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1讲 植物激素调节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66222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1讲 植物激素调节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1讲 植物激素调节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1讲 植物激素调节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1讲 植物激素调节 .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1讲植物激素调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特点b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a2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c4.植物激素的应用b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及推测a对比A、B可以推出:苗尖端与幼苗生长弯曲有关。b对比A、C、D、E可以推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c实验观察到苗尖端下面是弯曲部位,由此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尖端下面。(2)波森詹森的实验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3)温特的实验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上述

2、实验中使用“无生长素的琼脂块”进行实验,其目的在于作为对照组,以排除琼脂块自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表明实验差异是由于琼脂块内所含的“苗尖物质”所致。2生长素的本质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1)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苗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4)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5)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6)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必修3 P2

3、P4相关内容改编)下图是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该实验说明()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面解析:选C。分析该实验可知,自变量是幼苗的尖端是否照到单侧光,结果尖端照到单侧光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而尖端没有照到单侧光的幼苗直立生长,说明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C正确。 考法1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的相关结论及向光性的原因分析(1)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的相关结论幼苗感光部位苗尖端。幼苗弯曲生长的部位苗尖端下面。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苗尖端。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苗尖端。幼苗弯曲生长的原因生

4、长素分布不均匀。(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原因结论:外因为单侧光照射,内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理解生长素的两种运输方式(1)极性运输(2)横向运输: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感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 题组冲关1植物学家波森詹森将一片明胶或云母分别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组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间的是明胶片B若将组放在黑暗处将会直立生长C该实验可以推测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D与的结果不同在于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但不能透过云母解析:选B。明胶允许化学

5、物质通过,云母片不允许化学物质通过,可确定插在和苗尖端和其下部间的分别是明胶片和云母片,A、D正确;中云母片不允许化学物质通过,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均不生长不弯曲,B错误;波森詹森实验验证了达尔文父子的化学物质假说,证明的确有一种物质由尖端向下运输,C正确。2(2017浙江4月选考)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B与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C与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答案:C 考法2植物常考向光性运动的分析

6、判断实验类型处理方法暗盒开孔类云母片插入类续表实验类型处理方法切割移植类直立生长;向左弯曲生长;: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向右弯曲生长锡箔纸遮盖类旋转类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1)判断“长不长”:看苗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不能获得生长素,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2)判断“弯不弯”:看苗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题组冲关3(2017浙江11月选考)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答案:D4(2018浙江1

7、1月选考)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论不同B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C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运输到背光侧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解析:选B。云母片和玻璃片都能阻止生长素透过,且厚度相同、均为无色透明,故为等效替换,实验结论相同,故A错误;比较甲、乙中琼脂块生长素的相对含量可知,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比较丙、丁中琼脂块生长素的相对含量可知,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故B正确;比较丙、丁可知,向光侧的生长

8、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只有小部分运输到背光侧,故C错误;单侧光下,生长素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背光侧的生长,使得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故D错误。 考法3生长素的几个拓展实验(1)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生长。(2)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题组冲关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幼苗,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幼苗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幼苗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幼苗

9、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幼苗。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b组幼苗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幼苗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幼苗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解析:选D。A项错误,c组、d组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B项错误,a组、b组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C项错误,c组、d组的尖端的生长素都能通过极性运输向幼苗基部运输;D项正确,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够通过极性运输向幼苗基部运输,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分布不均,出现向光弯曲生长;b组中接入的幼苗的形态学上端在下,形态学

10、下端在上,幼苗尖端合成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幼苗基部,幼苗无弯曲生长。6.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B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和中出现放射性的只是C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是极性运输D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解析:选D。由于中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只能是从A到B,所以B上方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无法运输至处,A、B错误;

11、如果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了ABA既可以从A运输至B,也可以从B运输至A,即ABA在茎尖的运输方式不是极性运输,C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1两重性(1)低浓度促进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根芽茎。(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2规律(1)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按其浓度和影响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2)植物的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有不一样的反应。(1)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2)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3)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4)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

12、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5)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必修3 P7图15改编)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B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C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侧浓度一定在de所示浓度范围D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解析:选C。由图可知,生长素既促进生长,又抑制生长,所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的近地侧抑制根生长,所以生长素浓

