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_宫福清.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653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_宫福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_宫福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_宫福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_宫福清.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2 8 卷第 5 期 2 0 1 2 年 5月 自 然 辩 证 法 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 2 8 , No. 5 May, 2012 文章编号 : 1000 8934(2012)05 0103 04 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 宫福清,戴艳军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大连 116023) 摘要:传授医学人文知识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手段,而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则是传授医学人文知识的目 的。本文通过解读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剖析二者认识不清的问题,辨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 另 IJ, 提出在实践中

2、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法,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人文知识;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 N031 文献标识码:八 1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人文 精神的内涵 医学人文教育包括医学人文知识的传授和医学 人文精神的培育。医学人文知识是人们在医学人文 实践中的认识成果,而医学人文精神则是对医学人 文知识的升华,是内化到医学实践中的德性。 1) 医学人文知识 医学人文知识是学术界对医学人文所取得的共 识性认识,是人类对医学人文认识的成果,它来源于 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医学人文知识 的出现和兴起伴随着新的人文思潮的出现,是在医 学科学迅速发展基础上对向人、人文

3、和社会回归的 重新思考和再认识,是认识的理性形态。医学目的 的人文取向性,医学对象的人文社会性和医学发展 的多元性促使了医学人文知识的发展。与伦理学、 哲学、心理学、法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医学 人文知识愈来愈丰富、完善并形成为医学人文学。 丰富的医学人文知识能够激发医学生对人文的思 考,也是 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对医学 科学知识的补充。 2) 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是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捍卫者,是研究人类 生命活动本质和对抗疾病及致病因素的一门学科。 但是,医学更是 _门关于人的学科,它以自然科学的 方式来表达人文情怀。对于医学人文精神内涵应从 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加以理解,广义上是指

4、固化于 人脑中的医学人文价值观念;狭义上是指对于人类 生命的敬畏与关爱以及对于人类身心健康可持续发 展的关注,医学的发展始终以人类的最大利益为前 提。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文的内在基石,它通过 医学活动表达对人类生命和世界的深切关怀。在医 学科学研究与实践中发扬医学人文精神,能帮助人 们克服重重困难,解决科学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迸 发出伟大的创造力,是 _种永恒信仰和理想对历史 和传统的超越。医学人文精神既是 _种职业理性自 觉,也是对医学人文不断追求的精神提升。 2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等同化 培育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要 达到这 _目标,传授相

5、应的医学人文知识是十分必 要的。医学人文知识更易于传授给学生,并被学生 所理解。它可以帮助学生对医学人文建立 一 个初步 的认识,并逐渐理解其内涵,进而真正自发地关注人 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 幸福,关注人类身心健康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 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所以它是培育医学生医学人 收稿日期: 2012 01 20 基金项目:本文受全国教育规划课题 “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 ( FFB108023)” 、 辽宁省教育科 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 “ 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与实践 ( JGZXY1107)” 资助。 作者简介:宫福清 ( 1967

6、 ) , 辽宁丹东人 ,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 部博士研究生 , 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戴艳军 ( 1961 ) , 吉林辽源人 ,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与道 德教育。 103 7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自然辩证法 研究 第 28卷第 5 期 文精神的重要手段。但是,医学人文知识教育也可 能流于一种走过场式的传授,或者错误地认为传授 医学人文知识就是开展医学生人

7、文精神教育的全 部,将两者等同化。而学生机械式地获取医学人文 知识,应付完成课时、修满学分的任务,却偏离了培 育医学人文精神的目标。培育医学人文精神要比传 授医学人文知识复杂而艰巨得多,它是一种培养正 确认识形成的过程,是培育医学生的行动自觉。我 们要区分主动思考和被动学习带来的效果反差,只 注重简单的医学人文知识传授,而忽视在传授知识 的过程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将无法实现医学人文教 育的既定目标。 2)教师与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认识上的功利化 教师传授医学人文知识的功利化心理。传授医 学人文知识需要教师主导完成,而教育是一个不断 发展和完善思想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天平倾 向学生的分数、成绩,

8、教师们把提高自己学生的成绩 换取自身荣誉当作了目的,学生们成为了教师追逐 功利的实验品,我们也将失去医学人文教育的方向 和意义。同样,对医学人文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不应 沦为利用其解决如医患纠纷、医患沟通等问题的工 具,而更应该从价值层面对其进行思考,从生 命的本 质理解医学,理解健康,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关爱 生命的情感,正确对待医学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呼唤在医疗活动中发扬医学人 文精神。任何功利心理的存在,都将导致医学人文 教育的失败。 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知识的功利化心理。有调查 显示,学生对伦理学、哲学的重要性和对医学法学、 心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有显著的差别,认为伦理学、

