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采蒲台的苇(2).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5607058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采蒲台的苇(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3采蒲台的苇(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采蒲台的苇(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采蒲台的苇(2).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采蒲台的苇 王云美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中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寄生、记忆、清白、名胜”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文中“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等句子的含义。3、能简要复述文中讲述的故事。4、理解课题和内容的关系,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 联系上下文理解“寄生、记忆、清白、名胜”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文中“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等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1、用上给出的短语,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2、课。1、欣赏芦苇图片,谈谈你的感受。2、作者走进白洋淀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1)出示句子:我到了白洋淀,第一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2)简单几句话,却勾勒出冀中平原特有的风景:水、苇、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揭题、板书课题。这么多的苇,唯独采蒲台的苇给作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板书课题,读题:采蒲台的苇二、浏览课文: 迅速浏览一遍课文, 找到直接点明课题的句子读一读,再依据句子的作用把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板书: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1-3小节/ 4-11/ (板书:点题)

3、三、学习故事1、自由读4-9节,说说4-9节主要讲了什么事?抗战时期,在采蒲台, 被日本鬼子包围。妇女们机智地把 ,告诉他们 ,闯过了一关。这时敌人捉住 ,要他说出 ,他宁死不说,被 。2、默读课文4-9小节,想想,采蒲台人民的言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划出有关句子并加以批注。A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抓“偷偷”、“顺手”、 “递”、“插” 、“不约而同” 指名3人读B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40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了。敌人问他:“你是八路吗?”“不是!

4、”“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 “你的八路?” 他歪着脖子,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4、师述煽情,引读(出示媒体:八个字)(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不是”和 “没有”究竟是什么意思? 村里没有 ,只有 。我不是 ,我是 。(2)从他的回答中感受宁死不屈。(3)师引读 (4)分角色朗读体会英雄的宁死不屈(5)引读“没有没有”三次“没有”重复出现,就是运用反复的表现手法强调英雄抗日,保护八路军的坚定决心以及对敌人残忍行径的强烈控诉。 5、媒体出示:“这声音话吧!” “这声音”指的是什么?6、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的意思(1)现在你理解“

5、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的真正含义了吗?单指苇吗?媒体出示: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2)交流板书:人不屈的精神不屈的民族再读: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3)师:明白句子的承上启下作用 (4)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上所给短语简要地复述这个故事。四、学习人与苇的关系1、读课文的1-3小节,你对哪些句子还有不理解的,请你打上问号,同桌交流讨论。2、(媒体出示句子)(1)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 (2)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3)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关于苇塘记

6、忆。记忆 景色美丽 动人的故事 抗战的历史)敌人的炮火清白。清白:纯洁,没有污点白洋淀的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抗击敌人的侵犯,保卫了苇塘和家园,从而使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次又一次地恢复了生机。如果单纯是苇名胜。谈理解。名胜:胜:优美的,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举例说说。白洋淀之所以成为名胜,是因为哪些原因呢?在战争时期,苇塘还有这样的作用,读补充资料。(补充资料: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成立了著名的水上抗日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河湖港叉开展游击战争,威震敌胆。“雁翎队”在芦苇迷宫和荷花荡中和日本侵略军捉迷藏,经常将侵略军打得焦头烂额。)分小组读句子3.小结:白洋淀能成为冀中名胜,不仅

7、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那里的苇是人民生命的支撑,在和平时期,苇还是人们重要的生活资料。(1)所以作者写道(师生配合读第一小节:我到白洋淀,第一印象,这里到处是苇,人们好像寄居在苇里的鸟儿)(2)师:“寄生”什么意思?(3)师述芦苇在和平年代的用处。 (4)合理想象: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来了,村里的老百姓 (怎么做),游击队员 (怎么做)。和平年代,人们用芦苇 (做什么)。(5)小结:白洋淀之所以成为名胜的原因(6)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四、复习巩固1、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国人民那宁死不屈的声音。媒体出示:“没有!”“没有!” 这声音话吧!”(生齐读)2、介绍孙犁及其作品白洋淀纪事板书: 13、采蒲台的苇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 点题 过渡 借物喻人人不屈的精神不屈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