13、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B正确;植物茎具有向光性,背光一侧促进效果比向光一侧强,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一侧浓度一定在be所示浓度范围,C错误;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D正确。 考法1与生长素生理作用相关的曲线分析(1)曲线区间代表的含义OH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HC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2)曲线特殊点的含义H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浓度大于C点抑制生长,小于C点促进生长。(3)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分析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生长素的

14、敏感性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大小关系为根芽茎;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也不同。最适浓度: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最适浓度。不同器官的高低浓度不同:“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图中AA、BB、CC段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变化特点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的作用特点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题组冲关1(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

15、侧光引起的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答案:B2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B在020 mol/L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20 mol/L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30 mol/L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均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幼根生长,但超过一定范围抑制幼根生长,

16、体现了两重性,A正确;由图可知,在020 mol/L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乙的浓度大于20 mol/L后,莴苣幼根长度小于空白对照组幼根长度,故起抑制作用,C正确;由于此图描述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故无法判断用30 mol/L的甲处理莴苣幼芽,会起到怎样的作用,D错误。 考法2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实例分析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题组冲关3下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为最适浓度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17、相似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解析:选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有可能相同,P点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效果最明显,所以为最适浓度,A正确;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B正确;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根据题图,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生根数相同,D错误。4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图一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如图二所示,图三示意的是一株倒伏的玉米植

18、株。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二中的c处细胞对应图一的a部位B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C图二中的d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e部位D图二中的c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g部位解析:选C。图二是胚芽鞘的伸长区,生长素对c、d都表现为促进生长,只是c处细胞生长慢,所以图二的c对应图一的b部位(向光侧);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物生长;图二中的d部位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细胞生长速度较快,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e部位;图二中的c部位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速度较慢,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f部位,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又因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图三中的g部位为抑制生长。五大

19、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应用1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名称作用存在或产生部位生长素类促进茎伸长;影响根的生长;抑制侧芽生长;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等顶芽;幼叶;胚细胞分裂素类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萌发;延迟衰老在根、胚、果实中形成,由根运至其他器官赤霉素类促进种子萌发、茎伸长和叶的生长;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幼叶;胚脱落酸抑制生长;失水时使气孔关闭;保持休眠叶;茎;根;绿色果实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对抗生长素的作用;因物种而异,促进或抑制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成熟中的果实;茎的节;衰老的叶子2.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1)植物激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如生长素,低浓度起

20、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2)相互协调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3植物激素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合称,又叫植物生长物质。(2)应用促进种子萌发。促进生根。加速生长。抑制生长。引起无籽果实的形成。果实的催熟。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除草剂。(1)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3)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4)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5)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其中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抑制细

21、胞分裂,促进果实脱落()(必修3 P8相关内容改编)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曲线A、B分别表示哪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解析:选D。依据题意可知,双子叶杂草对2,4D较单子叶植物敏感,其生长易被抑制,故曲线A、B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2,4D浓度达到c点浓度时对双子叶植物抑制作用较强,但此时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强。 考法1植

22、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规律五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分析(1)不同发育时期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有的是相互促进,有的是相互拮抗。相互促进方面a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b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c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乙烯。d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相互对抗方面a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b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题组冲关1(2019浙江4月选考)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

23、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B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C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D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答案:A2(2020浙江温岭选考模拟)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 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 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A.根

24、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解析:选C。对比完整植株、去部分根植株及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植株的分化结果,可推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株分化为雌株。同理,可推知叶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植株分化为雄株,所以A、B项错误。对完整植株施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效果等同于去部分叶,分化后雌株占多数,C项正确。两种激素调节性别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促进雌株的形成,赤霉素促进雄株的形成,所以这两种激素的调节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项错误。 考法2植物激素的应用举例(

25、1)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2)烟草愈伤组织的分化激素种类及浓度关系对照细胞分裂素多,生长素少细胞分裂素少,生长素多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合适细胞分裂素中等量,生长素少结果组织块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出芽,不长根愈伤组织有长根趋势愈伤组织分化出根和茎叶愈伤组织继续生长,不发生分化图示(3)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种子的休眠;促进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4)用NAA促进黄杨、葡萄的生根;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

