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四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353091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四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四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四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四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四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正文内容开始-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9 第3节 免疫失调 21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31 章末总结 38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生命观念) 2.概述免疫系统的功能(生命观念) 1.运用归纳法概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利用模型构建法建构免疫

2、系统组成与功能的模型 2.通过类比和举例的方式,对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进行分析,初步领会免疫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必备知识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免疫活性物质 组成。 1.免疫器官 (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相互联系。 (2)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3)免疫细胞产生、分布的场所:骨髓和胸腺 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1)概念:执行 免疫 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2)来源:来自骨髓

3、的造血干细胞 。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B.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 功能。 C.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代表 A.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蛋白质。 B.溶菌酶。 C.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分泌,包括?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提醒 (

4、1)骨髓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且骨髓也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2)胸腺既是免疫器官,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又是内分泌腺,能分泌胸腺激素,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来源和特点 A.来源:机体在长期?进化 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人人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 B.特点: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 病原体 接触后获得的,主

5、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 性,叫作?特异性 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机体? 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主题学习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情境探究 1.阅读教材P67和教材图4-2,列表归纳总结免疫器官的组成。 名称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 扁桃体 咽腭部 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内部有很多 细胞 防御 胸腺 胸骨后面 分左、右两叶,呈扁平的椭圆形 T细胞 的场所

6、骨髓 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脾 胃的左侧 呈椭圆形,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 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衰老的血细胞等 淋巴结 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呈圆形或豆状 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请填写上表横线内容,扁桃体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此处的黏膜内含有大量淋巴组织,上呼吸道感染时,一般会有什么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免疫器官异常引起的疾病? 答案:提示:免疫 ; 分化、发育、成熟 ; 骨髓腔或骨松质内 ; 清除扁桃体肿大。免疫细胞在此聚集。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淋巴结肿大等。 2.识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7、(1)B细胞、T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2)各种免疫细胞来源相同,但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不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原因分别是什么? (3)图中抗原呈递细胞有哪几种? (4)除了图乙还有哪些免疫活性物质?生活中很多动物都有舔舐伤口的习惯,可加速伤口愈合,结合所学知识,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5)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结合抗原化学本质,抗原都是蛋白质吗? 答案:提示:(1)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形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形成T细胞。 (2)从细胞水平分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从分子水平分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图中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4)

8、细胞因子、溶菌酶。动物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能杀死细菌,促进伤口愈合。 (5)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 归纳总结 1.抗原与抗原呈递细胞的关系 2.抗原、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比较 比较项目 抗原 抗体 细胞因子 概念 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由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来源 一般为大分子“非己”成分,也可以是自身衰老或病变的细胞 由浆细胞产生 由淋巴细胞产生 本质 蛋白质或其他物质 蛋白质 多肽或蛋白质 特点 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经典例题 例1 (2022陕西黄陵期中)下列哪组内容不全属于免疫系统( ) A

9、.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B.淋巴结、树突状细胞、溶菌酶 C.骨髓、扁桃体、胸腺 D.抗体、B细胞、T细胞 答案: A 解析:肾脏属于泌尿系统的器官,A符合题意;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不符合题意;骨髓、扁桃体、胸腺属于免疫器官,C不符合题意;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和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D不符合题意。 素养解读 运用归纳和概括的科学方法,总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建构免疫系统组成的模型,进一步形成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生命观念。 素养落实 1.(2022黑龙江哈尔滨期中)人体的T淋巴细胞的起源场所和成

10、熟场所分别是( ) A.淋巴结、骨髓 B.骨髓、胸腺 C.骨髓、骨髓 D.扁桃腺、骨髓 答案: B 解析: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主题学习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情境探究 1.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害,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结合教材P69“免疫系统的功能”部分,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说说皮肤在免疫系统中的主要作用。 人体皮肤及黏膜组成人体的,其作用特点是。 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的原因

11、是。 (2)溶菌酶杀菌一定为第二道防线吗?为什么? (3)结合免疫的功能分析加强体能锻炼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的原因是。 答案:提示:(1)第一道防线; 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 不能阻挡病原体入侵 (2)不一定。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3)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而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归纳总结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基础

12、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范围广 有特异性、作用强、范围窄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御功能 2.免疫系统基本功能 类型 作用 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 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 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 免疫自稳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发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发生肿瘤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经典例题 例2 (2022河北邢台期中)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13、) A.树突状细胞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第二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包括溶菌酶和抗体 C.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癌变细胞的清除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答案: D 解析:树突状细胞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A错误;第二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抗体在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B错误;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范畴,C错误;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故人体内癌变细胞的清除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D正确。 素养解读 运用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14、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素养落实 2.(2022黑龙江鸡西期中)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并非都是生来就有的 C.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D.免疫系统可以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A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 (2)人体的免疫构筑起了三道防线。( ) (3)非特异性免疫

15、具有遗传性。( ) (4)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 (5)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可能会有肿瘤发生。( ) (6)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2.(2022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组成免疫系统 B.分布最广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结,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 D.免疫器官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于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由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免疫

16、器官以及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淋巴结遍布全身,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B错误;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C正确; 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错误。 3.(2022河北邢台月考)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下列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胃酸杀灭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 B.与抗原接触后才能获得 C.血浆中溶菌酶的抑菌、杀菌作用 D.皮肤、黏膜对病原微生物的阻挡作用 答案:B 解析:胃酸杀灭食物中的病原微

