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6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2400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度6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度6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度6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6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间或(jin) 赊账(sh) 翩翩起舞(pin)B提供(gng) 芜杂(W) 蜗角虚名(W)C惊愕() 蝉蜕(tu) 百无聊赖(li)D草窠(k) 咀嚼(ju) 沁人心脾(q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家长引导孩子过“六一”节时要重内涵、轻形式,淡化“礼物情节”。B综艺节目可以插科打诨,但不能娱乐至上,助涨艺术创作的浮躁风气。C为减少误判,“视频助理裁判”首次亮相2018年俄罗

2、斯世界杯绿荫场。D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乌镇奏出了一曲曲古韵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别有洞天的二十四节气摄影展。B魅力中国城以详实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时代景象。C仅凭主人语言控制,智能家电就可完成点播歌曲、电影,甚至聊天等任务。D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进取的精神。B中日防灾减灾论坛吸引了约240名左右嘉宾,大家就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C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共享出行

3、”领先于世界。D浙江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便利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在下列不同场合,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运动会上,有同学鼓励室友:“加油!你是最棒的!”B王小乐在“个人述职”结束时,说:“感谢聆听!”C看望老师后,老师送你到门口。你说:“恕不远送!”D辩论会上,正方对反方说:“你这样胡搅蛮缠,就不够意思了”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比喻)B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对偶)C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拟人)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7下列诗句所写的历史人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

4、悠悠痛古今。(唐刘威)B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藏忠义心。(唐白居易)C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宋苏轼)D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不能容于远近C敢以烦执事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面不知发。-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收殓、埋葬。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中有了最终的目标,梦也就一样有趣。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经过厨师身边去吃饭。10下列对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舜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鸠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上片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引发感慨。B下片开头追述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溃败的史实,建议当权者挥师北伐。C结尾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D作品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寄意深远,历史感怀与现实忧思互相交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6、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

7、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去不义 亡:丢弃B毋内诸侯 内:同“纳”,接纳C籍吏民 籍:登记D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臣为韩王送沛公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君为我呼入D约为婚姻13下

8、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夜访张良,使得原本紧张的局势出现转机。B从怪罪鲰生、拉拢项伯等言行可看出刘邦机敏、果断、精细。C作者运用对照手法,用项伯的当机立断突出张良的优柔寡断。D语言描写精练生动,寥寥儿笔就刻画出不同大物的鲜明个性。14下列对长亭送别“叨叨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放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A在结构相近的语句中,推出众多物象,读来颇有铺陈之

9、美。B“兀的”句的反复,突出了女主人公无比愁闷的心情。C大量叠词的运用,使崔莺莺的情感抒发显得更为热烈奔放。D用语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元杂剧语言“生活化”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随着文化的日益繁荣兴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高度重视,也成为世界打量与认识中国的窗口。作为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道门槛,汉字被推到了时代的前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楷书,不少人开始研究汉字的演变历程,试图通过汉字溯源,解开更多内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密码。汉字的起源与早期的图形符号有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

10、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因此,汉字字形从诞生起就蕴含着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国家典章制度等文化信息,还蕴涵着中国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逻辑,它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其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宝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汉字进行溯源至关重要,这与汉字的特质有关。欧美国家的语言大多是拼音文字,它的意义由其所指决定,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则不同。北师大教授齐元涛认为:“词义不是汉字最核心的问题,字形和词义的关联才更重要,这是汉字本身的特点。我们今天用的是象形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楷书和简化字,这便需要我们去溯源。”陈寅恪曾说,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汉字教育就是将字与文化整合起来。据此,齐元涛提出了“字课思维”,希望

11、在语文课上能用汉字溯源作抓手,让孩子们在对汉字的认知基础上走向对自然的认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当下汉字溯源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因为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都已经遗失了。当然,现代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字课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它使汉字教育可视化成为可能。融媒体儿童教育丛书“汉字魔方”作者李英说:“汉字动画主要通过图形呈现在书里,让孩子在图中找字,让学习成为一种游戏。”不过,需要规避的风险是,精彩和趣味背后有可能出现的不准确、不严谨。特别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要意识到,汉字溯源不是简单地将汉字和文化放在一起,而是要还原汉字和文化结合的历史的真实意境,从而理解其初始的意义

12、。(选自201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汉字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B“六书”是许慎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归纳。C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相关联。D“字课思维”就是通过识字教学启发思维。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破解中华传统文化某因密码,只能通过汉字溯源来完成。B陈寅恪的话为齐元涛提出“字课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C汉字溯源的现实困难是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已全都遗失。D运用现代融媒体技术需要规避过于追求画面感的风险。二、填空題(本大题3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1) ,不思其反。(诗经氓)

13、(2)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4)大阉亦逡巡畏义, 。(张溥五人墓碑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甲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乙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

14、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18从甲、乙选文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一个怎样的林黛玉?(3分)19有评论说王擦风、贾宝玉的出场“相互映照却不重复”,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6分)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出去找一朵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仔细观察花瓣精妙的纹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回到班里,老师说:“要是没有你们的用心观察和发现,这朵花的独特性就可能被忽视,无人欣赏。人也是这样。”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

15、。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 2.D 3.A 4.D 5.A 6.A 7.B 8.C 9.C 10.B 11.A 12.D 13.C 14.C 15.D 16.B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17.(1)信誓旦旦(2)春花秋月何时了(3)凌万顷之茫然(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18.敏感、谨慎、清高、聪明19.均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但甲文是笑声,乙文是脚步声。王熙凤、贾宝玉均由外而入,前者被媳妇丫鬟们围拥而至,讲究排场,頗显威势.后者则独自一人,随意率真。两人的出场均引起林黛玉的内心反应,她对王熙风的“放诞无礼”心生“纳罕”,对贾宝玉则是在长辈评价影响下心生“疑惑”。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