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初级中学语文文言文翻译.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75284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出版初级中学语文文言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出版初级中学语文文言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出版初级中学语文文言文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出版初级中学语文文言文翻译.doc(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童趣沈复清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稚:幼小,形容年龄小。张目:张大眼睛。对:面向,对着,朝。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纹理:花纹和条理。故:所以。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成:像。私拟:我(把蚊子)比作。拟,比。私,私自。于:在。则:那么,就。或:有的。果:果真。项为之强(ji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

2、项,颈,脖颈。为,为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使:让。作:当做。观:景观。唳(l):鸟鸣。为之:因此。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以为:把当作。砾:土块。壑(h):山沟。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兴:兴致。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的东西。为

3、:介词,被。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鞭:名词作动词,鞭打。译文: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

4、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编者)南朝】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内集:家庭聚会。俄

5、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因风:乘风。未若:不如,不及。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跟把盐撒在空中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6、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玩耍。尊君在不(否)(f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

7、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10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编者)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当(d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8、惟:只。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何:什么。忆:思念,惦记。军帖(ti):征兵的文书。大点兵:大规模征兵。愿为市鞍(n)马: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鞍马:马匹和乘马用具。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

9、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鞯(jin):马鞍下的垫子。辔(p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辞:离开,辞行。溅(ji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旦:早晨。暮:夜晚。但闻:只听见。胡骑(j):胡人的战马。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万里

10、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指战争。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朔(shu)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策勋十二转

11、(zhu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赏赐百千强(qi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不用:不为,不做。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12、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郭:外城。扶:扶持。理:梳理。红妆(zhu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hu)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著(zhu):通假字 通“着”,穿。云鬓(b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同“贴”。火伴: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

13、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兔”二句: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 “双兔”二句:当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时便区别不出它们的雌雄。傍(bng)地走,指在地上跑。以上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

14、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20口技虞初新志【林嗣环(编者)清代】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善:擅长,善于。会:适逢,正赶上。宴:举行宴会。于:在。施:设置,安放。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少(sho)顷(qng):不久,一会儿。但:只。下:拍。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寂然,安静的样子。哗:喧哗,大声说话。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

15、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深巷:幽深的巷子。惊觉(jue):惊醒。欠伸:打呵欠伸懒腰。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呓(y)语:说梦话。啼:啼哭。抚:抚摸,安慰。乳:作动词用,喂奶。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絮絮

16、:连续不断地说话。当是时:在这个时候。叱(ch):呵斥。众妙毕备:各种声音模仿的惟妙惟肖。毕:全、都。备:具备。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默叹:默默地赞叹。妙绝:妙极了。绝:到了极点。远远地听到深巷中有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的声音。丈夫说着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

17、妙极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未几:不久。齁(hu):打鼾(hn)。微闻:隐约地听到。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拟声词)。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sho):同“稍”,稍微。舒:伸展、松弛。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

18、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俄而:一会儿,不久。中间(jin):其中夹杂着。中:其中 间:夹杂。力拉崩倒:噼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曳(y)屋许许(hh)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呼喊声。虽:即使。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口:嘴巴。名:作动词用,说出。于:在。是:这。

19、变色:变了脸色,惊慌失措。离席:离开座位。奋袖出臂:捋起袖子,露出手臂 。奋:张开、展开 出:露出。股:大腿。战战:发颤。几(j):几乎,差一点儿。先走:抢先逃跑。走:跑。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

20、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部消失。毕绝:全部消失。撤屏:拉开屏风。而已:罢了。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像以前一样。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

21、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逐:竞争。走: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欲,想要。河、渭:即黄河,渭水。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未至:没有赶到。渴:感到口渴。弃:遗弃。为:成为。于:到。(饮于河、渭中的于,应译为到,介词)。大泽:大湖。足:够。其:他的,指夸父。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抛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

22、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触:碰、撞。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昔者:从前。而:表顺承。颛顼(zhunx):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为:做。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倾:倾斜。西北: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北。移:移动。焉:兼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为“这,这里”。水潦(l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故:

23、所以。归:汇集。绝:断。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21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缘:顺着、沿着。行:行走这里指划船。夹岸:两岸。杂:别的,其他的。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复:又,再。欲:

24、想要。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便:于是,就。得:看到。仿佛:隐隐约约,形

25、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舍:舍弃,丢弃。初:起初,刚开始。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平坦。旷:空阔;宽阔。俨(yn)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悉:全,都。黄发垂髫(ti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26、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

27、非常。从来:从地方来。具:通“俱”,全,详细。要:通“邀”,邀请。咸:副词,都,全。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邑人:同乡(县)的人。 复:再,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遂:就。间隔:隔断,隔绝。世:朝代。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为:对,向。具言:详细地说出。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余:其余,剩余。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去:离开。语:告诉。不足:不必,不值得。为:介词,向、对。村

28、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

29、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既:已经。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诣(y):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如此:像这样。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遂:终于。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0、,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高尚:品德高尚。士:人士。也:表判断。欣然:高兴的样子。规: 计划。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寻:随即,不久。终:死亡。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31、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在:在于。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灵:神奇;灵异。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吾德馨(x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ti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3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d):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庐:简陋的小屋子。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

33、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值得。蕃:通“繁”,多。独,只,唯独。盛,很,十分,一作“甚”。予(y):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zhu):洗涤。清涟(li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不蔓(m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

34、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可:可以。亵(xi):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焉:助词。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35、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xin):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23核舟记魏学洢明末(24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

36、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约:大约。有(yu)奇(j):多一点。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高可二黍(sh)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上下。轩:高起。敞:敞开。为:是。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清:清凉。 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糁:涂。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子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

37、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用。 居:位于。执:拿着。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不属(zh):不相类似。诎:同

38、“屈”,弯曲。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和尚坐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边。东坡和鲁直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微侧着身体,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同。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竖起他的左腿,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清楚

39、楚地数出来。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楫:船桨。 衡:通“横”,横着。攀:扳着。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住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24大道之行也礼记【

40、戴圣(编者)西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为:是,表判断。选贤与(j)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担任社会职务)。与,通“举”,推举,选举。讲信修睦(m):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有所终

41、:能够颐养天年(安享晚年)。有所用:能够为社会效力。有所长(zhng):能够健康成长。有所养:能够被供养。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n),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或无父母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老人。废疾者,残疾人。男有分(f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职务。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货恶(w)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憎恶。 藏:私藏。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

42、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谋,指奸诈之心。闭,闭塞。兴,起,生。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故:所以,因此。是:这。谓:叫做。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让老年人能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青壮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地方,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

43、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26三峡郦道元北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44、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中断。【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疾】快。【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极高的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一点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

45、亮的。到了夏天水涨,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中间间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

46、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长叫,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里回声阵阵,悲哀的啸声久久不消。所以渔夫和船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四十六。谢中书,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夕日欲颓:太阳

47、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 山川的秀美是古代文人雅士谈论的话题。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底。两岸的石壁青,黄,黑,白,赤,五色交相辉映。青色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

48、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没有能欣赏它的奇妙之处的人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散步。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寝:睡,卧。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