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1.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doc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6993725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1.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1.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1.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1.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doc(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答复以下问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答:_【解析】首联写皎洁的月亮慢慢升起到山顶,月光如银,轻泻在山中的小溪上,水汽飘浮在溪水上,又弥漫在山间。颔联接着写到,月光照耀下的水汽如同天上的白云,轻轻地飘到诗人所居住的山寺前。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烟的洁白,又用一“流字点出了“烟飘流的动态。【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

2、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答:_【解析】本诗是一首关于“竹子的咏物诗,分析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出答题的区域,看看哪几句是写“竹子的,即写物的,哪几句是写情的,即通过物来吟情的。通过阅读可知,诗的前六句是咏物的,后两句是抒情的。那么可通过前六句来概括竹子

3、形象;(2)概括完形象后,可用一句话对咏物的目的进行概括分析,即对“情的分析。此诗咏物的目的不求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这首诗借咏竹告诉我们:例如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例如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例如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3阅读下面的唐诗,答复后面的问题。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这首诗为什么写到雁?答:_【解析】这是一首写客中秋思的诗。要理解为什么诗中写到雁,就必须了解“雁这一意象与诗歌主旨之间的联系。“雁在古代诗文中往往与两情交往、思亲思乡和孤独连在一起。诗的第三句有一个词

4、“乡心,这是全诗的诗眼,因此,本诗中“雁的意象是说明作者的思乡之情。【答案】雁是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_【解析】第一步:找出诗中的物象。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物象就是野菊。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政缘在野有

5、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是集中描写野菊的地方,其重点是“幽色和“减妙香。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第三步:概括物象的本质特征。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思,挖掘其深层含意。咏物诗一般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象征了一种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品格。从全诗看,“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运用比照手法,将野菊的高洁置于至高的境界上更突出了野菊的本质特征。第四步:根据要求整合答案。【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赏析例如春江花月夜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以下语句空缺局部。(1)春江潮水

6、连海平,_。(2)江流宛转绕芳甸,_。(3)_,皎皎空中孤月轮。(4)_?江月何年初照人?(5)白云一片去悠悠,_。(6)玉户帘中卷不去,_。(7)_,鱼龙潜跃水成文。(8)_,江潭落月复西斜。【答案】(1)海上明月共潮生(2)月照花林皆似霰(3)江天一色无纤尘(4)江畔何人初见月(5)青枫浦上不胜愁(6)捣衣砧上拂还来(7)鸿雁长飞光不度(8)江水流春去欲尽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2词上半阕的

7、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气氛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3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_【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缓慢。(二)(2021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8、成45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4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_【解析】“谷静“山空“月色深写的是静景,“风声彻写的是动景,整首诗突出的是山中的静,这里既有以静写静,又有以动衬静;另外,诗句中的“空“深等形容词的表达效果极佳。【答案】“谷静风声彻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风声突出了山谷的寂静。“山空月色深,以静写静,山的空明和月色的深幽静谧相互映衬,视听兼具,动静结合,共同写出了山中的幽静。其中“空指“空明,“深指“深幽,两字用得高妙,反复吟咏,令人有恍假设隔世之觉。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9、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解析】理解有关诗作思想感情的内容,一定要通观全诗,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做大体判断,如这首诗歌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幽美的气氛,写出景色的幽美,自然就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通过理解“樊笼的含义,以及借助“樊笼累的意思,就可以得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鄙弃之情;最后通过明确“松桂心即比喻高洁之心,可以感受到诗人要远离俗世,归隐山林,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高洁志趣。【答案】作者用“兰径“幽珮“槐庭“暗金写尽了黄昏山家景色的幽美,表达了作者对山家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把官场比作“樊笼,并认为“樊笼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鄙弃之情;“唯馀松桂心表达了诗人受山家

10、美景以及山家人高洁品格的熏染,意欲远离俗世,归隐山林,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高洁志趣。(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初见嵩山张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6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年来辗转流落于风尘之中,空怀抱负不得施展,第一句中一个“困字,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第二句写奔波中的一点抚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作者与山的距离,青山如故友,对青山特别期待。

