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二感受逻辑的力量第7课“文明”与“文化”学案苏教版选修实用阅.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63086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二感受逻辑的力量第7课“文明”与“文化”学案苏教版选修实用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专题二感受逻辑的力量第7课“文明”与“文化”学案苏教版选修实用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二感受逻辑的力量第7课“文明”与“文化”学案苏教版选修实用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二感受逻辑的力量第7课“文明”与“文化”学案苏教版选修实用阅.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文明”与“文化”秋夜黄景仁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纤云微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激射。【诗歌鉴赏】本诗开头两句,诗人描绘秋风萧瑟的景象,形象地写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天景象。“纤云微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写秋高气爽、轻云飘荡的景色,明月沉海,繁星闪烁,天空与大地的秋色相互呼应,极力渲染秋夜幽静的气氛。“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写在万籁俱寂的秋夜中,络纬的唧唧声已经显得格外清晰,而子夜歌的歌声更是冲破静谧的夜空,回荡在亭台楼榭之间,撩人情思,使人难以入眠,更增添一种悲秋的气氛。子夜歌是南朝

2、时在江南流行的民间歌曲,曲调多哀怨。本诗用“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激射”两句作结,描写雄鸡连续不断地报晓,熹微的曙色与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夜幕逐渐隐退的景象,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白话诗歌】在夜色苍茫之际,稀疏的梧桐树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络纬的啼鸣声时断时续,一阵阵凉意沁人心肺,白露为霜,寒彻无边的大地。轻云飘荡,明月已沉向海中,满天繁星闪烁,令人感受到阵阵秋风在天际吹拂。是谁在唱子夜歌呢?顺着歌声寻找,却发现婉转的歌声回荡在亭台楼榭之间。雄鸡连续不断地报晓,熹微的曙色与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黎明就要到来了。字音慰藉(ji)并行不悖(b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

3、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多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

4、”;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弧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

5、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它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边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C亚

7、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威力就不复存在。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前殷王室的遗物。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利只限于战场上,不但中国如此,荷马时代的希腊也是如此。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

8、字形结构的。答案:D一、基础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杀戮(l)惝怳(tn)(hun)袅袅(nio) 荆棘(j)B两颊(ji) 札记(zh)醇甜(chn) 木讷(n)C斐然(fi) 家眷(qun)唾弃(tu) 诙谐(xi)D祈求(q) 麻痹(b)一蹴而就(c) 含情脉脉(m)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在随后八九年内,他始终在杭州,青岛附近的密州以及江苏的苏州为官,无不政绩菲然。B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淮阳)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位于国都东南七八十里,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C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窘然相异。子由

9、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D苏东坡与其弟弟子由及家人共渡中秋。这次中秋值得记忆,他后来一直思念不置,也是随后六年中唯一的一次中秋。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一个气势豪迈的词正在流行,这个词叫作:打造文化。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这种文化并非_,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_,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喊出这些口号的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但这种“打造”却造不出文化来。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

10、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_的一层。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涂脂抹粉、添油加醋、_的手段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这也使得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仿古“明清街”文化便被打造成了。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所

11、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儿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打造文化,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子虚乌有毋庸讳言光怪陆离插科打诨B望风扑影 毋庸置疑 光怪陆离 油腔滑调C子虚乌有 毋庸讳言 五彩斑斓 油腔滑调D望风扑影 毋庸置疑 五彩斑斓 插科打诨答案:A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化的价值愈高,旅游独特性就愈强B旅游价值愈高,文化的独特性就愈强C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D旅游独特性愈强,文化的价值就愈高答案:C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

12、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的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B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C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D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答案:B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一段期间,他作诗甚多,所写的歌很美,或感伤、或诙谐、或愤怒。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将心中之所感,尽情歌唱出来。B子由说:“有一件事你知道吗?你留意过没有?一

13、日空闲长似两日。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C不管“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D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答案:B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生。文化是民族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

14、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中华民族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如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

15、本的精神。由此产生的结果: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道家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

16、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国人的心灵。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长处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做出更大贡献。(摘编自莫砺锋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不间断发展,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自我更新,最终

17、获得新生。B中西方对火种的不同观点成就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C中西方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看法有区别,在永生方面中华民族追求生前建树,西方追求死后入天国。D只要汲取本民族文化精神就可以抵挡风靡全球的西方文化,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解析:选C。A项,“最终获得新生”错误,原文有“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生”。B项,“成就了”错误,因果颠倒。“中华民族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观点可以用燧人氏掌握取火方法来论证。D项,“只要汲取本民族文化精神”错误,漏掉条件,原文有“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长处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原

18、文有两个方面,选项只有一个方面。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B为了证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性,文章论述了中西方文化对人的智慧道德的不同看法。C在论述儒家和道家思想时文章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孔子、庄子思想行为的特点。D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说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重要性。解析:选B。B项,“为了证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性”错误,原文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主要解说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区别,没有表述谁先进的问题。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的形成来自于中华文化,不是来自于地缘、血缘等关系,孔子就具有该观点。B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中华民族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来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C儒道两家的关注点虽然不同但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能够滋润国人心灵的文化。D面对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很多民族都担心本民族的文化被侵蚀,我们也不例外。解析:选A。A项,“不是来自于地缘、血缘等关系”错误,说法太绝对,原文是“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意思是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地缘、血缘也是其中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