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古典诗词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5485574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古典诗词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古典诗词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古典诗词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古典诗词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古典诗词内容分类鉴赏诗歌鉴赏 1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思乡怀人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 山长水阔; 漂泊在外 ; 贬官异地 ; 雁归故乡 ; 逢年过节。常见意象 :大雁、折柳、望月、客居、佳节(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羌笛、

2、关山等;主要情感 :A.羁旅愁思。叙写羁旅之苦,抒发独居他乡的孤独凄凉之感及思乡之情,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之情。 B.思念亲友。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C.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D.闺中怀人。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借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鉴赏示例1】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3、?【参考答案】答: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同意。“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鉴赏示例2】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精选学习资

4、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 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 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答 2:( 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诗歌鉴赏 2 欢聚离散皆是缘赠友送别诗鉴赏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5、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赠友送别诗的特征:文字特征 :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意象特征 :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 “劳歌”“长亭” 、 “短亭” 、“南浦”等词语;寒蝉、

6、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情感特征 :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对友人的留恋、关怀和思念,以及表达自己的志节,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表达技巧 :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鉴赏示例】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答 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

7、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答 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鉴赏示例2】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首联、 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答:“微霜”“鸿雁

8、”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 尾联直抒胸臆, 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诗歌鉴赏 3 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征战诗鉴赏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 762) ,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

9、高岑诗派”。边塞征战诗的特征:1. 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2.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3.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通过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抒发报效国家、 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积极进取、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

10、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4.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用典。【鉴赏示例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论后两句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你认为呢?【参考答案】提示:一、我认为应用低沉

11、、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 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理由: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

12、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说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诗歌鉴赏 4 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鉴赏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 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意象特征: 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情感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B、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对宁静平和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13、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C、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技巧特征 :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粗笔勾勒(白描),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鉴赏示例1】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 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体现了作

14、者什么样的情怀?【参考答案】提示: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这幅画面体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高考示例】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参考答案】(1)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

15、闲适的心情。诗歌鉴赏 5 古今多少兴亡事怀古咏史诗鉴赏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特点】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 应该有 “怀古” 和“咏史” 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解读要求 :(1)

16、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解读时应思考, 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分析鉴赏】例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词中用了孙权、 刘裕、 刘义隆、 霍去病、 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 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 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一)鉴赏方法:

17、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二)所抒之情: 。1、叹朝代兴亡变化。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三) 、常用表现手法1、以景衬情 2 、用典 3 、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4.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如下面两首: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

18、江亭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注释: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肯:岂肯,怎愿。赏析点拨: 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2、 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永

19、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石麟埋没藏春草, 铜雀荒凉对暮云。 (即景抒情。 前句是墓前之景, 下句是墓前的遥思。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 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汉文帝史称有道明君,尚且如此

20、,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论。李商隐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前两句以欲抑故扬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贤, 召见才能卓异的贾谊,使人以为下面必有关于国计民生大事的咨询;三四句却转而揭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讽刺的意味极深而出之以唱叹,尤觉情韵悠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鉴赏示例1】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阅读上面两首

21、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参考答案】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 汴河曲 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鉴赏示例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 宋高宗建炎三年10 月,金兵侵入江西,隆祐太后沿赣江

22、南逃到造口,后流亡到赣州。金兵追到造口,大肆劫掠和屠杀。40 年后,作者途径造口,感慨万千,写下此词。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爱国词。作者以眼前之景和过往之事道心中之情,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提示:1、眼前之景: “清江水”、 “无数山”、 “深山闻鹧鸪”。 而清江之水如同无数“行人泪”,暗示着千万民众的种种灾难;无数山峦却沦落他人、无法收复; 鹧鸪的哀鸣引发了作者满腔的愁绪。2、过往之事:登临造口,作者自然而然地回想起40 多年前的悲惨史实,满江清水满江泪,悲戚之感不绝于心; 回首故都, 仍然沦落于敌手, 暮晚鹧鸪的悲啼触发心中山河破碎的忧愤。3、心中之情:家国遭遇之伤痛、今昔时事之忧

23、虑、壮志难酬之悲愤、雪洗国耻之信念。诗歌鉴赏 6 任尔东西南北风托物言志诗鉴赏咏物言志诗 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如陶渊明咏菊, 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表现如下: A.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B. 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C.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

24、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 。 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步骤归纳】1、 “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鉴赏

25、示例1】鹧鸪天桂花【宋】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参考答案】提示: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 冠绝群花; 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 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经过层层议论, “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6、。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赏识,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鉴赏示例2】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参考答案

27、】答(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答(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诗歌鉴赏 7 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鉴赏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 有两大类: 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

28、及歌颂真挚爱情。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在怨女诗中, 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 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鉴赏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冰簟:凉席之美

29、称。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参考答案】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的悲怨之情。【鉴赏示例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玉 阶 怨李 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注:玲珑:此处形容月空明凄清。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诗没有一个“怨”字,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后两句的看法。【参考答案】这两句诗以

30、女子“下帘”和“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却下水晶帘”,看似只因夜深, 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却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月”,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幽怨。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诗歌鉴赏 8 不识庐山真面目哲理感悟诗鉴赏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哲理与诗情有机统一,或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于情、情理交融。披文探理,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鉴赏示例】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答: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不可遏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