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的意思.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26439271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的意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的意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的意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的意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的意思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 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教给“钥匙”。 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

2、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于是就终于“喧宾夺主”了。 桃花源记描写的桃花源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的一面美的镜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些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写,实则是对丑恶黑暗现实社会的憎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些又是对虚伪,狡诈、勾心斗角的残酷现实的无情

3、批判。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复得路”

4、的种种情景。这样一波三折,将读者带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世外桃源,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读桃花源记你会发现其构思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其情节曲折回环,一线贯之,层次分明;其语言用词精到,生动可感,耐人寻味。叙写情事,如口说家常,描绘人物,如面对朋友。想桃花源记,它会使你“喜疑惊迷”;评桃花源记,你会被“记”中所表现的高尚的理想境界,美好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文明所叹服。这也正是作品千百年来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魅力。二、阅读“提示”,了解常识。 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

5、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 三、教师引领,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俨然豁然阡陌垂髫恰然邑人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检查自读,落实字词。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时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 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武陵人捕鱼为业

6、:作为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2)乃不知有汉:竟:乃大惊:竟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具答之:详细地 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咸来问讯:都 黄发垂髫:用特征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复延至其家:请 处处志之:同“誌”,作标记 谐太守:到去, 寻病终:死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现在指神情庄重或假装正经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现在用作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说如此:像这样。现在指“这样”。 芳草鲜美:鲜嫩美

7、丽。现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练习五,了解文言文主语、宾语的省略情形。 五、加强诵读,教给方法。(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问今是问世,乃不知有汉 (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句读得略平缓句读得有起 伏;第句与句间停顿略久,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

8、读出感情意味。1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4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巩固迁移。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根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300400字)3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二、结合课文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 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推荐访问: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读后感12篇桃花源记神兽开12格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