11、第四句写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作者层层铺垫,感情由浅入深,突出了对青山的独特感情。【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1)作者奔波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2)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意思答对即可)7“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第四句写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清瘦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

12、洁超脱的姿态。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表达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意思答对即可)(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瑞鹤仙周邦彦悄

13、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注: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作者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8上片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寓着什么感情?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找出上片前六句中描绘的意象,并分析各意象的特征,在此根底上用简洁的语言将各意象组合成一幅图景。解答第二问,一要注意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其忧愁的感情基调;二要分析六句

14、所绘图景的特征,从而挖掘出其寄寓的感情。【答案】前六句描写的是:孤城落日,斜阳衔山,郊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客去句既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假设有所失,作者感到悄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作者通过这一图景的描绘,抒发了惜别之情。9下片“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提问的两个角度,一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在表达主旨上的作用。针对第一个角度,分析句子所处的位置,可得出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第二个角度,要先概括出本词的主旨,再分析这句话对表达主旨的作用。【答案】“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

15、上启下的作用。“残醉前承上片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片的“醒眠朱阁,同时开启下文,引出对春光的欣赏,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上。3新视界高考对接分析鉴赏诗词的炼字艺术考点解说(一)概念含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的“绿、“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的“弄、“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的“闹。一个“绿字写出了春之盎然,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

16、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答题时不能把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二)考查角度(常见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某字进行赏析。(4)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某字好不好?为什么?经典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问题: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诗意助读】子

17、规的前身曾经是上古帝王,它不停地哀鸣,喙中血流不止,送走了一年又一年的光阴。贪夫听倦了这声声哀鸣,但又徒劳地低着头惆怅;远客初来乍到听到就已伤心断肠。残春时节,落花如雨,漂浮在江水里;梦醒之后,但见如霜的月亮挂在寥廓的楚地的天空上。子规声声催人归去,是在催谁?只有东郊田野中农事依然繁忙(等人归家忙农事)。【解析】第一步: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贪夫倦听才“低首,表现其倦听却不得不听的无奈,因此,“空字在诗中是白白地、徒劳的意思。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诗中的景象,体会“空传达出的韵味。杜鹃在不停地哀鸣,喙中血流不止,这声声哀鸣勾起了贪夫的思乡之情,他有家难回,一年

18、又一年,听倦了,但这哀鸣又挥之不去,他只好无奈地低着头。你看,那远来的旅客初来乍到,听到这哀鸣就已伤心断肠了。可见,乡愁是多么沉重啊!第三步:点情境。该字表达了一种浓重的乡愁,贪夫思乡心切,但苦于有家难回,听到子规“不如归去的声音,真是无可奈何、无法排遣,心中只有无限的惆怅。【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技法汇总(一)“三关注分析鉴赏诗词炼字题1关注重点词语,考虑古代诗歌推敲字词的特点。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四种词语中,且每种词语因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功用。炼字类别主要功用动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19、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拟声词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2.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的特点。因为古代汉语本身的特点和诗词格律对语言使用的限制,诗词里经常出现语言的变形,而这些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把春风的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不是说花流泪,而是说花上溅上了愁人的眼泪;“鸟惊心也不是说鸟

20、儿受到惊吓,而是说鸟鸣惊动愁人的心。3关注修辞语言的表达效果。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较、夸张、借代、双关等。因为修辞的运用,诗歌往往到达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语言鉴赏也应特别关注这种情况。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喻色,“丝绦喻形,把柳树青翠润泽、柳条细长柔嫩的特点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出来。(二)答题步骤第一步,释。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描。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对点训练1.(2021x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

21、后答复以下问题。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答:_(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1)【解析】作答“炼字类题目,可以采用“字义手法句意情感或效果的模式。“软,“柔软的意思。(字义)此处采用双关手法,(手法)既写出了“风软,又写出了江水的柔软,(内容)生动地描写了微风吹软江面,江面微波荡漾的画面。(效果) 【答案】“软字一语

22、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2)【解析】本诗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多方位展现了“过的内容,分别有:“夙雾“朝阳未吐间(此时小船出发,天未亮,晨雾弥漫)“辨市(晨雾退去)“忽移湾(小船移过了水湾)“九子山(小船到九子山)等。【答案】“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

