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更新).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74064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更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更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更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更新).doc(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更新)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更新)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题框题目题知识要点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b)(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a)2自然物质性哲学上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特征: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与具体物质的关

2、系: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自然界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按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没有上帝和神(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社会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创造人的生理结构,形成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人脑,形成语言和意识;使人结成社会联系,形成社会关系。构成社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是社会的产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运动是

3、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4运动概念5物质和运动(b)6静止概念7运动和静止(b)运动概念: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静止概念: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具体有两方面含义: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物质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错误倾向。(二)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概念9规律特点(c)10方

4、法论要求(c)11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规律概念: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特点:(1)客观的,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要求: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将受到规律惩罚;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产生过程2劳动和社会的作用起源(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

5、的意识四阶段。意识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物质器官生理基础(b)人脑结构复杂、组织严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反射:无条件反射(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的具体事物刺激引起的第一信号系统+人所特有的语言刺激引起的第二信号系统)。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反映对象内容(b)5物质决定意识(b)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归纳】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

6、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即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是本原的,而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5意识活动特点(c)(1) 目的性、计划性。(人们反映客观世界前,有目的、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2) 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6意识的作用(c)(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意识指导下,人们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

7、生理活动,又能动地反作用于人体生理活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委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c)7含义8方法论要求含义: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8、、无所作为的思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含义(b)2实践特点(b)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是主体,客观事物是对象。具有直接现实性,把人脑中观念存在变为现实。(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有社会历史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含义(a)2真理只一个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9、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最基本属性:客观性。与谬误相对。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及知识结构、能力等差异,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有不同认识,但只有其中一个正确,即真理只有一个。(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真理特点(b)(1) 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条件和范围,就变为谬误。(2) 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照搬过去认识,超越历史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真理这两特点表明,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4追求真理过程的特点(b)(1) 反复性。主体受具体实践水平限制,受立

10、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限制。客体复杂多变,其本质暴露和展现需要过程。(2)无限性。对象是无限的物质世界,主体是世代延续的人类,认识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前进性和上升性。人追求真理的认识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题框题目题知识要点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普遍性(b)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相互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普遍存在着联系。(二)联系的客观

11、性3客观性(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包括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三)联系的多样性4多样性(b)有直接和间接联系、内部和外部联系、本质和非本质联系、必然和偶然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5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c)6意义(c)(1) 辨证关系: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被支配,服从与服务于整体。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

12、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部分。(2)意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须重视部分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7系统含义和基本特征(a)8优化方法9方法论要求(b)含义: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要求:采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一事物

13、的完整准确的认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表现(b)自然界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人的认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二)发展的实质2实质(b)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原因(b)4方法论要求(b)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基本要求,符合人民

14、群众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开始时往往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而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方法论要求: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概念2辨证关系(c)3方法论要求(c)概念: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

15、的变化。辨证关系:事物发展总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要求: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概念(b)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b)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是

16、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一是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共存统一体中;二是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含义及要求(b)2特殊性含义及要求(b)3辨证关系及其意义(c)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

17、时有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有三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辨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有相对性。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概念和辨证关系

18、(c)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概念和辨证关系(c)3方法论要求(c)概念: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概念:在同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次要方面。关系:二者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性质的决定因素: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既看到主要矛盾,也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

19、一矛盾时,既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辩证法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和均衡论。(二)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c)4含义5地位和意义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

20、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辨证否定观(c)1含义2意义3本质含义:辨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意义: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质:克服旧事物中过时消极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因素,即“扬弃”。(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b)4含义5方法论要求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

21、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方法论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比较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22、,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题框题目题知识要点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含义2辨证关系(c)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4基本观点含义: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3、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先进社会意识可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5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三)社会历

24、史发展的总趋势6总趋势和表现(a)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在两大矛盾运动中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实践社会历史发展。表现: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7含义8原因人民群众的含义: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包括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原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9地位10内容地位:是中共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内容: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价值与价值观(一)人的价值1哲学价值2人的价值(a)3评价标准(a)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普遍性。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

26、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4价值观(b)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导向作用(b)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活动,影响人们行为选择。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们选择不同生活方式。因此要树

27、立正确的价值观。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b)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劳动和奉献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努力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b)3价值实现前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

28、中实现自己价值。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应表现为对他人、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4价值实现途径(b)一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二是需努力发展自己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个人在实践和认识中施展自己能力;三是需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题框题目题知识要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来源2目的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29、的艺术3本质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智慧之学,“文化的活的灵魂”。真正的哲学可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关于是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

30、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哲学与具体科学(a)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推动哲学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反对错误倾向:一是把哲学作为“科学的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二是认为可以忽视或否定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基本问题(b)两派基本观点(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具体包括:一是何者为本原(第一性),凡认为思维是世界本原、思维

31、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认为存在是世界本原、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二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同一性),认为能正确认识的是可知论,认为不能正确认识的是不可知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原因一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二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三是决定着哲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3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唯心主义4基本形态5两个对子(1) 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