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记的教材146个结论.docx

上传人:长青 文档编号:250627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记的教材146个结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记的教材146个结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记的教材146个结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记的教材146个结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2. 根据特征元素推测化合物种类:S(Fe)蛋白质(血红蛋白),Mg叶绿素,I甲状腺激素,P核酸(ATP、 磷脂)。3. 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仅含 C、H、O,脂肪和固醇均含 C、H、O,磷脂含 C、H、O、N、P, 蛋白质含 C、H、O、N 等,核酸含 C、H、O、N、P 等。4.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代谢速率、生物抗逆性有关:比值越大,生物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越弱。5. 细胞内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线粒体(呼吸作用)、高尔基体(合成多糖)等。46.

2、无机盐组成细胞的成分:Mg2是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PO 3是组成H必需的成分。7. 无机盐参与并维持生命活动: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植物缺硼会造成“花而不实”。8. 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重要作用,K则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HCO、HPO 2主要用34来维持内环境的 pH 平衡。9.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重要的多糖有纤维素(构成细胞壁)和糖原(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和肌肉细胞中,肝糖原易被酶水解成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10. 脂质包括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和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

3、维生素 D 等)。1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每种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的差异在于 R 基不同。R 基上的氨基和羧基不参与肽键的形成。肽键:CONH。12.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氨基(羧基)数肽链数R 基上的氨基(羧基)数;N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N 原子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R 基上的 N 原子数;O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O 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肽键数2肽链数R 基上的 O 原子数;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水解需水数。13.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层面:氨基酸的种类

4、、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层面:肽链盘 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14.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酶催化作用;血红蛋白、载体运输功能;胰岛素、生长激素调节作用;抗体、干扰素免疫功能;糖蛋白识别作用;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羽毛、头发、肌肉等。15. 核酸构成生物的遗传物质:具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 RNA。16. DNA 和 RNA 在组成上的差异:DNA 含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RNA 含核糖和尿嘧啶。17.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蛋白 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

5、复杂。18.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19. 自由扩散:不需载体,不需能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例如:H2O、O2、CO2、乙醇等。20. 主动运输:需载体,需能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21. 协助扩散:需载体,不需能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22. 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消耗 ATP。如大分子或颗粒物质。23. 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渗透作用 发生的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膜的两侧有浓度差。24.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都是

6、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的,但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25. 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直接联系: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中间还与许多细胞器 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可以通过“囊泡”实现相互转化。26. 生物膜系统在功能上的联系(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供能)。27. 特殊情况下物质穿膜问题:(1)分泌蛋白从合成、运输到排出细胞外是通过出芽形成囊泡的方式,不穿过生物膜。(2)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通过 0 层生物膜,如神经递质的释放。(3)细胞核内外的大分子,如蛋白质、信使 RNA 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未通过膜结构。2

7、8. 动植物细胞均有的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高等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6胞器是中心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植物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有叶绿体、高尔基体。29.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 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30.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产生 ATP 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31.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含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32. 参与细胞分裂的

8、细胞器: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33.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液泡、中心体等。34. 核孔:是 mRNA、蛋白质等进出的通道,但 DNA 不能通过,即具有选择性。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多的细胞,核孔多,核仁大。35. 核仁:在细胞周期中有规律地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36. 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着色。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

9、态。37. 细胞核功能: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38. 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39. 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40. 温度和 pH 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而底物浓度、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不改变酶的活性。41. 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最适 pH)时,底物和酶应达到相同的预设温度(pH)后再混合。42.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唾液淀粉酶的为 37_,淀粉酶的为 60 。不同部位消化液的最适 pH 不同,进而使不同酶的最适 pH 不同:唾液的为 6.27.4,胃液的为

10、 0.91.5,小肠液的为 7.6。43. ATP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化学键)。结构特点: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贮存)。生理作用:直接能源物质。44. 生物体内 ATP 含量不多,但转化迅速,保证持续供能。45. 植物产生 ATP 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6.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 ATP 只用于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用于除 C3 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47.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

11、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48. 有氧呼吸的产物:水、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等),高等植物某些器官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49. 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如果某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 则两种呼吸方式都有(以葡萄糖为底物)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酶50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

12、12H2O能量;酶酶无氧呼吸反应式:a.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b.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51. 叶绿体中色素的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色素的种类包括: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前两种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后两种主要吸收蓝紫光。52.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和光反应产生的H、ATP。物质变化: 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 ATP 的形成,暗反应发生 CO2 的固定和 C3 的还原。能量变化

13、:在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的产物H是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剂,ATP 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 ADP 和 Pi 为光反应形成 ATP 提供了原料。光能叶绿体53.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O2H2O(CH2O)O2。54. 细胞周期的条件: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 胞分裂完成时为止。55. 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完成 DNA 复制每条染色体上一个 DNA 复制为两个 DNA。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56有丝分裂图像:1细胞壁 2

14、染色体 3纺锤体 4细胞板57. 分裂期各时期的特点: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纺锤丝变成纺锤体,形态散乱)。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 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平均分配并向两极移动)。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变成纺锤丝,核膜、核仁出现,细胞壁重建(植物细胞)。58. 减数分裂特有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59. 遗传物质减半发生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与体细胞

