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136126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政道路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政道路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第一章工程概况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长三角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交通方面,津浦、宁沪、宁赣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宁沪高速公路从这里贯穿苏南,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的黄金水道,禄口国际机场航线覆盖国内外各主要地区及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XX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长江之滨,XX畔。全区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8.5万人,暂住人口14.5万人,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7 万人,城市化率达79%。下辖宁南、板桥、西善桥、铁心桥、赛虹桥

2、、雨花新村、梅山7个街道和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 XX西路东延位于南京XX区,随着XX区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作为地域发展的配套工程,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加快XX区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XX西路东延西起管道路,东至XX南路,道路全长约0.511km。 第一节编制依据 1、XX区建设局委托书 2、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22) 3、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4、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文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第二节研究范围及过程 一、研究范围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管道路,终点与XX南路相接。设计范围桩号K0+407.23K0+918.56,

3、工程全长约0.511km,道路线形为直线型。 二、研究过程 我院于2022年5月接受XX区建设局关于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设计任务委托; 2022年5月底,会同区有关部门对全线进行了初步踏勘; 2022年6月上旬,向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征询及资料收集工作; 2022年6月,进行工可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三节主要结论 一、建设必要性 1、实施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对XX区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周边地块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随着周边其他道路的相继建设,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 3、道路西起管道路,

4、东至XX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现状道路,作为承担项目所在地块东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XX西路东延的建成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二、主要设计标准 本工程为规划城市次干道。 1、设计车速:40km/h。 2、设计荷载: BZZ100 三、工程总体方案及道路工程 1、本工程道路路线走向根据现状地形及规划红线确定,路线走向基本是东西向。 2、规划路道路红线为35m。 3、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周边地块的地坪标高以及相交道路的标高。 4、路面结构 本次设计为道路新建工程。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 8cm

5、中粒式沥青砼(AC20C) 沥青透层 30cm 二灰碎石 20cm 石灰土(12%)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62cm。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沥青透层 20cm 二灰碎石 20cm 石灰土(12%)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50cm。 沥青砼路面具有路面平整度较好、日照反射强度低、噪音小的优点,同时便于养护,本工程路面结构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 (3)人行道路面结构 10cm 细石砼(C15) 15cm 碎石垫层 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25cm 。 四、排水工程 1、雨水工程 (1)设计范围 XX 西路东延道路新建

6、工程全长约0.511km 。 (2)设计标准 a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南京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q=8 .0)3.13()lg 671.01(3.2989+?t P (l/s ha) b 、设计暴雨重现期P 1年 c 、综合径流系数 0.65 d 、降雨历时:t=t 1+mt 2 (min ) m 延缓系数,2。 t 1地面集水时间,道路采用10min e 、雨水设计流量Q F q F 汇水面积(ha ) 2、污水工程 (1)设计范围 XX 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1km 。 (2)设计原则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2管道系统布置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减少提升以节约能源。

7、3合理确定管网系统控制点高程,避免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全线管网系统的埋深。 五、绿化工程 此次绿化设计工程范围为人行道行道树种植。 六、照明工程 1、设计范围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1km。 2、设计标准 按建设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22),确定本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本工程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为:车行道平均照度不低于10lx,均匀度不低于0.35。 七、工程投资估算 工程总投资1100.26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914.54万元。 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路网及道路规划 1、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XX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华东地区最大的赛虹桥立交,

8、长江三桥、地铁总站,已经开工建设的亚洲第一大站南京铁路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都位于此,京沪高速铁路穿越于此,使XX区成为连接华东、华中、华北、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北侧有宁芜公路和绕城高速,以及宁芜铁路。地块西侧有快速路绕越公路。项目地块范围内主要有XX西路、管道路、XX东路、XX南路、XX北路、XX中路、天保立交一期等规划及现状道路。其中天保立交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XX西路和管道路为在建工程,其他道路均为规划道路。XX东路、XX西路、XX 南路、和XX北路四条城市次干道构成一个环行的路网,管道路与XX中路分别是该地块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主要通道,一起承担着该地块主要的交

9、通流。另外,规划范围内一些支路将主干路和次干路串联起来,形成规划地块内成熟的道路网。管道路西接绿洲东路,向东经规划中的XX东路后与宁芜公路相接,解决了该地块南北向的交通出行问题。XX西路北接天保立交一期工程,经天保立交一期与绕城公路相接,通向市区及长江三桥方向。XX东路向西与宁芜公路相接,和XX西路一起解决了该地块东西向的交通出行问题。 目前,XX西路工程已建设至管道路南侧,但是与XX南路之间还有约511m没有实施。随着XX西路东延的实施,周边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道路现状评价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

10、位于管道路,终点与XX南路相接。设计范围桩号 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长约0.511km。工程起点处现状有一个小山包,小山包的处理方法可以参照XX西路工程中的处理方法实施。拟建场地北侧有一条现状小路与本工程相平行,道路拟建场地现状多为农田和少量房屋,道路整体走向为西高东低。工程范围内有几个较大鱼塘。 第三节沿线建筑及工程地质 一、沿线建筑 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 二、工程地质 由于现阶段建设方未能提供道路沿线的地质情况,设计参照周边工程XX西路和管道路的地质概况,参考进行设计。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状况初步判定较好。 1、地形地貌:拟建路段位于雨花经济技术开发