26、(5)用乙烯利促进黄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6)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7)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补救因花粉发育不良或暴风雨袭击影响受粉而导致的瓜果类作物产量下降。(注:此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各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减产问题。) 四类无籽果实及其成因归纳果实种类形成原因无籽番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而获得无籽葡萄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可诱导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无籽西瓜由染色体畸变而培育的三倍体西瓜,也需要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来处理香蕉由于减数分裂时,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因而不能受精发育成种子题组冲关3下

27、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B在育种时,用细胞分裂素阻断细胞周期,诱导多倍体的产生C果实成熟时,用脱落酸以达到保果目的D在园林栽培中,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解析:选D。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不会促进果实生长,A错误;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秋水仙素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B错误;脱落酸可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4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同时植物激素或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也应用得非常广泛。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B植物生

28、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C赤霉素与生长素可共同促进生长,而脱落酸与赤霉素对于种子萌发可形成对抗作用D油菜开花期如遇阴雨天,错过了最佳传粉期,可以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提高产量解析:选C。在幼根的细胞中也存在乙烯,A错误。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部位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B错误。赤霉素与生长素都可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协同作用;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油菜收获的是种子,不能用2,4D提高产量,D错误。1(2019浙江1月学考)温特利用幼苗进行实验,其部分操作及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A苗尖与

29、幼苗的向光性有关B生长素具有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C苗尖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D空白琼脂块能够抑制幼苗的生长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放置过苗尖端的琼脂块放置在一侧可以使尖端下部出现弯曲生长,而空白琼脂块没有这样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苗尖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的结论,C正确。2.将某禾本科植物幼苗尖端切下,在暗处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只能在暗处进行,因为单侧光会产生干扰B实验组幼苗向左弯曲生长,对照组幼苗直立生长C实验组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对照组幼苗不生长D结果支持“幼苗弯曲生长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有关”解析:选D。实验也可在光照处进行,只要均匀受光即可,不会产生干扰,A错误;实验组

30、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对照组幼苗直立生长,B、C错误;结果支持“幼苗弯曲生长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有关”,D正确。3(2020浙江1月选考)胎萌是指种子未脱离母体即发芽。下列关于种子胎萌和萌发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种子萌发会受到抑制B抑制与脱落酸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会引起胎萌C外施脱落酸,可抑制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发生胎萌D离体的水稻成熟胚,可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萌发答案:C4(2016浙江10月选考)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动中,将某种植物枝条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组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B用根的数目和长度作为观测指标C一组用蒸馏水处理,另一

31、组用等量2,4D溶液处理D实验结论是2,4D浓度越高,促进生根的作用越强答案:D5(2016高考浙江卷)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解析:选D。由图可知赤霉素可以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而脱落酸可以使马铃薯块茎延迟发芽,即可以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A、B错误;由图可知,施用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达

32、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组更长,C错误;对照组第5周时马铃薯块茎开始发芽,赤霉素的含量增加,所以此时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大于实验开始时,D正确。6(2020浙江杭州模拟)下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结果处理方式生长素浓度(g/g)弯曲角度向光侧背光侧强光184.6498.235.5弱光210.5421.617.5黑暗418.2418.20(1)根的背光性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性的特点。(2)实验时水稻根应垂直向下,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_对实验的影响,该实验的对照组为表中_处理方式。(3)剥除根冠而保留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的根会

33、失去背光性反应,说明_。(4)分析表中实验结果推测:生长素分布不均既可能与_有关,也可能与_有关。解析:(1)单侧光照射,使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即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作用特点。(2)将水稻根垂直向下,目的是排除重力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据表中数据可知,黑暗条件下的处理方式为对照组。(3)有根冠的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具有背光性,而剥除根冠的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失去背光性,说明根的背光性与根冠有关。(4)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此外还可能是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使向光侧

34、的生长素浓度减少。答案:(1)两重(2)重力黑暗(3)根的背光性反应与根冠有关(4)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光照使向光侧生长素分解1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与自身的载体分布有关, 也受光照、 重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不会发生的是()AabBacCbd Dcd解析:选D。ab是横向运输,可发生,A正确;ac和bd都是极性运输,也可发生,B、C正确;cd不能发生,D错误。2(2020金华质检)将燕麦幼苗甲(顶端套上不透明的锡箔小帽)和乙(自然状态)均置于单侧光下,一段时间后甲直立生长,乙弯向光源生长。这一实验结果表明()A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B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幼苗

