抗体的含量D.多次注射疫苗后浆细胞能在血液中长期保留解析本题考查疫苗及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乙肝疫苗不能利用宿主细胞合成自身蛋白质,A错误;吞噬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多次注射某种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的数量等,浆细胞不能在血液中长期保留,D错误。答案C12.(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在病毒感染或毒素刺激下,免疫细胞能产生并释放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机体通过这些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构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维持或改变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1)抗原作用于B细胞后,在的作用下B细胞被激活。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有_。(2)在病毒感染或毒素刺激下,机体出现发烧症状。研究发现,温度感受器的细胞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