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5473226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组成。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3、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4、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 褶皱、断层 ) 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5、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习重点】 1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2 、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的影响。【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及物质循环自主学习一、地球内部圈层横波:只能通过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能通过2、圈层结构:、二、岩石圈1、结构组成 : 包括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2、物质组成:(1)岩浆岩成因:代表岩

2、石:喷出岩:如玄武岩;侵入岩:如花岗岩成因:(2)沉积岩特征:、代表岩石:砂岩、页岩、石灰岩(3)变质岩成因:代表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3、物质循环(1)过程:地球内部的上升冷却形成;地表岩石在一系列作用下,形成;已经生成的岩石在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又形成新的。(2)意义:形成地球上丰富的改变地表的,塑造千姿百态的实现交换和传输,改变地表的【巩固训练】 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A. B. C. D. 知识点二、内、外力作用自主学习

3、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的热能;(2)表现形式:表现为 _、_、_等。(3)对地表影响:使地球表面变得_。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_。(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_、_、_和_等作用;(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_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_分为_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 _之中。板块内部比较 _,板块交界地带活动比较_。板块 _常形成 _或海洋, _地区常形成_、海沟、 _等典例剖析例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

4、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解析: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的地区就凹陷,当高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 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填平。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答案:BCD变式训练读“大洋板块示意图”回答:(1)图中海底地形 A处为,P处为,B处是物质上升处。(2)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A玄武岩 B 页岩 C 花岗岩 D 石英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3)据勘探, C、

5、D 、E 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这个发现为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4) 如 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板块,当 M板块俯冲到 N板块下面, 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山系。知识点三、内力作用的足迹自主学习1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_、_,称为地质构造。2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_力,使岩层发生 _,形成褶皱。3请根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岩层形态地表形态早期晚期背斜_向斜_4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_力或_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形成断层。5大的断层常形成 _或_。6 研究地质构造, 对于_、 找水、工程建设等具

6、有指导意义。 _、 _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_;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典例剖析例读右图,回答:(1)A、B、C、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3)找油区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解析: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变曲。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出现地形倒置。因此背料和向斜不能完全依据地形特征来判断, 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发生断裂,未必一定断层,

7、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 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因此水库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但断层地带,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泊。答案: (1)D C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D C (4)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变式训练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2 题。1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A B C D 2图中形成年代最

8、晚的是()A岩层 B 向斜 C 背斜 D 断层知识点四、外力作用的表现自主学习1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 _、_、_、_、_等,他们通过 _作用、 _作用、 _作用、 _作用、 _作用、_作用等形式,改变地表的形态。2请填写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比较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地貌举例地貌举例流水作用_、_、_黄 土 高 原_的 地 表形态冲 (洪)积扇、_和_ 风力作用_、 风蚀洼地等新疆的“_城”_、 沙垄等_3冰川侵蚀可形成 _、刃脊、冰斗、 _等;海浪侵蚀可形成 _、海蚀穴、海蚀平台、 _、海蚀拱桥等。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活动可以达到 _的目的。但是,人类

9、 _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又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例如, _,_,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合作探究冲积扇扇缘冲积物质颗粒大小与刚冲出山口处有何不同?典例剖析例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解析:岩石被风吹、雨打、日晒形成碎屑的过程叫风化作用,被流水、风力搬运到地势低洼处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答案: A 变式训练1下图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相关联系示意图,图中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 2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沉积作

10、用D搬运作用3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 (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拓展延伸】地形倒置产生的原因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构造,其初始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一般是一致的。背斜上凸形成山岭,向斜下凹形成谷地,即所谓顺地形,如左图所示。在年轻的褶皱构造地区, 这种顺地形占优势。 而在形成时代较老的褶皱地区,常出现构造和地形不协调的现象,背斜变成山谷,向斜成为山岭,即所谓逆地形,也叫地形倒置,如下图所示。原来在沉积岩层受侧向挤压形成褶皱构造的过程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11、使得背斜轴部(顶部)产生局部张力,造成轴部岩层裂隙较为发育,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反,在向斜轴部(槽部)产生局部挤压力,轴部岩层破坏相对轻微,岩性坚硬,抵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强。这样,在长期差异侵蚀的影响下, 背斜遭受侵蚀速度较快, 向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要缓慢得多,由于地壳的不断隆起抬升, 侵蚀作用的不断增强、 差异性侵蚀继续发展, 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变成山岭。【当堂检测】一、选择题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2 题。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一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一

12、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一岩层上升一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一水平运动一外力侵蚀3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别属于(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岩浆岩C沉积岩和岩浆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4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5(2008江苏高考卷, 1) 下面左图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右图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A风

13、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二、综合题6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 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 。处的地形属于 _ 山地。(2) 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 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多选)。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 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 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_处( 填序号)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

14、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答案知识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及物质循环【巩固训练】 C知识点二、内、外力作用变式训练 (1) 海沟海岭地幔 (2)A (3)ECD 海底扩张 (4) 美洲科迪勒拉知识点三、内力作用的足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变式训练 1 C 2 D知识点四、外力作用的表现合作探究随着河流流速的逐渐降低,越往扇缘,沉积物颗粒越小。变式训练1C 2B 3D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 B 2 C 3C4C 5B 二、综合题6(1)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中间地层老,两翼地层新块状(2) 绘图略 ( 注意内侧箭头向上,外侧箭头向下) (3)A 、C (4)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