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胀.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5122348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肺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内科学》肺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肺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肺胀.ppt(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概念:一、概念: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1.内经载有肺胀的病名及临床表现。 2.金匮对肺胀的证治论述颇详。 3.隋唐时期,各医家对肺胀之机理的认识。 4.后世医籍的认识不断有所充实发展。 1与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相类似。肺性脑病则常见于肺胀的危重变证,可参考本篇内容进行辨治。 2本病病变复杂。还当与咳嗽、痰饮(支饮、溢饮)互参

2、、注意与心悸、水肿、喘促、喘厥等病证联系。 一、病因一、病因 1.久病肺虚 如内伤久咳、久喘、久哮等肺系慢性疾息,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还于肺间,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 2.感受外邪 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每易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日益加重。 3痰挟血瘀:上面的病因,致肺气郁闭,气郁痰阻日久,使血液运行不畅,痰瘀相结于肺,甚则病及于心,导致肺气壅滞,而成肺胀。 1基本病机 久咳、久喘、久哮、复感外邪,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肺胀。 2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外邪犯

3、肺肺虚久病肺气胀满不能敛降首先在肺子盗母气脾失健运肺脾两虚由肺及脾肺胀金不生水肺不主气肾不纳气由肺及肾心脉不能上通于肺肺虚治节失职由肺及心 3病理因素:以痰浊、水饮、血瘀为主,三者可相互影响兼病。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 痰早期日久从阴化为饮水饮痰浊潴肺由肺及心心阳虚衰血瘀 4病理性质: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的亏虚。标实为存在许多病理因素。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外邪、痰浊、水饮、气滞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本虚与标实之间常相互影响。 在病变的不同时期,病理产物的表现各有特点,一般而言,初期以痰浊为主,继则痰瘀并见,后期则痰浊、水饮与血

4、瘀互为影响。 5病机转化 1)病变及脾,脾运不健,可见纳差,脘腹胀满;脾不统血,可见吐血、便血。 2)病及于肾,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浮肿,上凌心肺则喘咳心悸。 3)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加之肺气虚,血滞气郁,由肺及心,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暗紫等症。 4)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呈现喘脱危候。 5)痰浊或痰热内扰,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则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昏迷。 6)痰热内闭,热邪耗灼营阴,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肝火挟痰上扰,气逆痰升,肝风内动则发生肢颤、抽搐。 7)痰热、肝火迫血妄行

5、,则动血而致出血。 一、诊断依据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2.常因外感而诱发。其它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典型者有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 4.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1.X线检查。 2.心电图检查。 3.血气分析检查。 4.血液检查。二、相关检查 三、鉴别诊断 肺胀与哮病、喘证 相同点:均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症。 不同点: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常突然发病,以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可迅速缓解,其证候特点与肺胀的喘咳上气有显著的不同。 喘证:以呼

6、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治疗的重点。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喘咳上气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此外,尚有心悸,唇甲紫绀,胸腹胀满,肢体浮肿等症状。 联系:肺胀可以隶属于喘证的范畴,哮与喘病久不愈又可发展成为肺胀。 。 一、辨证要点 1.分清其标本虚实的主次。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 2.偏实者须分清痰浊、水饮、血瘀的偏盛。 3.偏虚者当区别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心、肾、脾病变的主次。 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祛邪与扶正共施,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 二、治疗原则 1痰浊壅肺证 症状: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

7、著,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证机概要: 肺虚脾弱,痰浊内生,上逆干肺,肺失宣降。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代表方: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苏子、前胡、白芥子、半夏、厚朴、陈皮、白术、茯苓、甘草。三、证治分类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痰浊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壅肺,清肃失司。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黄芩、石膏、桑白皮、

8、杏仁、半夏、苏子。2痰热郁肺证 症状: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嗜睡,甚则昏迷,或伴肢体瞤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证机概要:痰蒙神窍,引动肝风。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胆星、竹茹、枳实、菖蒲、远志、郁金。3痰蒙神窍证 症状:心悸,喘咳,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沉细。 证机概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

9、泻、生姜、赤芍。4阳虚水泛证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证机概要: 肺肾两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代表方: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人参)、黄芪、炙甘草、冬虫夏草、熟地、胡桃肉、五味子、灵磁石、沉香、紫菀、款冬、苏子、法半夏、橘红。5肺肾气虚证 1.防止感冒,注意保暧,秋冬季节,气候变化之际,尤需避免感受外邪。 2.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3.一经发病,立即治疗,以免加重。 4.平时常服扶正固本方药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禁忌烟酒及恣食辛辣、生冷、咸、甜之品。 1.临床以喘咳上气,胸闷胀满,心慌等为主证。病久可见面唇紫绀,身肿,甚或昏迷、抽搐以至喘脱等危重证候。 2.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 3.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4.病理性质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在病程中且可形成痰、饮、瘀等病理产物。 5.治疗当有侧重地分别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法。 1.肺胀的主症是什么,其病因病机如何,常见病机转化有哪些? 2.试述肺胀常见证型的症状、治法及方药。 3.肺胀有预防与调护应注意什么? 谢谢谢谢 2012年年9月月19日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