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18课 心 术 .ppt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73498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18课 心 术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18课 心 术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18课 心 术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18课 心 术 .ppt(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8课心术,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赏析】首联为谦恭之辞,登门不才为自谦,华发映金罍为颂韩。颔联又延展谦恭之意,意为不堪承受丞相邀入东阁宴饮的盛情,又愧列诸老儒于曲台。颈联言其感谢丞相的惠泽,表明丞相邀饮不但消解了佳节思乡的愁绪,而且激发了自己的“壮心”。尾联延展“壮心”:暮归后,面对寒雨反而兴奋得难以入睡,干什么呢?“自把新诗百遍开”。说写新诗,暗寓业进之意。,苏

2、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的文章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他。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相模仿。,作者介绍,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猖獗。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

3、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10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背景解读,字音,字形,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1)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判断句)(2)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判断句)(3)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状语后置句,应为“麋鹿于左兴而目不瞬”)(4)士以义怒,可与百战(省略句),文言句式,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提示:本文分别从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时度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的策略思想,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也有“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2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提示:文章的语言十分鲜明。起

4、语多用“凡”字,使行文理直气壮;转接多“然后”“而后”“故”,语气果断斩截;排比和对偶句有十几处之多,音韵铿锵,气势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等。这些排偶句,不仅音韵铿锵,气势不凡,还极富哲理。,这是一篇军事论文。作者从将帅的自我修养,即培养智谋胆略说起,谈到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只有善于备战养兵才能保证百战百胜,只有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战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文章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的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见解。但所谓“士欲愚”的权术思想,则反映了作者的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文章每节

5、自成段落,各有中心,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逻辑严密。,1用文中原话归纳各自然段的中心,试着用自己的话连缀成文章的论证流程,具体说说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第一问:每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第二问: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知势,由知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条,文之善变化也。先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2文中所论述的善用兵之道是什么?是如何加以论证的?【答案】第一问:善用兵无所顾,有所恃。第二问:正面设喻,有恃则勇,无恃则怯;反面设喻,“有所恃”而麻痹涣散,其“所恃”将不

6、可恃。,3苏洵的这篇文章,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一共探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答案】首先是战争中“义”与“利”的关系。其次是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再次是战争中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另外,文章还阐述了智和愚、理和势、忍和勇、静和动、尝敌和自尝等众多对立因素的关系。作者总是从矛盾的双方着眼去思索,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使得文章所表述的战略思想,具有深邃而又实用的特点。,4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作者的观点有哪些是值得商榷的?【答案】“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既然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兵的斗志,那么士兵能对正义和非正义无知吗?这种“愚兵”思想是不足取的。“吾之所短,吾抗

7、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这种论断也显得有些迂腐,有纸上谈兵之嫌,在现实作战中不应一概照搬套用,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心术虽然各个段落独立成章,但每个段落又都在“心术”这一主题的统帅之下。也就是说无论“治心”还是“上义”以及其他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作为主将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真可谓义聚而形散,是写作议论性散文应具备的构思思路。,技法镜鉴,【即时小练】请写一个每个段落都在同一主题统帅之下的语段。(150字左右)【答案】示例: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

8、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瞑目。,文化常识解题诀窍【考点透视】1分类识记。文学常识庞博复杂,识记的最好方法是分门别类。如官名、爵名、庙号、谥号,礼仪、科举、典章制度、称谓,纪日、纪年,天文、地理、文学、历法等等。2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牵引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对解题有所助益。3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对接高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文白对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