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案例).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485538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案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案例)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1、污水厂的设计规模 (1) 2、进出水水质 (1) 3、处理程度的计算 (1) 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3) 1、工艺流程的比较 (3) 2、工艺流程的选择 (6) 三、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7) 1.粗格栅和提升泵房(两者合建) (7) 设计计算 (8) 2、细格栅和沉砂池 (10) 四、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说明 (22) 五、设计任务书 (31) 六、工艺流程图 (31) 一、设计任务 1、污水厂的设计规模 设计规模: 污水厂的处理水量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污水厂的日处理量为2.5万吨/天,污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拟分为二组,每组处理

2、规模为1.25万吨/天。 2、进出水水质 该水经处理以后,水质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22)中的一级B标准. 3、处理程度的计算 1.溶解性BOD 5 的去除率 活泩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水中的BOD 5值是由残存的溶解性BOD 5 和非溶 解性BOD 5 二者组成,而后者主要是以生物污泥的残屑为主体。活性污泥的 净化功能,是去除溶解性BOD 5 。因此从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来考虑,应将 非溶解性的BOD 5从处理水的总BOD 5 值中减去。 处理水中非溶解性BOD5值可用下列公式求得:(此公式仅适用于氧化) L mg e e C BOD e f /6.13)1(42.1207.

3、0)1(42.17.0523.0523.05=-?=-?=?-?- 处理水中溶解性BOD 5为2013.66.4mg/L 溶解性BOD 5的去除率为:%44.96%100180 4 .6180=?-= 2 .COD cr 的去除率 %25.81%100320 60 320=?-= 3.SS 的去除率 %47.90%100210 20 210=?-= 4.总氮的去除率 出水标准中的总氮为15mg/L ,处理水中的总氮设计值取15mg/L ,总氮的去除率为: %33.33%10030 20 30=?-= 5.磷酸盐的去除率 磷的去除率为 %43.71%1005 .31 5.3=?-= 二、城市污水

4、处理设计(简略说明、控制在2页以内) 1、工艺流程的比较(课程设计中简略、1页) 又要适当去除N,P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方案,既要考虑有效去除BOD 5 故可采用SBR或氧化沟法,或A/A/O法,以及一体化反应池即三沟式氧化沟得改良设计. A SBR法 工艺流程: 污水一级处理曝气池处理水 工作原理: 1)流入工序:废水注入,注满后进行反应,方式有单纯注水,曝气,缓速搅拌三种, 2)曝气反应工序:当污水注满后即开始曝气操作,这是最重要的工序,根据污水处理的目的,除P脱N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 3)沉淀工艺:使混合液泥水分离,相当于二沉池, 4)排放工序:排除曝气沉淀后产生的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5、,一直到最低水位,在反应器残留一部分活性污泥作为种泥。 5)待机工序:工处理水排放后,反应器处于停滞状态等待一个周期。 特点: 大多数情况下,无设置调节池的心要。 SVI值较低,易于沉淀,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进行除磷脱氮反应。 自动化程度较高。 得当时,处理效果优于连续式。 单方投资较少。 占地规模大,处理水量较小。 B 厌氧池氧化沟 工作流程: 污水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 二沉池接触池处理水排放 工作原理: 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污水在沟渠内作环形流动,利用独特的水力流动特点,在沟渠转弯处设曝气装置,在曝气池上方为厌氧池,下方则为好氧段,从而

6、产生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取得脱氮的效应,同时氧化沟法污泥龄较长,可以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进行特别的反应,如除磷脱氮。 工作特点: 在液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适于生物凝聚作用。 对水量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处理水量较大。 污泥龄较长,一般长达1530天,到以存活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果运行得当,可进行除磷脱氮反应。 污泥产量低,且多已达到稳定。 自动化程度较高,使于管理。 占地面积较大,运行费用低。 脱氮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因为脱氮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决定于内循环,要提高脱氮效果势必要增加内循环量,而氧化沟的内循环量从政论上说可以不受限制,因

7、而具有更大的脱氮能力。 氧化沟法自问世以来,应用普遍,技术资料丰富。 C A/A/O法 优点: 该工艺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总产占地面积少于其它的工艺。 在厌氧的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得不到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值一般均小于100。 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 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以不啬溶解氧浓度,运行费低。 缺点: 除磷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当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 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一般以2Q为限,不宜太高,否则增加运行费用。 对沉淀池要保持一定的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

