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1.山中访友(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 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写课文中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走进大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本课将进山观赏景物比作山中访友的新奇构想。 2.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巧妙之处,体会访友的心情。 三、知识梳理 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 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 (1)作者到山中拜访的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他们?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汇报教师设计的问题1、2。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汩汩( ) 嗅到( )犬吠 蕴藏(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爽( )依然( )宁静( ) 蕴藏( )陡峭( )热切( )奥秘( ) 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③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陡峭的山崖!你好,悠悠的白云!( ) (查一查、评一评) 1.山中访友(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2.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读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并引导学生品析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知识梳理 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以读促讲在读中品析—回读理解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 (1)作者又探访了哪些朋友?它们的关系如何?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作者把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了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拜访了山中的_________等朋友,营造了一个_____的世界,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①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②这山中的一切,文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③作者是用第( )人称来叙述的。 3.读第六自然段,这一段作者用__句式,使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 句子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仪式指的是_________;从中作者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雨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年 8 月 29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 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景色,感受山雨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作者优美的语句,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修辞手法。 三、知识梳理 学会生字词,感受山雨的韵味,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 四、学法指导 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 (1)自由读课文,都准字音,都通课文。 (2)作者在描绘这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时,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划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这段话描写了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文中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为读者展示出了一幅_________的动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雨_________之情。 2、这________仿佛在雨雾中流动,________我的眼睛,_____-我的心胸.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有魅力的色彩________-.连用两个___-体现了这个绿,不光是用眼睛看到的,更实用____感受到的.通过对山雨色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_____之情。 3、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___觉和____觉所及,发挥合理而又新奇的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回了山雨的特点。 (查一查、评一评) 3、草虫的村落(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年 8月 30 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字词,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勒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草虫的村落”是什么,跟随作者的目光找出文中的几个场景。 过程与方法 4.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感受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5.了解作者发现“草虫的村落”的过程和原因,初步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了解作者发现“草虫的村落”的过程和原因。 2.难点 了解“草虫的村落”是什么,跟随作者的目光品味文中的几个场景,感受村落里“居民”的日常生活。 三、知识梳理 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  教学时采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的方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能够体现“草虫的村落”的句子,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 (1)指名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草虫的村落”到底在哪? (3)寻找有关“村落”的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的?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 2、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查一查 评一评) 3、草虫的村落(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年 8月 30 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语句,感受文中昆虫的可爱可亲,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 2.分析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明白还是作者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和独特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诵读,边读边想像等方法引导学生品析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引导学生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品读语句,感受文中昆虫的可爱可亲,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 2.难点 从具体语句中体会作者怎样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像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从中受到启发。 三、知识梳理 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中昆虫的可爱可亲,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 四、学法指导 采用自读自悟与合作质疑探究相结合。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多读课文,就会发现有趣及写得好的句子。 (2)联系前面我们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看看本篇课文有没有。 2.教师设问 (1)从文中画出自己觉得有趣和写得好的句子。 (2)探讨本文的表达手法。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学生点评练习实践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什么会这样? 2、观察一种小虫,展开想像,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小短文。 (查一查 评一评) 4*索溪峪的野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 年 9月 1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难点 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梳理 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 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体会。 (2)通过交流讨论使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3)入情入境,读中想像,从而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2.教师设问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下了什么印象?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索溪峪的“野”? (3)你对索溪峪的什么最感兴趣?