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88031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阶段限时集训(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潍坊二模)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C根据“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可知周朝在地方采取分封制,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周王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说明周朝地方由分封的诸侯管理,不是直接管理,故B项错误

2、;“以往的诸侯国土著氏族组织”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说明周朝的封国由单纯的依据血缘划分到国家政治任命与血缘结合,这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可知冲击了原有的宗族意识,故D项错误。2(2019合肥调研)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A国家统一安定B王权高度集中C实行血缘政治 D违背历史潮流C由题干信息“天下为家”“大人世以为礼”等可知,“小康”之世实行血缘统治,C项正

3、确;安定是“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的共同诉求,不是“小康”之世的特点,排除A项;“大人世及”与“王权高度集中”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3(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D“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D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儒家思想与古代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是宗法制而非分封制,故B项错误;古代

4、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非血缘纽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君权是父权在国家层面的扩展和延伸,故D项正确。4(2019重庆调研)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舂。”“殴大父母(祖父母),黥为城旦舂。”(城旦舂: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这突出说明秦律()A厉行轻罪重罚 B保留原始习俗 C条文细密完备 D维护伦理秩序D材料中“杀子”不能称为轻罪,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秦朝注重法治,故B项错误;两条法律条文体现不了细密完备,故C项错误;父子和祖孙体现家庭伦理,故D项正确。5(2019江淮十校联考)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

5、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A根据材料可知,乡、里、亭是秦朝最基层管理机构,地方推选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担任乡、里、亭的官吏,有利于让皇帝或政府的命令直达百姓,故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A项正确。6(2018怀化二模)下面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皇帝州刺史权力内容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查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

6、与某些中央决策” A.王国问题死灰复燃 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C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从表格可知刺史的职能在增加,没有丧失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刺史职能不断增加,表明当时社会问题较多,社会问题不断暴露,故C项正确;汉代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与材料强调刺史权力的变化不符,故D项错误。7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7、统治逐渐加强 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A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到民族认同感,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中国”内涵问题,故D项错误。8西汉至魏晋时期,门下省内多杂用阉人,负责“执虎子(尿壶)、唾壶”等,做的事情非常不堪,民间讽刺侍从出身的人往往称之为“持虎子者”(三国志魏书苏则传),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扭曲了官场风气B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C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风气D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B中央集权是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因而中

8、央集权与官场风气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门下省官员的事务及政治地位,与士人道德品质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门下省官员的事务及政治地位,与忠君爱国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9(2018蚌埠三模)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A选后妃、驸马有意选寒微之家,有利于减少外戚干政等现象出现,推动官僚政治向理性化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做法推动了政治进步,故

9、B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是君主权力增强的表现,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人治,故D项错误。10(2019重庆调研)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A根据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可知,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A项正确;由材料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不能推断出加强君权,故B项错误;诸司上疏前、六部执行时,与内阁商议,没有涉及集

10、体议事,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内阁与诸司的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11(2019皖中名校联盟)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C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两项包含在C项之中;

11、B项“完成”说法错误。12(2019衡水金卷)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皇帝军机大臣人数乾隆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嘉庆、道光、咸丰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同治五到六人光绪76.5%的时间四至六人 A权力稳固 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 D保密性强C表格显示统计的军机大臣的人数看,多数皇帝在位时期使用56人,由此可见军机处的人员少,体现精干高效,故C项正确;军机处属于皇帝处理政治事务中枢机构,权力并不稳固,故A项错误;军机处机构简单,没有官衙,故B项错误;表格中军机处人数不能说明保密性强,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

12、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

13、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作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

14、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明初“三司”在事权上互不统属,致使行政效率较为低下;根据材料一中“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可知,在不违背中央集权的前提下,适当的授予地方行政长官相对集中的权力。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明初地方行政管理改革一是注重调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二

15、是因地制宜的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和提高行政效率;第二小问,根据明清改革的时代背景可知,明初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初衷是加强中央集权,而清末新政其着眼点则是提高行政效率;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捐纳”制度长期存在导致整个官僚队伍贪污腐化严重,另一方面,官僚制度不合时宜,政府机构的臃肿而致使行政效率低下也是二者差异出现的重要原因。答案(1)原因:明初三司事权不一,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背中央集权原则。(8分)特点: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设置地

16、方行政长官的辖区。(4分)(2)相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4分)不同:明代是加强中央集权;清末是着眼于新政改革的需要。(4分)原因:清政府“捐纳”制度长期存在,贪污腐化严重;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5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授爵制汉武帝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隋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科举制宋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通判、设转运使科举制元中书省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清南书房军机处八股取士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并结合所学知

17、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可知,表格从“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变化,从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叙述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强化的史实说清楚即可,也可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如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等内容重点阐述也可以。答案示例: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2分)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地方“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