23、上景物变化,表达出“过之意。【翻译】早晨醒来后晨雾蒙蒙,朝阳还没露出头来。透过淡淡的绿烟,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经过一层红色的树木,小船突然移过了水湾。风吹软了一江的水,荡起层层涟漪,洁白的云朵在九子山上飘荡。画家饱含浓浓的情意,正在斟酌着眼前的这幅山水画卷。2(2021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劳停驿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答:_(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答:_(1)【解析】在作答时,考

24、生抓住首联中的“豁尔见,可知是白天行船时所见的明亮之境;颔联中“月正圆,可见描写行舟转入夜晚;然后重点写夜晚行舟所见,一句一景抒发被贬途中的孤寂之情。【答案】(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2)【解析】第三联主要是写行舟所见之景,是哀景,表现的是乡村的荒凉和贫瘠,流露的是悲悯和感伤,把该联的词句顺序重新排列就是“几家荒烟聚,一刀瘦野田,展现的是一幅荒芜凄凉萧瑟的乡村景象。抓住这一景和情,围绕情与景来体会此

25、二字表达的情感内涵即可。【答案】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处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一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

26、的根底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_【解析】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如何排遣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形成一个曲折。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片冰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衬托出心境的孤寂与凄凉。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憾的心情。三、四两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这次第,人何以堪!【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

27、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颈联“白水明田外中“明字最精练传神,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中间四句具体写所见的景色,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这一首诗基调明朗

28、、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答案】“明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以下语句空缺局部。(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2)亲朋无一字,_。(3)戎马关山北,_。(4)人人尽说江南好,_。(5)春水碧于天,_。(6)_,皓腕凝霜雪。(7)未老莫还乡,_。【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老病有孤舟(3)凭轩涕泗流(4)游人只合江南老(5)画船听雨眠(6)垆边人似月(7)还乡须断肠二、阅读

29、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复23题。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北阙:指帝宫。青阳:指春天。2这首诗是诗人在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心情很苦闷。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鉴赏时要紧扣关键诗句分析理解。“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表现仕途失意(

30、或壮志难酬)之悲;“多病故人疏表现世态炎凉之苦;“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表现年华已逝之哀;“松月夜窗虚表现万念俱灰的绝望。【答案】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世态炎凉之苦。年华已逝之哀。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3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领会把握的能力。意境在不同的诗篇中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诗歌意境浑成,有的新奇,有的在于一联一句或一字之妙,有的在于结句的以景言情、意味无穷。本诗的尾句“松月夜窗虚就属于以景言情的句子。诗人匠心独运,把前面的意思放开,用此句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那么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那么情景浑一,余味

31、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答案】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45题。守睢阳作 唐张巡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假设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注:张巡:“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合力死守睢阳这个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不下,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后粮

32、尽城陷,张巡等三十六人英勇就义。鱼丽:古阵形。陴(p):城上的矮墙,俗称“城垛子。4“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塑造了唐军广阔将士的形象。试复原他们的形象,并品味这两句诗的妙处。答:_【答案】 战士们裹好旧伤,仍然凭顽强的毅力奋勇苦战,有的重伤员更是拼尽全力,爬上城头矮墙,竭尽全力防守。“疮字表示伤口决非新创,说明战事的艰苦,战士们旧创未好又添新伤,“裹字说明了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一个“犹字,出神入化,成功地表达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强意志。5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道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_【答案】最后两句,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慨之辞。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

33、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不仅塑造了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更塑造了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诗歌鉴赏】一、二句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苦表现了爱国将士的含辛茹苦,“孤城写出了睢阳孤立无援的处境,“日渐二字写出了睢阳危机的步步逼近。三、四句,说明敌我双方攻守的阵势。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透露出唐军广阔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诗人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五、六句,写诗人对叛军的刻骨仇恨和指挥沉着自假设。“屡说明了敌人进攻的频繁,“厌绘出了诗人对叛军的义愤之情。七、八句,“疮说明战事的艰苦,“裹说明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犹表达了将士奋战到底的顽强毅力。九、十句,表现诗人誓死报国的精神。最后两句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慨之辞。(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6“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