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876219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历史学问点繁杂,除了背诵之外,还要靠练题巩固,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爱! 一、选择题 1.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正、清、和”的涵义,“正”是端正,品德高尚,做谦谦君子,合乎“儒”的精神内涵;“清”是指纯洁、

2、清静,合乎“道”的精神内涵;“和”指和谐、和谐,与佛教的善忍相一样。 答案C 2.程颐说:“富,人之所欲也。苟于义所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行求,宁贫贱以守志也。”这一思想() 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 体现了程颐的道德价值观将人欲与天理完全对立起来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程颐理学思想的相识。据题干材料可知,程颐确定了人的欲望,但主见在满意自己的欲望时,要合乎“义”的要求,否则,宁可贫贱也要对得起天理良心。由此可知,程颐并未将人欲和天理完全对立起来,解除含的选项即可。 答案A 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

3、,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样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实力。材料反映了朱熹关于天理和人欲的主见,依据“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可知,天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人欲则是违反儒家道德规范的欲望,B项正确。 答案B 4.“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须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供

4、应依据()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独创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解析明代学者的观点认为人们通过实践,加深对先天已存在的“理”的体验,其方式就是“格物致知”。B、D两项是陆王心学的主见,认为“理”不须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找寻,与题干不符;A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与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有本质区分,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实力。从

5、材料看,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生,仁也”这反映了万物的生成体现了“仁”,A项正确;孟子的仁政思想是要统治者疼惜民力,B项与材料无关;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A 6.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立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社会影响的深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与社会动荡加剧 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理学主见“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迎合了封建统治的要求,因此备受推崇,南宋以后长期居于

6、统治地位,B项正确。 答案B 7.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独创本心 D.儒家的纲常伦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理学”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探究天理;“心学”强调“心”是万物的本原,通过“独创本心”探究天理,解除A、B、C三项。两者都主见以儒家的纲常伦纪约束社会、维护统治、遏制人的

7、自然欲求。 答案D 8.下列哪一观点是陆九渊提出的() A.“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B.“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解析A、B、C、D四项分别是二程、朱熹、陆九渊、明的观点。 答案C 9.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说明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说明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实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该人物主见克制自己的欲望,回来天理,即理学家所主见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B 10.王守仁主见“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留意题干要求“本质意图”。王守仁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的本质意图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答案B 11.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相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相识论(

9、)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进行分析理解的实力。依据材料“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可知,苏轼认为无论形式如何改变,理是恒久存在的,这种对事物的相识与朱熹主见“格物致知”的相识论一样,B项正确。 答案B 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建。”“全新的创建”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显示出人性的尊严 B.汲取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

10、德并借此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宋明理学是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儒学思想,糅合了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体系,B项符合“全新的创建”的限定。A项在先秦时期儒学创立时就已经存在;C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D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社会的动荡担心和人生的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起发展。修炼养生、因果轮回等观念流传开来,人们纷纷烧炼丹药、追求长生,或者写经造佛、修建寺观,以求冥福。 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挚友

11、岂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三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明答顾东桥书 (1)结合材料一的信息,说明你对理学兴起缘由的理解。 (2)据材料二,谈谈朱熹的思想主见是什么?并分析程朱理学被官化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何种学说?代表人物还有谁? (4)归纳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解题时要依据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所学学问作答。 答案(1)佛、道的传播干脆冲击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冲击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12、而儒学的复兴又必需面对佛、道提出的世界观等方面的问题。 (2)主见: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理由:程朱理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从而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须要。 (3)心学。陆九渊。 (4)材料一中的“三教合一”促进了材料二中的“理学”的形成。明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渐渐失去了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王守仁等很多学者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见以心学来更新理学。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天下未

13、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 朱子语类 材料三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明答顾东桥书 依据三则材料,分别用简短的语句概括“二程”(程颢、程颐)、朱熹和明的理学或者心学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理学和心学主要思想的识记实力和处理材料的实力。结合教科书的内容理解材料,针对问题回答。 答案“二程”(程颢、程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朱熹:“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气”不能分别,但“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明:“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高考历史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