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局限在一个标准、一种规格或一种方式上。( ) (2)女自外交、文静而美好。( ) (3)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 2、我会填序号。 “野”在字典里有以下义项:①野外;②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③不受约束的;④没礼貌不讲理。理解课文内容,说说“野” 在下面的句子中的具体含义。                                                                                          ( 1)索溪峪的山,上天然的美,上野性的美。( ) (2)平生没有走过这么“野”的路。( ) (3)山上的野物当然上“野”性十足了。( ) (4)在这样的山上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  (查一查 评一评) 园地一(口语交际)(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4 授课日期:2011年 9月 2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2.学生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 在学习了第一单元课文的基础上交流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是要注意学生在交流时口语与书面用语的区别。 四、学法指导 一人说其他学生听,比一比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自由读口语交际内容介绍,明确交际范围。 (2)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说给同桌听,并注意使用书面用语。 2.教师设问 (1)指名说本次交际话题的范围。 (2)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回报。 (3)其他学生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小组讨论 对有争议的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把口语交际说的内容记录下来。   (查一查 评一评) 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 授课总时数:4 授课日期:2011 年 9月 1 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词。 3.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4.学生交流-教师讲解-学生自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积累描写大自然的诗句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语文学习中的趣味性。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积累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2.难点 积累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三、知识梳理 读背并积累古诗词。 四、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吟诵。 2、尝试理解,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与同桌交流本单元四篇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自由读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3)阅读趣味语文中的内容,说说究竟哪里有趣?说说你知道的有趣的语文故事 2.教师设问 (1)谁能来说说本单元四篇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这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把你知道的相关的诗句说出来大家一起欣赏。 (3)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组讨论 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故事的有趣之处。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背诵诗句。 2、书写诗句。   (查一查 评一评) 园地一(习作)(第3、4课时) 授课总时数:4 授课日期:2011 年9月 5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2.独立写,交换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能在写作中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并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这一情感。 2.难点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知识梳理 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独立写,交换修改。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学法指导 独立写,交换修改,自己修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习作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想好以后独立完成习作,并相互修改。 2.教师设问 (1) 你选择的习作的体裁是什么?再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使文章生动吸引人? (2)写完后与同桌交换修改,听听别人有什么意见。 3.小组讨论 组内进行相互交流修改。 (四)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五)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对作文进行再加工,并誊写。   (查一查 评一评)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5.詹天佑 (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2011年9月3日 主备人:江春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们的含义。 2.抓住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脉络。 3.研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主线,理清脉络 4.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研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主线,理清脉络 2.难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知识梳理 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主线,理清脉络 四、学法指导 1.自学、小组讨论 2. 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语理解课文重点,找中心句,引出主线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学习新课 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2、揭示课题:詹天佑 生介绍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二)出示教学目标找学生读 (三)自学讨论释疑 一自学指导 1.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 3. 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 二.教师设问 1.用“读了课文____________,我知道詹天佑_________。”交流读课文后了解的内容。 2.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3、.图文结合,简介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 (四)、练习实践互帮 1.看拼音写词语。 Zhān tiān yu yāo xi shī gōng zǔ no ch do yrn ( ) ( ) ( ) ( ) ( ) ( ) tiě chǎn li rě rn zh y n jiāng jū yōng guān ( ) ( ) ( ) ( ) ( ) 2、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当我读到__________时,我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五)展示汇报梳理 1.学生汇报自学指导中的几个的问题。 2.学生汇报实践互帮中的两个问题。 (六)小结课文,激趣存疑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②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七)达标检测评价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恶劣( )要挟( )阻挠( )请教( ) 竣工( )联络( )藐视( )怒号( ) 2. 选词语填空 周密 严密 精密 ( )计算 ( )思考 ( )测量 艰巨 艰苦 艰难 ( )条件 ( )生活 ( )任务 3. 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管…都… 如果…就…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只有…才… ①( )帝国主义怎样破坏阻挠,( )动摇不了詹天佑修好京张铁路的决心. ②( )不用科学的态度修筑铁路,那带来的后果( )不堪设想. ③( )设计人字形线路,并用两个火车头,火车( )能爬上坡. ④京张铁路提早竣工( )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大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5.詹天佑 (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2011年9月3日 主备人:江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两种隧道的开凿方法,了解人字形线路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2.研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主线,理清脉络 3.结合具体的事例,理解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从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理解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从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2、难点 理解两种隧道的开凿方法,了解人字形线路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詹天佑杰出的才华和爱国精神 四、学法指导 1.自学、小组讨论 2. 