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6157282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案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案【教学目标】识与技能:在了解条件概率和相互独立事件概念的前提下,理解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程与方法: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主动探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建模的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难点】学重点 : 独立重复试验、 n 次

2、独立重复试验发生K次的概率公式的推导,二项分布的理解及应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 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发生K次的概率公式的推导,二项分布模型的构建。【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关系的事件,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什么叫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对立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什么叫相互独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是否可以同时发生?同时发生的概率怎样计算?相互独立事件在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你们能举一些例子么?二、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3、- - - - - -第 1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投掷一枚相同的硬币5 次,每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 。2、某同学玩射击气球游戏, 每次射击击破气球的概率为0.7 ,现有气球 10 个。3、口袋内装有 5 个白球、 3 个黑球,有放回地抽取5 个球。问题 1、通过完成表格,请总结出上面这些试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以上试验都是相互独立试验,每次试验的条件都相同,都只有两种结果即事件A成功或失败,且每次试验事件A成功的概率相同,失败的概率也相同,就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同样的实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试验,你能抽象出这种试验的概念么?书定义 :1 相同条件 ,2 相互独立 ,3 两种

4、结果 4 P(A) 相同,n 次独立重复试验 :一般地 , 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 次试验称为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你能各试验中区分出n 次独立重复实验么?试一下:练习:判断下列试验是不是独立重复试验:1). 依次投掷 4 枚质地不同的硬币 ,3 次正面向上 ; 2). 某人射击 , 击中目标的概率是稳定的, 他连续射击了 10 次, 其中 6次击中 ; 3). 口袋装有 5 个白球 ,3 个红球 ,2 个黑球 , 从中依次抽取 5 个球, 恰好抽出 4 个白球 ; 4)一次投掷 4枚质地相同的骰子 ,有 3 个一点向上 ; 毫无疑问在判断时要特别注意实验的条件。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下面我们

5、来探讨n 次独立重复实验中的事件A 发生的概率问题,我们先从一个简单问题入手, 某同学掷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向上点数是否为6 点,连续掷 3 次。问题( 2)出现 6 点的次数有哪几种情况?恰有1 次 6 点向上的概率?生思考后回答: 0,1,2,3,问题 a 3 次中恰有 1次 6 点向上,有几种情况?问题 b 它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问题 c 3 次中恰有 1次 6 点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变式一: 3 次中恰有 2 次 6 点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变式二: 4 次中恰

6、有 2 次 6 点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可能是哪两次出现6 点?共有几种情况?可以怎么数?比如是第一次,第三次出现6 点,对应的概率怎么算?这种情况共有6 种,各种情况互斥,因此相加。2224) 6. 01(6 . 0CP可能是哪一次出现6 点?可以怎么数?:恰好击破 1个的概率如何计算?设击破气球的个数为X,X 的分布列怎样 ?四、信息交流揭示规律题 3: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 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p,那么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呢?2、二项分布模型的构建(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若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 那么在 次独

7、立重复试验中 , 事件 A恰好发生次的概率为。深化认识 : (1)与 的展开式的联系;(2)具体实例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例题剖析1、某一射手平均每射击10 次击中 8 次,求这名射手在 10 次射击中:恰好8 次击中的概率;至少 8次击中的概率;第8 次击中的概率;前8 次击中的概率。2、训练达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基础训练 :础训练是所学知识的直接应用,意在使学生理解二项分布其中每个参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掌握其特征,加深认识,能抽象出比较明显的二项分布模型。(由学生口答完成)

8、1、已知随机变量 ,则 = .2、种植某种树苗,成活率为0.9 ,现在种植这种树苗5 棵,试求:(1) 全部成活的概率为; (2) 全部死亡的概率为;(3) 至少成活 4 棵的概率 .3. 若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9, 每次射击的结果相互独立, 那么在他连续 4 次的射击中 , 第一次未击中目标 , 后三次都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4. 某产品的次品率,进行重复抽样检查,选取4 个样品,求其中的次品数X的分布列 .(2)能力训练 :力训练是知识的变形应用和逆向思维训练,深化概念,发展思维,使学生能比较深刻的把握二项分布的本质。1. 抛掷两个骰子 , 当至少有一个 5 点或一个 6 点出

