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7149407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的思索与实践 郫县第一中学 刘 倩 摘要: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以素养教化为显明旗帜,在各地接连拉开了帷幕。新课改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地理老师应当更新观念,不断丰富的专业学问和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探讨新形势下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和模式,才能帮助学生驾驭地理学问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拙作拟就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谈谈自己的肤浅思索与初步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教学方式;创新实力; 1.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传统的

2、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采纳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完全变更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教学过程要大力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和探讨式等教学方式。深化浅出把困难的问题变简洁,让简洁丰富起来。中学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学问和技能,同时也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学问和方法论。这些学科的相关学问、技能和方法论在中学的开设相对地理学科而言,相对滞后,所以,一起先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爱好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3、。做法是:(1)提炼核心问题、层层剖析;(2)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和“WHAT?WHERE?HOW?WHY?MORE?”的探究模式。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在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里,紧紧抓住“四季改变的缘由是什么?怎样描述季节?”两个核心问题;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在多和杂的学问点中,紧紧抓住了“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地球上的水如何存在?”两个核心问题。运用“几何地图”把困难的区域问题呈现在简洁的几何地图上,在用几何地图构建起区域学问的基本构架后,再通过“WHAT?WHERE?HOW?WHY?MORE?”即“这块土地是什么?这块土地在哪里?这块土地怎么样?这块土地为什么这样?在这块土地上过去发

4、生什么、现在发生什么、将来会怎样?”的探究模式,在地图中把区域学问丰富起来。 2.创设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教学气氛。 1 我们知道,情感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任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念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并主动参加。适应学生特性差异,敬重学生的爱好和爱好。不强求一样的标准,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一题多思”,启迪

5、学生的创新,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看法不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或讪笑,而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总结阅历教训,以最终获得胜利。如中学地理,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沉没沿海低地”,教材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不利影响。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冰川溶化不肯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个杯子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溶化后,杯中的水并没溢出;还有的学生提出:任何事物均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环境变好了,在这种状况下,老师要给以正确的评价,通过教学过程渐渐领悟更为正确的见解,老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在课堂

6、中,应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平安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特性想象创建的潜能开发出来。 3.引导学生主动注意参加地理教学过程。 新课改中特殊提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提倡参加式教学。在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参加的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视察:地理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感性相识都是通过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地理图片的视察获得的。视察是学生相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的途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以足够的视察机会。应对学生的视察在方法上给与必要的指导。(2)操作: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须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如在地图上指认地形、河流、山地、城市、交通线等;有

7、的时候还须要在自己绘制地图、填充地图、绘制统计图;有时要制作地理模型,制作矿石标本。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一动手,自己亲自操作,有利于他们在操作中思索问题并驾驭方法。(3)探讨:探讨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和创新思维实力,也是学生自主探求新学问的一种开放型的学习方法。自由探讨发言就是个很好的方 2 法。课堂上学生对案例可以进行激烈的探讨,争辩分析,自由畅谈分析缘由。比如学习“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时,我让学生思索、探讨不同类型锋面不同的运动方向和不同的天气特征。这样就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分析,推断,表达实力不断得到提高。我特

8、殊重视集中小组内的集体才智,培育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各小组经过分析探讨后,分别说出自己的做法,综合评价小组再对他们进行归纳、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建力。比如,在学习“气团移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时,激励学生探讨分析,畅所欲言,探究缘由。分组探究的最大好处是:学生由学问走向实力,由书本走向生活,并体现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评价:依据现代的教化理念,让学生参加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相识自己和相识他人,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熬炼学生的评价实力和参加评价的主动性,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有目

9、的地对学生个体的视察实力、解答地理问题的实力、表述地理原理的实力、空间概念的描述实力等进行有意识的测查和训练,引导他们自觉地用目标加以比照,不断地强化正确的方面,订正错误的方面,通过多方面的强化与训练,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正确评价,能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4.开展与本地相关的地理探讨性学习。 探讨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引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讨专题,用类似科学探讨的方式,主动地获得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展探讨性学习是中学地理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开放性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必需重视。通过探讨性学习可以使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更开放,使学生的各种实

10、力得到充分的熬炼和发挥,提高综合应用实力。例如,“城市环境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特别熟识,这部分教学在教材中既具体又繁琐,可以作为学生探讨性学习的内容。我曾经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查郫县环境问题搞一个专题调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学生通过对环境的密切接触和系统的探讨学习,不仅驾驭了“城市环境问题”的有关内容,而且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唤起了酷爱郫县、爱护环境的意识。 5.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建实力。 3 培育学生的创建实力就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形成有创见的思维和创建特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念、新奇心等)。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则是让学生

11、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亲密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并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充分的思维,把学生的视野延展到课本之外,激励学生在相识、了解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在怎样解决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上能够敢于开拓,多方面培育学生的创建性品质。因此,地理老师应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把提高学生自学实力、驾驭地理基本技能、运用地理基础学问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实力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地理教化教学,推动素养教化的全面实施,符合国家培育全面发展素养性人才的标准。 6.在地理教学中

12、融入社会热点问题。 任何学科都具备时代性,地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与社会休戚相关,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注入地理教学课堂中更是必定。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地理信息,并要学会使课本上的学问变成“活”的,能够用到所学的学问和技能对收集到的社会热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且又把这些处理过的信息运用于学习学问的过程之中。例如“中部崛起”是一个典型的热点问题。在组织高三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要留意到高考不回避热点,但热点不等于考点。热点只是高考命题情景的切入口,真正的落脚点还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规律、基础学问(包括环境、能源、人口、农业、工业等)-分析、回答热点问题要回来教材。先从区域位置(经

13、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农业、工业、文化等)三个方面来全面分析中部地区。运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其优势条件进行开发,限制性条件进行改造。此类的带有时代性的地理问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将“热点”与教学中的基本学问、基本原理相结合。久而久之,学生也常常会自觉地在课上发布一些地理新闻,不但巩固了基础学问,也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7.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依据新课改理念,必需高度重视指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学问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实力。依据思维方式的不同,

14、这一层次的实力可分为下列两个层次:第一,分析推断实力。 4 指通过对困难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相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依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推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利用气压凹凸推断气温的凹凸,利用气流的上升下降运动,推知气压的凹凸等等。其次,综合概括实力。就是要在相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擅长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高校生对地理事象相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其相识实力和创建力。例如,通过对资源、劳动力、技术等影响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他任何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8.新课改对地理老师的要求

15、 俗语说:“学而不教则荒、教而不研则浅”。现在在教化改革的浪潮下,特殊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幅度是相当大的,目标、内容甚至评价都有变更,地理老师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仔细学习新课程,才能真正适应这次课程改革。因此地理老师必需自觉地学习新课程,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同时因为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内容上也有很大改变,地理老师原有的专业学问已经显得不够,所以老师要主动自觉地补充专业相识,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须要。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化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化理念中产生出来的。通过学习,努力使基础教化体现出教学

16、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关切、学会生存等功能。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目标的教学。地理老师要刚好转变教化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活用新教材,巧用新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须要。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的思索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索 中学地理新课改教学的思索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中学地理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的创新性教学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中学地理连接教学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