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资料.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991105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昼夜交替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昼夜交替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昼夜交替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昼夜交替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昼夜交替说课稿 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的昼夜交替,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教材简析 昼夜交替是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

2、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3、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4、教学手段: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实物。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我没有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主要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如: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六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

3、,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现象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观察、研讨、

4、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老师谈话引入课题。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地

5、球,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不停的交替出现。白天可以叫做-(昼),晚上可以称为-(夜)。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然后老师提出问题:白天跟晚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 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地球和太阳)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自己知道的,从而老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最后过渡: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提出很多的假设,然后再对自己做出的假设进行论证,最后发现规律。今天我们也来当科学家。 (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引出昼夜,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

6、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大部分推测假设: 1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作出假设,暴露学生的初始想法:画示意图(注意事项: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2收集学生的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猜测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也是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以前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肯定有些许了解,也就让学生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同时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进行科学预测的习惯。)过渡: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说一种正确的都没有,怎样去判断呢? (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难在学生空间观念

7、建立。先让学生自己想象画图、到小组讨论,再到全班交流,为的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的发展和完善。)第三大部分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乒乓球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呢?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用彩色笔在乒乓球上画红星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怎样才能让红星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2、小黑板出示实验要求: (1)作标记:在乒乓球上画红星。 (2)实验中乒乓球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小红旗处昼夜会不会变化? (4)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3、材料员来领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

8、,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 (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4、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5、实验小结: 提问:我们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能用语言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 第四大部

9、分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 (联系生活,深化运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资料,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六、说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学生画的示意图 地球不动,太阳

10、绕着地球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板书是微型的教科书,利用板书,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说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在“推测假设”环节中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2、在 “模拟实验”环节中采取小组评价。 3、

11、在“汇报展示”环节中采取教师、学生对汇报者实验活动作出评价。 4、在“实验小结”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昼夜交替教案 教 材: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从小进行模拟实验难猜测的能力。 3、学会用绘图的方法构建模型,借助模型进行研究。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 地球仪、大头针、手电筒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知识冲突

12、。 1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可谁知道,地球上怎么会出现白天和黑夜? 2问: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能把太阳在空中是怎样移动的,画出来吗? (意图:学生对昼夜变化的感知是零碎的,让学生将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有利于学生把握认知的起点,构建一个初始的认知模型。) 3学生组内交流,描述自己的作品。 4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你怎样对这幅图进行评价? (意图:力求让学生对自己所见的昼夜变化现象进行真实描述,有的学生虽然从科普书上看到昼夜变化的介绍,但他们不能把概念(书中文字的描述)与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思考。通过讨论,让他们发现感性认识与书

13、本知识之间的矛盾,在矛盾中激励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二、推测猜想,交流假设。 1提出猜想。 (1)追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地球上昼夜的变化呢? (2)学生小组讨论。(要求:用画图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也可以在图画中补充一些说明文字。) 2、交流猜想。 (意图:猜想就是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部分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已有所闻,但与昼夜形成的关系模糊不清。指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式进行猜想,然后对图画进行描述,有利于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或修改初始的认知模型。) 三、建立模型,模拟实验。 1、建立模型。 (1)过渡:同学们,准备怎样向别人解释你的猜想呢? (2)想一想:需要哪些材料?实

14、验过程如何操作?(小组讨论并记录) (3)全班交流并完善各组实验计划。(在交流中,要明确在建立模型的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比如手电筒应该怎么放、怎么观察白天和黑夜) (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应该成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的行为习惯。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围绕猜想,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实验技能,变传统的实验技能模仿为学生主动的设计实验,从关注技能的形成到关注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 2、模拟实验 (1)完成实验,并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下来。 (2)实验小组的同学到讲台处边演示边描述。 (3)生生评价并互动。(着重解决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通过自己的

15、解释过后所发现的或产生的新问题。)四、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1、问:实验中的四种情况你认为哪种情况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最大? 2、学生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形成正确的认知。 (意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 五、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问:为什么平时我们看到的是太阳在空中移动,而不像实验中所看到的那样,感觉不到是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的变化呢? 2学生讨论,想办法进行解释。 可提示:你坐在高速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感觉如何?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巨大的发现 昼夜交替现象评课稿 一、“引”中

16、去猜测 地球与宇宙还包括天空中的星体,这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撩起了星空的神秘面纱。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他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重要!学生刚刚接触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无论从学生方面还是教师引导方面,老师都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老师的课前谈话由考查学生想象力为题,让学生感知“在没有其他新的证据之前,这些假设都有可能成立,我们要大胆假设”,老师通过让学生想象,引发他们内心的猜测驱动力,这正是牛顿所说:没

17、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巨大的发觉。在无形中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快乐,学会大胆猜测。 二、探究前的猜测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整堂课先从两张白天和黑夜对比的照片引出昼和夜,从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从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

18、交替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再从白天和黑夜的最大区别来引起学生探知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从而进行猜测,并通过猜测来进行模拟实验,得出结论。在探究之前先大胆猜测,让探究方式与猜测相结合。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小组合作中“我有我的猜测”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一张记录表,每位学生都可以把自己对昼夜现象原因的猜测画下来,人人的猜测都是平等的,所以没有对错之分,让每位孩子都能把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中表达出来。 四、带着猜测去总结 模拟实验结束之后,老师让学生去总结他们的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其

19、中有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但对于其他几种还是不能确定,老师在结束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而是说:“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哪一种,因为证据不足,这只是单元的第一课,我们接下来的内容会慢慢了解到”。一节课并不一定要让孩子懂得什么,会什么,根据孩子的发展,掌握了能掌握的、该掌握的就可以了。所以带着猜测,把问题留到后面也是可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和以后的学习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知识,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一节课40分钟,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但也有主次之分,我认为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昼夜现象探究的欲望以及兴趣。以“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巨大的发觉”为理念,在猜测中学会去发现。在老师轻松的课堂上,学生学得很愉悦,这就是我们该努力的,学会润物细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