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语理解课文重点,找中心句,引出主线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理清层次   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清朝末年清政府要修筑京张铁路,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的阻挠、要挟,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在这样的危难之际詹天佑──【“詹天佑不怕……线路”】)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读 (三)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a、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快速默读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 (交流汇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 b、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2、教师设问 问题一: 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詹天佑采取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用图示说明。 问题二:读完课文,詹天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写一写。 3、小组讨论 (三)练习实践互帮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认为,这样( )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 ),至于中国人,是( )也完成不了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个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不怕( ),也不怕( ),( )接受了任务。 (4)、不管( ),詹天佑( )坚持在野外工作。从这两句话,可以体会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展示汇报梳理   1、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交流品读以下几句: a.“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扣住“亲自、始终、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等词句来谈体会。) (2)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血丝的眼睛。) (3)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多危险呀!他为什么不去安全的地方呢? b.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2)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也是詹天佑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 c.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 指名交流。(这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修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如果修得不好,帝国主义国家看中国人笑话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 (2) 小结: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 2、默读5-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用箭头表示;借助课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火车可用你身边的学习工具代替) 3、交流反馈。(师板画2幅图) (1) 图1.图2各代表哪里,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2)(生上台画表示工作面的箭头)这样两端凿进施工会有什么困难?难怪詹天佑他要在峭壁上定点、测绘,难怪他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3)(课件的动画演示4个工作面的施工。)既然中部凿井法能缩短了工期,为何不用在居庸关?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 5、火车经过青龙桥时,詹天佑又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那火车是怎么爬陡坡的呢?(生对照插图读课文,指名学生说,师边动车演示边总结。) 6、从詹天佑的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什么?(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和才干报效祖国) (五)总结课文: 强烈的爱国心和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事实证实,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达标检测评价 阅读片段,完成问题。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采取了哪两种凿井的方法?原因是什么?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下图代表哪处山岭?填写在图下括号里,然后在图上画出詹天佑采取的凿进示意图。 ( ) ( ) (3)、从文中画线的部分,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或成语?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拓展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内容,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 3、下面是一些爱国志士的名言,你能背下来吗?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2011年9月6日 主备人:江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在怀念亲生母亲的同时对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感受文章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2.难点 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三、知识梳理 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主线,理清脉络 四、学法指导 1.自学、小组讨论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学习新课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板书课题) 2.学生介绍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师可以补充)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在怀念亲生母亲的同时对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a、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b、在自学生字词时,觉得容易读错的字是:( ),容易写错的字是:( ) c、在读课文时,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真挚 弃养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薄暗 沮丧 思潮起伏 思潮腾涌 d、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 2、教师设问 a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b、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c、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 a.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b.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四)练习实践互帮 1、填字释义。 (  )不安席:____ (  )不下咽:______(  )来入梦:_______ (  )望灰天:____ 终天之(  ):________ 可见一(  ):________ 2、默读课文,我知道课文内容,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两位母亲:一位是: 一位是: 对自己的母亲: 对祖国母亲 (五)展示汇报梳理 根据自学指导、教师设问和练习实践互帮中的问题进行汇报。 (六)、达标检测评价 1、看拼音写词语。 zhēn zh mng lng bmiǎn qǐn b ān x sh b xi yn ( ) ( ) ( ) ( ) ( ) qī ling pn fn chng gāo kě jin y bān zhōng tiān zhī hn ( ) ( ) ( ) ( ) (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崇高( ) 真挚( ) 凄凉( ) 沉静( ) 孤寂( )朦胧( ) 3、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 )(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 ) 6.怀念母亲(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 授课日期:2011年9月6日 主备人:江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抓重点词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从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 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 三、知识梳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 四、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找划相关词句,进行情感朗读,谈感受以此加深理解.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下作者深沉的情感. 3.适当补充,拓展资料,帮助理解.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出示目标、学习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黑板上,学生读) (二)、自学讨论质疑 1、自学指导  a一边读一边把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反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