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问题研究-郭峰.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66416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问题研究-郭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问题研究-郭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问题研究-郭峰.pdf(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 信用 风险缓释 产品会计问题研究 Credit Risk Mitigation Accounting Research 院 系: 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学 号: 22009040214 作 者: 郭峰 指导教师: 崔也光 完成日期: 2012 年 3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2、发表或 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 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 摘要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是分离、转移、对冲和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合理推动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与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将有效配置信用风险、完善市场风险分担机制,

3、这对提高 金融 市场效率和促进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探讨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处理方法,为我国刚刚起步的信用增进机制提供可选择的会计模式,能积极推动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意在设计一套针对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方法,形成行业通用的会计模式,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完善发挥积极作用。在充分考虑金融危机暴露的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同时,设计出谨慎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 本文主要从 七 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回顾了以往的文献,并阐明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信用风险缓释产

4、品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第三部分是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信用违约互换的会计处理介绍;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及前景;第五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系统设计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方法;第六部分是案例分析及难点研究;第七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披露 II Abstract Credit risk mitigation is a tool for separating, transferring, hedging and managing credit risk. Reasonable p

5、romoting innovation of credit derivative product and market will effectively allocate credit risk and improve the market risk-sharing mechanism. It help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promoting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layered financial market. At the same

6、 time, it provides a new way to alleviat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financing of SMEs. Exploring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credit risk mitigation in China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derivatives and financial markets.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design a set of accounting treatment f

7、or credit risk mitigation to form a common industry accounting model, and the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includes seven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8、study,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and clarify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dea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credit risk mitigation produ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third part tells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credit default swaps; 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credit risk mitigation in our curre

9、nt situation,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prospects; the fifth part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article which researches on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credit risk mitigation; the sixth part is the case studies and difficulties; Part VII, conclusion. Key words: Credit risk mitigation

10、Accounting recognition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II 目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 文献综述 . 1 1.2.1 国际研究现状 . 1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3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 4 1.3.1 研究目标 . 4 1.3.2 研究方法 . 4 2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 5 2.1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内涵及特征 . 5 2.1.1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定义 . 5 2.1.2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特征 . 5 2.

11、1.3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与信用违约互换( CDS)的区别 . 6 2.2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 . 7 3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信用违约互换的会计处理介绍 . 8 3.1 信用违约互换适用的会计准则 . 8 3.2 信用违约互换的确认 . 9 3.3 信用违约互换的计量 . 10 3.4 信用违约互换按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处理的示例 . 10 4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及前景 . 14 4.1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14 4.1.1 推出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背景 . 14 4.1.2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现状 . 14 4.2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我

12、国遇到的问题 . 15 4.2.1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内部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 15 4.2.2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外部政策、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16 4.3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 16 5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处理方法设计 . 17 5.1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卖出方的会计处理方法设计 . 18 IV 5.1.1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卖出方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 18 5.1.2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卖出方的会计处理 . 19 5.2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买入方的会计处理方法设计 . 24 5.2.1 以转移风险为目的买入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方法设计 . 24 5.2.2 以套

13、期保值为目的买入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方法设计 . 26 5.2.3 以投资为目的买入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方法设计 . 28 5.3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信息披露 . 29 6 应用举例及难点研究 . 30 6.1 应用举例 . 30 6.2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公允价值确定的问题研究 . 33 6.2.1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 . 34 6.2.2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 34 6.2.3 对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 35 6.3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信息披露的问题研究 . 36 6.3.1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

14、信息披露的与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区别 . 36 6.3.2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36 6.3.3 对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 37 7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不足 . 39 7.1 主要研究结论 . 39 7.2 创新点 . 39 7.3 存在的不足 . 39 参考文献 . 41 后记 . 44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问题研究 第 1页 共 45 页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应对百年一遇金融危机、执行中央“保增长、保 稳定、保民生”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中

15、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改善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环境的同时,发挥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作用已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探索之一。由于中小企业外部评级通常较低,且我国缺乏有效的信用增进渠道,中小企业很难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由专业债券信用增进公司为低信用级别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增进服务,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制度之一。通过信用增进可以降低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成本,实现信用风险专业化管理,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2009 年 9 月,为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探索的我国第一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公司

16、”)在北京成立。然而我国还没有针对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对于即将蓬勃发展的信用增进行业是不利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研究现状 在理论研究方面, Breeden(前 SEC 主席)( 1990)指出:对于预防与化解金融风险来说,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是毫无用处的,最相关的财务数据只有公允价值计量才能提供,提倡金融机构和所有上市公司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 。 Scholes 和 Black 在期权定价和公司债务一文中提出著名的 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 为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价格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 ,

17、此模型根据 可观察的或可估计的变量 进行定价 , 运用此方法可以设计出新的金融产品 。 Mark A. Trombley( 2009)从某些具体问题的角度引出了套期会计的思想,介绍了早期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体系,阐述了套期保值的会计问题,还介绍了有关嵌入衍生工具、公开披露要求、审计问题和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内容。 在准则制定方面, 国际 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主要通过国际会计准则 32 号 金融工具:列报、 国际会计准则 39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国际财务报告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问题研究 第 2页 共 45 页 则第 7 号 金融