8、,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浓度也不宜过高。以防止循环混合液对缺反应器的干扰。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方法,都能达到降磷脱氮的效果,且出水水质良好,但相对而言,SBR法一次性投资较少,占地面积较大,且后期运行费用高于氧化沟,厌氧池氧化沟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占地面积也不少,耗电量低,运行费用较低,产污泥量大,而且构筑物多而复杂。一体化反映池科技含量高,投资省,运行管理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处理方法,因此,采用一体化反映池为本设计的工艺方案。 2、工艺流程的选择 流程说明:(简要说明) 旱流时水中的各项指标均较高,故应设二级处理单元去除水中的BOD 5 及NH -N和P,厌氧池加氧化

9、沟及其四沟式循环的独特构造,使它具有很3 强除磷脱氮功能。故选用此工艺流程。 三、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重点、控制在10页左右) 1.粗格栅和提升泵房(两者合建) 粗格栅用以截留水中的较大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用来去除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驻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装置。 提升泵房用以提高污水的水位,保证污水能在整个污水处理流程过程中流过,从而达到污水的净化。 设计参数: 因为格栅与水泵房合建在一起。因此在格栅的设计中,做了一定的修改,特别是在格栅构造和外型上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设计模式,改建成长方体形状利于均衡水流速度,有

10、效的减少了粗格栅的堵塞。建成一座潜地式格栅,因此在本次得设计中,将不计算栅前高度,格栅高度,直接根据所选择的格栅型号进行设计。 (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工清除 2540mm 2)机械清除 1625mm 3)最大间隙 40mm (2)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原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格栅倾角一般用450750。机械格栅倾角一般为600700, (4)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设计计算 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日均污水量25000m 3 /d=289L/s

11、 由于没有工业废水的变化系数,所以按生活污水量来取其时变化系数。根据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采用的居民区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 Z =1.45,则设计流量Q max =36250 m 3/d=420L/s 栅条宽度 S 10mm 栅条间隙宽度b 20mm 过栅流速 v 0.9m/s 栅前渠道流速 0.55m/s 栅前渠道水深 h 0.8m 格栅倾角a 600. 数量 n 4座 栅渣量 格栅间隙为20mm 栅渣量w 1 按1000m 3污水产渣0.06m 3 1. 栅条的间隙数 过栅流量Q 1=0.42 m3/d 栅条间隙数269 .08.002.060sin 42.0sin 1?

12、=?= bhv Q n (个) 考虑格栅倾角的经验系数 2. 栅槽宽度 B=()1S n b n -+0.2 =2.02602.01-2601.0+?+? )( =0.97(m)1(m ) 3.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设进水渠宽B 1=0.65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1?=20o (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 0.77m/s ) 48.020tan 265 .012111-=-= tg B B l 4. 栅槽与进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24.02 48.0212= l l 5.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2.42 4/3 2 12b S v h k b g +? = ? ?

13、=0.103 m 取h 1为0.1m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 一般采用3 g 重力加速度 (m/s 2) 取0.64 6. 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H=h+h 1+h 2=0.8+0.24+0.3=1.34(m) 7. 栅槽总长度 L=1 120.5 1.0H l l tg + =0.48+0.24+0.5+1.0+ 1.2 60o tg =2.8(m) H 1栅前渠道深(m ) 8. 每日栅渣量 d m k Q W z /8.14 .1100007 .042.0864001000w 8640031max =?= 运行参数: 栅前流速 0.7m/s

14、过栅流速 0.9m/s 栅条宽度 0.01m 栅条净间距 0.02m 栅前槽宽 1.0m 格栅间隙数 26 水头损失 0.103m 每日栅渣量 1.8m 3/d 设计中的各参数均按照规范规定的数值来取的。 提升泵房说明: 1泵房进水角度不大于45度。 2相邻两机组突出部分得间距,以及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间距,应保证水泵轴或电动机转子再检修时能够拆卸,并不得小于0.8。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 时,则不得小于1.0m ,作为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m 。 3.泵站为半地下式,直径D 10m ,高12m ,地下埋深7m 。 4.水泵为自灌式。 2、细格栅和沉砂池 细格栅的设计和粗格栅相似. 设计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