9、现时 , 就说试验成功 , 则在 54 次试验中成功次数 X 服从什么分布?2. 如果每门炮的命中率都是0.6,(1)10 门炮同时向目标各发射一发炮弹,求目标被击中的概率;(2)要保证击中目标的概率大于0.99, 至少需多少门炮同时发射?六、提炼方法 , 反思提高本节课我们从实际出发 , 构建了二项分布这一重要的概率模型, 又应用这一模型 , 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独立重复试验概率问题,应用程序如下:(1)若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p ;(2)在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 则 ;(3)事件 A恰好发生 K次的概率为 : .2、作业布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10、-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必做:课本 P59 A组 1,2,3 选做: B组 1,3教学反思、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节内容是新教材选修2-3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第二节二项分布及其应用的第三小节。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有关概率和统计的基础知识:等可能事件概率、互斥事件概率、条件概率、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求法以及分布列有关内容。二项分布是继超几何分布后的又一应用广泛的概率模型,而超几何分布在产品数量相当大时可以近似的看成二项分布。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大量的随机变量都服从或近似的的服从二项分布,实际应用广泛,理论上也非

11、常重要。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一种模型的构建,是从实际入手,通过抽象思维,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认知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对今后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反思教学设计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高二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个人人皆知的试验为切入点,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2、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 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实际应用性,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2)独立重复实验概念建构:通过一组实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从这些试验中总结归纳出共同的特征,水到渠成,这正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学生由实例抽象出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立重复试验的概念,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达到第一个目标:学生理解了独立重复试验,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此时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高度集中,等着解决下一个问题。3)二项分布模型的构建:从实际中

13、来,到实际中去,抽象出的二项分布有何用途?什么时候用?这是学生想知道的,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怎么用呢?导入下一个环节并重难点的突破:强调二项分布模型的应用范围:独立重复试验。(深化认识)运用类比法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以比较。(例题增加的)创设条件、保证充分的练习。设置基础训练、能力训练、实践创新(第二课时)三个层次的训练题,即模型的直接应用、变形应用和实际应用来突破难点, 揭示重点。对实际应用题师生要共同分析讨论,从问题中如何抽象出二项分布模型,反复引导, 循序渐进。4)例题剖析:利用一道紧扣目标的例题, 帮助学生回顾概念 , 告诉学生如何将二项分布模型应用于实际,使学生将本节所学

14、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问可以直接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 问是以新带旧 ,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比较, 以免混淆。5)提炼方法 , 反思提高:编筐编篓 , 重在收口。有反思才有进步, 有提炼才能深化。本环节由学生完成 , 老师予以补充,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提炼与反思的习惯。、反思教法主性、能动性是人的各种潜能中最主要也是最高层次的潜能,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人格,“主体”参与是现代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15、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论关注的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结构,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我班部分学生有自主学习、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能力。由此,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主动建构新知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反思学法是中心 , 学会是目的。本节课让学生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抽象、应用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训练与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在课堂中手

16、脑并用,协作互助,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反思不足1)学生知识“回生”问题如何解决?本解课是必修3概率的延伸,由于前后间隔时间长,学生知识“回生率”高,造成课堂引入时间过长,给人“前松后紧”之感。如何解决知识“回生”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加强预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同时,还要布置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第二,加强滚动训练,即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配备相关知识的习题,使学生在不断的滚动中达到知识的巩固。2)还课堂给学生。本节课的第二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敢放手,不敢真正还课堂给学生。由于学生知识回生,前面用时较多,在“二项分布模型”的建构过程中以教师的“导”与“讲”为主,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与空间都显得苍白。放下教师的“架子”与“面子”,不管什么公开课,还课堂给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新课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