18、工具:披露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 金融工具对金融工具加以规定 。 1988 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意识到当时的会计准则已经落后于金融工具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国际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 1991 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首次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 40 号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 ,三年之后再次推出国际会计准则第 48 号征求意见稿 金融工具 。 此后 ,由 于 该准则内容繁杂 , 国际 会计准则委员会 将金融工具拆分为“披露和列报”、“确认和计量”两部分 。 1995 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 32 号 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其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具的分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

19、债的相互抵消,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等。 1998 年和 2000 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对该准则进行了有限修改。 2003 年 12 月 IASB 发布了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此后,其他国际会计准则条文中也涉及到一些对 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的修改,例如 2004 年的保险合同、 2005 年的财务担保合同等 。 1999 年 3 月 IASC 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分别对嵌入衍生工具、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套期会计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2000 年11 月 IASC 对 IAS39 发布了 5 项有限的修订。 2003 年 12 月 IA

20、SB 发布了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39 号,同时也发布了应用指南。 2003 年以来, IASB 又发布了一系列针对 IAS39 的修改:公允价值选择权( 2005 年 6 月);财务担保合同( 2005 年 8月)等 。 2005 年 8 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7 号 金融工具:披露取代了国际会计 准则第 30 号,并在随后进行了一定修改 。 2009 年 11 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 金融工具。 IFRS9 的发布主要是为了简化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要求,进而方便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 IFRS9 的发布预示着 IAS39 将

21、被逐步取代。其主要变化包括以下几点: ( 1) 重新确定了债务工具是以摊余成本或公允价值计量的标准。 ( 2) 决定适用预期损失模型对金融资产减值进行确认。 ( 3) 简化了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 ( 4)将公允价值运用到所有权益性投资中。 1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 FASB) 制定的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始于上世纪 80年代。早在 1981 年就颁布了外币折算, 1984 年又颁布了期货合约的会计处理。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出现, FASB 于 1986 年开始对衍1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nter

22、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9. 200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问题研究 第 3页 共 45 页 生工具和套期会计进行研究。 FASB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顺序与 IASC 大致相同,都是以金融工具的披露和列报为起点,然后再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进行研究。从 1990 年到 1994 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分别颁布了 SFAS105具有表外风险和信用风险集中的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 SFAS107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 、 SFAS119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等有关金融工具列

23、报与披露的会计准则。 1998 年以后,FASB 开始颁布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准则,其主要标志为 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会计处理。此后 FASB 又多次对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进行修订,颁布了 SFAS149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的修订( 2003 年)、 SFAS150某些具有负债和权益性质的金融工具会计( 2003 年)以及 SFAS155混合金融工具会计( 2006 年)等。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FASB 确定了推出新 的会计准则修改方案计划,进一步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 2010 年 5 月 26 日, FASB 发布会计准则更新征求意见稿,对金融工具

24、的确认和计量、减值、套期会计等进行重新说明,并建议扩大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 1.2.3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 的衍生金融工具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 在理论研究方面,葛家澎、陈箭深( 1995)在略论金融工具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中 以分析资产、负债等基本概念为线索,探讨研究 了衍生金融工具是否应该作为资产或者负债进行确认,以及 如何确定其计量属性的问题。 耿建新( 1998)的商品期货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全面、深入的探讨了 商品期货和衍生金融工具。 葛家澎( 2001)在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一一公允价值中阐述了 FASB 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研究以及我国衍生金

25、融工具会计计量应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常勋( 2002)发表的财务会计四大难题,在第一篇金融工具会计中系统的按照会计循环过程 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介绍。 张寅晓,李智芳 (2007)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引发的担忧中指出:公允价值模式与历史成本模式相比,具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点。 其中最明显的优点是它极大地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能够增加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更加适合当前的经济环境,但同时也指出公允价值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他们认为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且不同会计主体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新型衍生金融工具

26、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问题研究 第 4页 共 45 页 有的信息千差万别,缺乏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可比性差。同时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如果公开活跃的市场和类似的交易市场都不存在,公允价值需要通过估计来获得,而不管估价技术多么先进,其可靠性都难以令人满意,甚至会发生操纵行为。同样也由于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被迫采用估值技术所引发 的操作性差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 2 在准则制定方面, 由于金融工具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直到 2006 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才加入了关于金融工具的部分。该部分内容主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关于金融工具的规定,具体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23号 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 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 37号一金融工具列报。其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三项准则借鉴了 IAS39,而金融工具列报准则借鉴了 IAS32。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符合国内新会计准则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会计准则中关于风险缓释产品的具体规定,考虑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缓释产品会计处理方法,包括确认、计量、会计科目、记录、披露等内容。并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等进行探讨。 1.3.2 研究方法 论文依托财政部、北京市财政局、中债

28、公司等各方提供的有利资源,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以及 定性分析法 等进行研究。 实地调查法主要是走访财政部、北京市财政局,深入中债公司,了解风险 缓释产品在我国的最新走向、创新和性质,收集各种有用资料,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分析法主要是将 我国新近产生的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和西方发达国家的 信用违约互换 相比较,分析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增进公司会计模式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信用增进公司的会计模式;总结国际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和套期保值准则在其信用增进公司中的应用,比较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和我国信用增进公司的实际情况,在探索我国风险缓释产品会计模式的过程中有选择的借鉴国外的模式。 定性分析法 主要是 在我国 信2 张寅晓 , 李智芳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引发的担忧 J. 湖南经济学院学报 , 2007(2): 84-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