11、区内。属岗地前缘地貌单元。后经人类长期活动改造,原始景观已不复存在。沿线地势总体较为平坦,局部略有起伏。 2、水、土的腐蚀性评价:按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附录D,场区为湿润区,且有干湿交替作用,环境类别属类。场区附近无污染源,结合地区勘查经验,判别场区水、土对砼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按近震考虑。场地土体分布较稳定,总体强度较高,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 4、地基土评价:场地属岗地地貌单元,地层分布较平稳,但土质较差。1层为人类近期活动推填,非均质,低强度;3-

12、2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3-3 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高强度。 第四节交通量预测 一、预测特征年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次干道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 15年。XX西路东延预测特征年2022年、2022年、2022年、和2024年的交通量。 二、出行分析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通常异常活跃。伴随交通设施建设,土地逐渐开发,工厂、学校、机关、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都是重要的发生源,导致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因此,土地性质的变化,更可能成为交通量长期诱发的原因。 根据出行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出行分为两大类:生活类出行和生产类出行。生活类出行主

13、要指人们为满足一定的生活需求而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范围内,活动对象是人,例如按不同的出行目的可分为上学、工作、购物娱乐、旅游等。 生产类出行,主要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因生产需要而使货物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动。此类出行的对象是货物,即物的流动,其发生的范围也较广。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工业区逐渐从城市工商混合区中分离,集中到城市外缘,主要集中到公路网上。 生活类出行需求的增加来源于生活便利性的加大,生产类出行的增加源于生产活动的增加。 XX西路东延沿线规划主要为住宅,其出行为生产类出行及生活类出行皆有。 三、远景交通量组成 道路的远景交通量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趋势型交通量:

14、指现有交通量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 诱增型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由于时空距离的变化,导致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而诱发的交通量。 转移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从其他道路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 四、交通量预测结果 由于工作周期较紧,本次设计中未进行交通量的预测。道路北起管道路,南至XX 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中东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道路等级确定为城市次干道。现状天保立交和在建的XX西路均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两侧周边地块规划为二类住宅,作为XX西路东延段,道路交通流量主要来源于将来地块内的小区内车

15、辆。在保证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现状XX西路断面和XX西路东延规划断面确定车道数位双向四车道。 第五节建设的必要性 一、实施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对XX区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周边地块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在道路建设上,虽然近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相比,仍远不能适应其发展需求。今后几年中,南京市经济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区域性的交通需求以及与市中心交通联系需求也必将随经济的发展而大大增强。因此,进一步建设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实施XX西路东延对XX区的地区建设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十

16、分必要的。 二、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随着周边其他道路的相继建设,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 XX西路和管道路的相继建设,解决了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内居民的出行问题。但是,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东侧地块内居民的出行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该地块和XX西路之间尚需修建一段道路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XX西路东延的实施,该地块内的居民可以通过XX西路东延出行,解决了该地块居民的出行问题。随着周边地块的逐步开发,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路网系统将逐步完善。 三、区域内地块的开发,企业入住、住宅建设等使得区域内交通流量激增。XX西路东延以及周边其他道路的相继建设

17、,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XX西路东延周边生活区内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数量将迅速增长,交通量不断加大。交通量的加大将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为方便居民的出行,工厂、企业生产物资的运输便捷,路网的完善是必要的,因此XX西路东延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道路路网,满足交通量的需求。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标准 第一节设计原则 1、在XX区近期建设规划思想指导下,以XX区近期建设规划为依据,并以道路沿线地块规划与发展相协调,使工程既要满足南京市总体大交通的需求,更要为地区的开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工程方案应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并做到功能上适

18、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3、工程方案要有超前意识,要与周边地区形成“倒反差”,要方便人民生活,但又要节约投资,降低建设费用。 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使工程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 5、注意道路景观,使道路布局、绿化与沿线建筑和谐美观。 6、工程方案应尽可能满足快速施工要求,并在施工期间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第二节采用规范及标准 一、采用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2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2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

19、0-2022)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GB5768-1999)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2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138-200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2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22) 二、技术标准 根据XX区近期建设规划,XX西路东延规划等级为城市次干道。 1、设计车速:40km/h。 2、设计荷载: BZZ100 3、车行道宽度:机动车道3.5m,交叉口进口车道最小宽度3.25m,路缘带0.25m。 4、抗震设计标准 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 5、排水 1暴雨重现期:P=1年 2综合迳流系数:=0.65 6、其余设计技术标准应满足以下有关规范要求。 道路类别城市道路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计算行车速度(km/h) 40 平面线形 设超高推荐半径(m) 15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30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35 纵断面线形 最小竖曲线半径 凸形(一般值)(m) 600 (极限值)(m) 400 凹形(一般值)(m) 700 (极限值)(m) 450 最小竖曲线长度(m) 35 最大纵坡(%) 6 最小纵坡(%) 0.3 最小坡长(m) 110 最大超高值(%)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