9、医 学哲学应列为必修课程者只占调查样本的 4. 4%和 6.1%,大多数学生则肯定法学、心理学的重要性,这 说明很多同学是从功利性的角度看待人文教学的 1 。调查说明,学生认为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会很 好的帮助医生在行医过程中解决如医疗纠纷、剖析 患者心理等问题。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认识的功利 化,使学习出发点偏离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目 标,本着错误的价值观去对待医学人文教育,是 _件 很可怕的事情,这甚至会使医学生走向医学人文精 神的反面。 3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人文 精神的区别与联系 1)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区别 医学人文知识是人们在医学事业长期发展过程 中,探讨关于对医学的 “ 目

10、的和价值 ” 等问题积累的 对医学人文的认识和理解的知识体系,是与医学人 文相关的文化现象的通识。医学人文精神则是由医 学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 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之中,外化于人的行为 及其产生的结果之中。医学人文知识是以视听的形 式存在于各种载体,如书本上、课堂中、媒体上、语言 中、试卷中,是物质化的。医学人文精神的载体是 人,其获得必须经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主 体的意识、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和善行。对所有人 而言,医学人文知识是相同的,统一的,是客观存在 的,它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不同人对医学人文 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性。 医学人文知识不同于、更不等

11、于医学人文精神, 有了医学人文知识并不一定具有医学人文精神。而 医学人文知识可以为培养医学人文精神提供广阔的 知识背景,医学人文知识的不断发展也可以持续影 响并作用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全过程。 2)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联系 (1) 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 _ 传授医学人文知识是手段,而培育医学人文精 神是目的。手段服从、服务于目的,目的制约着手段 的存在方式。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医学人 文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授医学人文 知识是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现实条件。 不能片 面地夸大传授医学人文知识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 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效果,这是将两者等同化的表 现

12、。同时,也不能只强调培育医学人文精神,而忽视 了在传授医学人文知识中采取的方式方法,这也将 导致认识的功利化。只有将两者统 _起来,辩证地 分析和对待,才能发挥两者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重 要作用。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与 一 致性体应该体现在 “ 知识、学问与善行的结合 ” 。只 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医学人文知识孕育医学人文精 神的真实意义,才能彰显医学人文知识存在的真正 价值。最终,能否培育出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 医学 生才是检验医学生人文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2) 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互化 医学人文知识要经由心理体验、顿悟和凝练为 医学人文精神。 将医学人文知识转化为医学

13、人文精 神的重要性在于,我们不能仅仅将医学人文停留在 书本上、课堂里,而是要将医学人文融入医学的全 部,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实践中,在医学实践的全过 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医学人文知识的内化是实现医 学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内化是指人作为能动 104 7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 的主体,在不断地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积 累了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在头脑中以观念的方式形 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医学人文

14、知识内化为 医学人文理念,医学人文理念升华为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外化为人的行为,即对生命、健康、对 患者以及社会的认知、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 4 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1) 明确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定位 综观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知识能力和临 床基本技能已有现成的培养模式,而且比较成熟,但 人文素质培养模式还是全新的课题。根据全球医 学教育最低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及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 法中的有关要求,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 质成为这一职业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在 2011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 力培养具有高尚

15、的医德、精湛的 医术、丰富的人文素 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医学人 才。这在指出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同时,也强调了医 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的重要作用,使 求知转化为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不断追求。同时,我 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中所倡导的 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是需要始终牢记于心、体 现于行动中,是 _生 _世的追求。要培育学生把发 扬医学人文精神转变成 _种行动自觉,将医学人文 精神根植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在内心深 处积淀出对生命、健康以及死亡、疾病的 正确观念, 真正理解医学的含义,并发自内心地关爱病人,敬畏 生命

16、。 2) 完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教学方法 要重视发挥情感交流在医学人文知识传授中的 重要作用,关注学生在获得医学人文知识同时的情 感体验。培养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认知驱 动力,明确学习目的,保持浓厚兴趣,避免功利化,主 动、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实现在学习过程中对医学 人文的关注、反思、顿悟。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 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形成医学人文精 神培育的强大助推力。 大量引入 “ 案例教学 ” ,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结合, 避免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后仅仅对医学人文有抽象 的认识,却不了解如何恰当处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部分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可采取 “ 阶段式教学 ” ,即在 入学之

17、初进行感性认识教学,通过医学生誓词的 宣誓及讨论等 , 端正医学生从医动机 ; 在二年级前后 进行基本理论、基本原则、规范的学习,增加医学生 的理论基础 , 巩固医德认识 ; 最后在进入临床实践 时,结合具体病例及所遇到的伦理问题,进行医学伦 理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保障医 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3) 营造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内外环境 在教学中开设人文知识课程,是 使学生掌握医 学人文知识,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的渠道。 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到对于人文精神认识的变化和 发展,这种变化也会不断指导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进 _步了解和固化,最终凝练成为人文精神。而对身 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

