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644227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联系及发展趋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进一步指出: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那么,什么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明确的回答。校本课程

2、、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三类课程不是三个完全独立的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丰富和补充,其开发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不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割裂,它必须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套配实施。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学校应根据本省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当地社区、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传统和优势,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充分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所谓国家课程

3、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它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策略,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的学习权利,规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决定一

4、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所谓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所谓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5、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确定本省执行的课程计划和必修科目课程标准;确定本省课程改革方案,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审批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选修教材、乡土教材;审查省编教材(包括经批准编写的、在相应行政辖区内使用的教材);指导市(地)、县教委选用教材;指导、检查各地课程管理工作,确

6、定中考实施办法,指导考试工作;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下发。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

7、,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已往国家课程倍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的统一的

8、基本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办学条件和不同办学模式的需要。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自的含义和目的以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具体的比例可以随着学段的不同而不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高中阶段应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国家不宜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做太多的要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不是互不相干的“三套”课程,而是彼此关联、内在整合的,因为国家、地方、学校这三类课程决策的权力主体是相互交往的,三者

9、在交往中形成了课程变革的“共同体”。三级课程不存在说哪一级课程是高级的或重要的,哪一级课程是低级的或次要的。它们都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整体,分别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承担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责任。各级课程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他们都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都要体现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个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着。教师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课堂实施中不

10、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和校本化的能力。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给地方和学校开发课程留有余地。国家和地方课程主要解决一定范围内同一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质问题,而校本课程则是要满足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和兴趣。学校除了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外,还有权利选择经过国家、省级审查通过了的教材。总之,课程改革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

11、需要。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调整了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拥有相应的选择余地。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对于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的联系及发展趋势草滩小学草滩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区课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

12、平,现遵照威海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特就我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提出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二、课程目标1.充分发掘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增强课程对我区、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切实形成基础教育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2.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生养之地的积极情感,发展和增强学生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3.开阔学生的知识视

13、野,拓展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生动活泼、健康全面地发展,具备适应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质。4.促使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三、课程内容1.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更多元化地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既要与学校特色建设整合,还要与教师资源、与学生特长培养紧密结合。初中学校要认真研究中考招生政策的变化,通过校本课程加强音体美特长生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确保学生人人有目标,人人能成才。2.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实施和开发校本课程。社会各行业、协会、大专院校专业性强,聚集

14、着大批专业人才,有不少是学校地方和校本课程实施开发的潜在资源。学校与各行业、协会、大专院校联合实施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是一项“双赢”的工作。3.学校要正确处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校本课程要每学期上报至区教研中心备案。学校每学期提供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与课程介绍供学生自主选课,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一门校本课程。四、课时安排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校本课程在不同年级的总课时:一年级至五年级分别为3节、3节、5节、5节、5节,六年级至九年级分别为每周5节、7节、4节、5节。根据我区具体情况,要求各年级地方和校本课程每周至少各1节。五

15、、实施建议1.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区教研中心每学期为各年级的地方课程统一划定教学进度。学校必须制定并落实课程实施计划,课时安排进入课表,课表内写明具体课程名称。课时调整备案及时,不得随意增减或挪用。2.为确保开课质量,建议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安排可以与内容相近的学科进行整合:传统文化与语文,安全教育和德育班会课(小学的可以和民族团结教育)整合;初中的环境教育可以与地理、生物或化学,初四的人生规划与思想品德,小学的环境教育海洋教育可以和综合实践相整合。各学科教师在担任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兼任所任教年级的与学科相关的地方课程。3.建立课程实施保障体系。学校要安排相关领导具体分管地方、校

16、本课程的实施。统筹安排师资,明确教学要求,加强过程检查和教学常规管理,及时反馈,保证教学质量。建议相对固定教师队伍,使教师对地方教材或校本课程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解读和规划,对教法有持续的研究和改进。课程教学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聘和专业技术职称晋级的内容。4.定期举行教学研究活动。把地方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小专题研究中去,不断深化研究,积累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使课程实施逐步完善。把地方课程的集体备课纳入教学常规,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研活动做到“五定”(定时、定点、定要求、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和“三有”(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教研中心将定期组织地方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不断促进

17、地方课实施水平的提高。5.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库。内容包括课件、课外相关知识的补充材料、检测试题等,以方便教师备课、上课和检测。6.开展学习交流评价活动。要求学生完成教材或讲义中的相关作业,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评定学生等级。每学期举行学习成果展评活动,每年编有案例集及学生优秀作品集等精品材料。7.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前,各校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及课程安排表填好,连同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与课程介绍和校本课程实施纲要交区教研中心。 六、实施评价1.教研中心与学校(1)教研中心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地方和校本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评价工作,加强对学校实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督导与评价,定期检查学

18、校的课程实施方案或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并把课程实施纳入到学校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之中。 (2)区教研中心将加强对地方和校本课程业务上的督查和指导。相关领导及负责人员通过深入课堂、深入实际,对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研究、指导、总结,及时发现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3)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对课程可实行学分管理,根据课时确定合理的学分。地方和校本课程考核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比如:笔试、口试、实际操作、小调查、论文等形式。对兼任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按跨学科上课对待,对带领学生外出活动、组织大型活动的教师,要积极支持,并在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倾斜。2.教师 (1)每学期,教师必

19、须有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备课教案,有学生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并纳入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主要内容。 3.学生 (1)地方和校本课程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还要作考勤评价记录。具体的评价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果展示、汇报、表演、演示、考察、竞赛、参观、反思、总结等。考试内容也可与相关学科进行整合。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实行等级制,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并记录于学生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评优的基本条件。校本课程可以实行学分制,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草滩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草滩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