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855544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5课是属于唯物论部分、6课是认识论部分)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性(课本29-30)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本31-34)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的一切事

2、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3、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区分哪些是规律、现象)(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规律是客观的、不以

4、人的意识为转移,认识和利用规律又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不违背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革命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发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本35-37)(唯物论)1、什么是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

5、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能动作用 (课本38-40)(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的特征:意识活动具

6、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学会判断是体现哪点特征)(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注意:(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

7、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也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

8、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5、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6、怎样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

9、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本42-46)(认识论)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要学会辨别体现了实践的那种特征)3、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

10、的科学实验活动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

11、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

12、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4、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 表明它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1)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13、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世界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

14、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

15、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整体和部分 区别: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

16、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观:整体和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

17、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18、向。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完全一样。第八课 唯物辩证的发展观一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 为什么说发展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的实质原理)世界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

19、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注意: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区分哪些是运动、变化、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20、。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

21、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3)方法论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