35、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幼苗尖端解析:选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燕麦幼苗尖端是否有不透光的锡箔小帽,根据结果可知幼苗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尖端,故D项正确。3(2020义乌一模)植物激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乙烯的作用相同C脱落酸既能促进叶片衰老,也能促进细胞分裂D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种子萌发解析:选D。植物激素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并不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生长素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乙烯主要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能促进叶片的衰老与脱落,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

36、分裂;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种子萌发。4(2020浙江名校考前押宝)如图为幼苗的嫁接实验,则幼苗Y发生的情况将是()A向左弯曲B向右弯曲C向下弯曲 D不弯曲解析:选D。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而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向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因此,将茎段PQ倒过来后,幼苗Y中的生长素不能从尖端运输到下端的伸长区,故幼苗Y不生长也不弯曲。5(2020金华八校一模)下图是豌豆的去顶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豌豆茎的尖端能合成赤霉素B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C生长素不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D植株内生长素下降的同时,赤霉素也大幅度下降解析:选C。从三组实验对比可得知,含茎尖端的

37、完整植株中赤霉素水平比去顶高,说明茎尖端能产生赤霉素,A正确;从去顶后是否加生长素可以得知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B正确;从去顶后是否加生长素可以得知,有生长素则能促进赤霉素的生物合成,C错误;去顶后生长素含量下降,则赤霉素含量也会大幅度下降,D正确。6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父子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B波森詹森的实验选择明胶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C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D植物细胞能利用色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生长素解析:选

38、B。达尔文父子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A错误;波森詹森的实验选择明胶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B正确;温特的实验不需要在单侧光下进行,C错误;植物细胞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生长素是小分子有机物,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7如图所示,图甲表示幼苗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如果图甲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生长素浓度为x,则()Amxn BxiCnxi解析:选A。8(2020嘉兴检测)如图为用燕麦幼苗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是一组对照实验B向左弯曲生长的是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D单侧光能够

39、对起作用 解析:选B。互为对照实验以证明幼苗的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A选项错误。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完全替代幼苗尖端的作用,其中的生长素只能极性运输,在单侧光照射下不能横向运输,因此单侧光对不起作用。组的幼苗的生长情况依次是: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和向左弯曲生长,故B选项正确。9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材料一般不选择带叶的枝条B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长度D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解析:选D。叶有蒸腾作用,会使植

40、物失去水分,不能正常生长,A正确;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处理插条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B正确;根据生长素浓度对根的影响曲线可知,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C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长度,扦插枝条的种类、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D错误。10图中(1)表示燕麦幼苗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2)表示幼苗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3)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A和 B和C和 D和解析:选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b侧分布少,a侧分布多,但都是促

41、进生长的范围。但b侧浓度一定小于1010且不低于1012;a侧浓度高,但不会和b侧相等,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只有D项符合。11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苗尖端按图甲所示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紧贴在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图甲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苗尖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图乙所示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掉尖端的幼苗将直立生长B去掉尖端的幼苗将向左弯曲生长C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D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解析:选D。由于重力的影响,生长素浓度,而X、Y是在均匀光照下,所以生长素浓度XY,幼苗右侧生长快于左侧,的两侧生长一样快。1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

42、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解析:选D。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A错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B错误。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同的,C错误。13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幼苗),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幼苗具有_。(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

43、组合是_。(3)E、F实验的推论是: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造成的。(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填符号)。解析:(1)A、B实验中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B虽然有单侧光,但整个植株被不透光的装置罩住,可以说明幼苗尖端具有向光性。(2)要证明感光部位是尖端,尖端是否接触光照是自变量,故应选的实验组合是C、D。(3)E琼脂块没接触过幼苗尖端,F琼脂块接触过幼苗尖端,E、F中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幼苗尖端;E、F实验的结果不同说明了幼苗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4)A和G弯曲生长,G中接触过幼苗的琼脂块放在右侧也引起弯曲,可以说明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5)H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左侧,应该弯向右侧。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实质是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所以从C、D、G可以判断H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左侧,应该弯向右侧。答案:(1)向光性(2)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