15、相比 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60. 细胞的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意义: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61. 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一大(核大)一小(细胞体积小);一多(色素积累)一少(水分减少);两低:酶活性降 低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62. 细胞凋亡: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细胞编程性(程序性)死亡。63. 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64.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砷、煤焦油

16、等;病毒致癌因子,能 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65. 癌症机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分裂。必修 266.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 DNA 的作用。67.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内有促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同时加入蛋白质的实验组没有提取到 S 型细菌,所以也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68.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标记噬菌体:用 35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 DNA;侵

17、染:用 35S 或 32P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69. DNA 的结构:五种元素:C、H、O、N、P;四种碱基:A、T、G、C,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两条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一种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70. DNA 的特性: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71. DNA 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的场所: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但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如质粒)中也可进行 DNA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7

18、2. 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的,在细胞的不同阶段,1 个 DNA 分子可转录形成多种 mRNA。73. 一个 mRNA 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肽链。74. 从核糖体上脱离下来的是多肽链,多肽链往往还要在相应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内加工,最后才 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75. 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可由一种 或几种 tRNA 转运。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密码子有 64 种(3 种终止密码子,61 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理论上有 61 种。76.

19、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直接途径: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间接途径: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77. 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生长周期短,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和分析。78. 伴性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两个遗传定律,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79. 涉及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时,可以以常染色体基因的思考方式来推导计算,但又不完全一样,如XbXb 和

20、 XBYb 组合方式的子代中该性状仍然与性别有关系。80. 基因突变的形式: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结果:基因结构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特点: 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81. 基因重组的类型: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四分体 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交换。DNA 重组技术(基因工程)。82.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83.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不同点: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 的改变,

21、产生了新的基因。84.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类型:缺失、增加、倒位、易位。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 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85.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86. 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则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果生物体由生殖细 胞卵细胞或花粉(花药)直接发育而来,则不管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87.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细胞内相同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在基因 型中同

22、一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体细胞基因型为 AAaaBBBb 的生物为四倍体,而体细胞基因型为 AaBB 的生物则是二倍体。88. 生物育种的方法育种方法育种原理育种特点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将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育种年限较长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工作量大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育种时间短多倍体育种器官大,营养价值高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但要注意生态安全 问题89.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

23、离导致物种的形成。90.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是基因频率改变发展到不能实现基因交流的程度实现的。91.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必修 392. 内环境的成分: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等),代谢废物(氨、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等)。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93. 内环境的稳态指 pH、渗透压、血糖、体温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4. 内环境的异常水肿是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如血浆蛋白减少(长期营养不良、过敏反应、肾小球透性增

24、大),毛细淋巴管受阻,代谢产物积累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造成水肿。95. 冷觉、温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内脏器官黏膜上,冷觉与温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中枢在 下丘脑。体温平衡是由于产热与散热相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促进产热是协同作用。96.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 压。水盐平衡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97. 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98.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若胰岛素浓度过低,葡萄糖进

25、入细胞就受到了限制,所以胰高血 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是为了间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99. 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及身体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其原因是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100.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扁桃体等;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101. 人体免疫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并且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102.

26、 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抗体多。103.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 T 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104. 脊椎动物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和高效;二是通过体液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05.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细胞。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是肝脏。106. 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枢纽,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107. 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完整

27、的反射弧,二是适宜的刺激。108.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芽茎。117. 植物体内的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118.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虫卵、蚜虫等),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119.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120.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无 K 值;在现实状况下,种群数量呈“S”型

28、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有 K 值。K 值(环境容纳量)不是定值,K 值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121. 群落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特征有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其中,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122.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食物和生存空间等重叠程度越大,竞争就越激烈。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 等因素有关。123.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的丰富度变大,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越来越高。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

29、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 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125. 能量的源头阳光;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126物质循环的特点:基本元素的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

30、 CO2 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循环。127.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狗的尿液、昆虫的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等)。信息来源:生物或无机环境。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 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传递。128.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来提 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29. 生态农业

31、的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30.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131.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132.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选修 1133. 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制作内容/比较项目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所用菌种酵母菌醋酸菌主要是为毛霉乳酸菌控制条件O2 的有无无氧有氧有氧无氧最适温度1825_3035 1518_常温时

32、间控制1012 天78 天腌制 8左右腌制 10 天天左右其他条件封闭充气口适时充气控制盐、酒用量控制盐水比例134. 培养基根据物理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 然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如在菌种筛选时,通常就要用选择培养基。135. 无菌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主要方法是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和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136.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灼烧接种环之后,

33、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每次划线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但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 过大将培养基划破。137.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浓度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138.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计数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显微镜计数。实验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鉴定方法: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含酚红指示剂)接种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则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139. 分

34、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在 C1 酶、CX 酶的作用下,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然后,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当只有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就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之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 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 解菌。140.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操作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14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方法: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加入刚果红)培养基为红色接种某种菌若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鉴定该种菌能够分解纤维素。142. 菊花的组织培养流程:制备 MS 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143. 月季的花药培养流程:选材材料消毒接种和培养鉴定和筛选移栽栽培。加 NaCl加无水 Na2SO4144. 玫瑰精油的提取实验流程:鲜玫瑰花清水(14)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 过滤除水玫瑰精油。145. 橘皮精油的提取实验流程:石灰水浸泡橘皮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146. 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