18、的耳濡目染,则是一种无意 识的内化渠道。这种周围环境的不断影响,使对榜 样的认识成为自身追求的目标,新的认识和原有的 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 _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 _部分。 通过传授知识和环境熏啕,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及 其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 度、审美情趣 及思维方式等,内化为人的气质修养、品格、处世哲 学等内涵,并引领人的行为。 4) 检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 要注重在实践中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 人文精神的检验。将人文素质的高低作为检验医学 生发展和评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出与之 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对实际效果的检验作为

19、改进培 育方式方法的依据。要加强对医学人文教学模式与 教学效果的评定和检验。特别是在医学生的临床见 习和实习阶段 , 一方面 , 是进 一 步对其进行医学人文 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掌握医学 人文知识和转化医学人文精神成效的检验契机。 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既存在差别、不 相等同,又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科学地在实践中处 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依靠传授医学知识这一手段, 将其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是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培 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 学生将医学人文精神作为推动自身全面发展的不竭 动力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杜治政 .关 于 医 学 人 文 教 学

20、几 个 问 题 的 认 识 J.医 学 与 哲 学, 2006, 27(5): 9. 2李芳,李义庭,刘芳 .医 学 、 医 学 教 育 的 本 质 与 医 学 人 文 精 神的培养 .医 学 与 哲 学 , 2009, 30 (10):6 68. 105 7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28卷第 5 期 Correct Cognition of Medical Humanistic Knowledge and Medical

21、 Humanistic Spirit GONG Fu-qing, DAI Yan-jun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023,China) Abstract: It isanessentialmethodto initiatemedical humanisticknowledge tonourish medical humanistic spirit, which is theaim of this initiation. Thi

22、s paper s going toread the connotation of medical humanistic knowledge and its spirit, to clean up the confusion, to distinguish their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diference, to propose a correct method to balance their relations, and ultimately to cultivate talented medical experts who could meet the de

23、mand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words: Medical Humanistic Knowledge; Medical Humanistic Spirit;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本文责任编辑王建军 ) 传播与会通 奇器图说研宄与校注书介 1628年,德国传教士邓玉函与中国学者王徴合作编译了奇器图说。 2008年,中德马普科学史伙伴小 组历时 8年,重新研究了这一著作的内容、结构、知识来源及书的流传过程,最终完成了传播与会通 研究与校注,重新演绎了 380年前两种异质文化环境下力学知识传播与互动的过程和模式。这 部著作

24、虽然研究与讨论的是 380年前 _个科学史的案例,但是当异质文化之间的知识传播与互动已成为知 识经济时代全球化视野下的普遍现象时,它所取得的成功就不仅仅在于增加了人们对于科学史中某些 知识 和现象的认识,而是揭示了不同文化传统下知识融合与碰撞的过程。 传播与会通 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下文简称传播与会通)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分上 下两册。上册为研究专著,下册为远西奇器图说录最( 1628,下文简称奇器图说 ) 的影印及校点评注本。 上册共分七章。在第 _章 “ 两种知识传统及其相遇 ” 中,分别概述了中西方两种文化传统下力学与相关 技术的发展历程,描绘了 16世纪末到 18世纪初中西力学交

25、流的历史画面。 第二章 “ 奇器图说的作者 ” 充分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史料,详述了邓玉函与王徵的学术背 景和生活历程,勾勒出 17世纪生活在两个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学者形象。 第三章 “ 奇器图说的知识来源 ” 引用了 199幅插图,仔细比较分析了奇器图说与西文论著的图说细 节,清晰地辨识出奇器图说的知识来源,纠正了以往关于奇器图说知识来源的模糊认识。 第四章 “ 奇器图说的知识重构与会通 ” 是全书的一大亮点。书中分别从奇器图说体例的中西会通、 机械图说的重构与会通等方面,分析不同知识体系的内容、中西知识会通的表 现形式以及王徵对机械的理解 等对该书形成的影响。 在第五章 “ 奇器图说

26、的版本流变 ” 中,作者根据收集或目验的 30个版本及比较研究,阐明了这些版本 间的流传关系。 以此为基础,作者在第六章 “ 奇器图说在中国的影响 ” 中讨论了南怀仁、薛凤祚、梅文鼎等人分别在不 同的著作中对奇器图说中所含知识的重构、简化与吸收过程。 第七章 “ 跨文化的科技知识传播:特点、局限与意义 ” 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结与深化。这 _章从中国与欧洲 科技传播发生的社会文化条件、传播与会通中的知识选择、知识优势在传播中的意义等诸方面论述 17世纪 发生在中国的科技交流的特征及促成和影响该交流的各种因素。全书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也让我们看到,在 知识全球化的今天,严谨的科学史研究在从历史的角度提供审视科学技术传播特征和局限方面所具有的必 要性和现实性。 (韩晋芳供稿 ) 106 7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