17、生物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与抗原接触后才能获得,说明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B正确; 血浆中溶菌酶的抑菌、杀菌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皮肤、黏膜对病原微生物的阻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第一道防线的作用,D错误。 4.(2022江苏南通月考)完整的免疫系统是进行免疫调节的基础,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重要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结、垂体、扁桃体等 B.在骨髓中成熟的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酶体 D.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过弱或缺失都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

18、 答案: D 解析:垂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不是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过弱或缺失都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D正确。 5.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人体免疫系统的有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其中淋巴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2)免疫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其根本原因是。 (3)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其中人体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杀死食物中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这道

19、防线的特点是,而是,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 胸腺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2)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区别。 (3)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到体外的杀菌物质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人体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存在于消化道中,所以其杀死食物中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

20、道防线。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1.解释免疫系统对病原体识别的基础(生命观念) 2.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科学思维)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科学思维) 1.运用模型构建法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2.运用比较法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理解二者之间的协调配

21、合,理解稳态是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的生命观念 必备知识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分子标签:细胞表面作为身份标志的一组蛋白质 。 2.免疫细胞的识别基础:细胞表面的受体 。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组成:主要是众多的 淋巴细胞 。 名师点拨 (1)不同生物组织细胞表面的分子标签一般不相同。 (2)细胞表面受体的成分是糖蛋白。 二、体液免疫 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 ,由于 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刺激 (1)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2)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 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

22、结合。 3.B细胞的增殖分化 浆细胞记忆B细胞 4.抗体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 5.记忆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 名师点拨 记忆细胞可通过分裂更新在体内长期存在并保留对抗某种抗原的记忆。 三、细胞免疫 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 ,就要靠? 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 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 3.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4.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23、 5.靶细胞的去向: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6.记忆T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相同抗原时,能立即? 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名师点拨 (1)抗原呈递过程的实现与细胞膜上的糖被有关。 (2)二次免疫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发生的免疫,这时由于记忆细胞再次遇见这种抗原“宿敌”,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或者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入侵抗原进行猛烈的反击。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 的辅助。 2.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

24、的病原体,首先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又可以发挥作用了。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 受体 接触。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主题学习一 体液免疫 情境探究 1.在2022年2月13日晚举行的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表示:医院正在开展康复病人恢复期血浆的输入,一线医疗专家确认了“血清疗法”用于临床救治。 (1)思考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的过程,补充

25、完整此图: (2)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体液免疫过程中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哪些? (3)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 (4)体液免疫最终怎么样消灭病原体? 答案:提示:(1)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抗体 (2)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3)浆细胞不识别抗原。 (4)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2.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分析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提示: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

26、作为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的第二个信号。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 3.注射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机体注射某种疫苗后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患该病,原因是机体产生了图中的什么细胞或物质?并分析原因。 答案:提示:丙记忆B细胞;体液免疫产生的浆细胞、抗体不能在体内久存,因此,注射疫苗能长时间预防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记忆B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后,并产生大量抗体。 归纳总结 1.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 类型 作用 抗原呈递细胞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呈递抗原 辅助性T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细胞 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

27、记忆细胞 浆细胞 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记忆B细胞 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细胞因子 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等 抗体 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2.记忆细胞及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 对曾经入侵的病原体十分敏感,且可通过分裂更新在体内存在几年甚至几十年。 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以体液免疫为例)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的浓度和患病程度情况如图所示。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浆细胞的来源不同

28、 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 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反应速度不同 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 记忆B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 反应强度不同 反应较快、抗体数量相对第二次少 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 经典例题 例1(2022山东临沂期中)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细胞、细胞和细胞 B.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 C.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的增

29、殖、分化 D.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及抗原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图中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是B细胞,细胞是记忆B细胞,细胞是浆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细胞和细胞,A错误;过程、是抗原和细胞因子的传递、分泌以及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的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结合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细胞(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数需要细胞(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及抗原共同作用,D正确。 素养解读 利用模型构建法,构建体液免疫过

30、程的模型,掌握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稳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的生命观念。 素养落实 1.(2022山东潍坊期中)如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后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对应时刻是第一次接种时间,第二次接种时间在D点之后 B.CD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DE段抗体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记忆细胞数目的增多 D.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答案: D 解析:图中B点已开始产生抗体,所以第一次接种时间在B点之前,D点抗体浓度开始上升,所以第二次接种时间应在D点,A错误;记忆细胞的产生发生在抗体

31、产生之前,CD段已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应在B点之前产生,B错误;DE段抗体浓度上升是由于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需要浆细胞的内质网膜不断形成囊泡,将加工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D正确。 主题学习二 细胞免疫 情境探究 1.抗原一旦侵入到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就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靠细胞免疫来完成。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细胞名称。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哪些细胞参与? (3)新冠病毒感染人体肺部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哪些作用? (4)细胞免疫只是针对病毒吗? (5)根据已有知识推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可能与释

32、放水解酶有关。 答案:提示:(1)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参与。 (3)识别并裂解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新冠病毒,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裂、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4)不是,还有引起细胞免疫的各种胞内寄生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等。 (5)溶酶体 2.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据图讨论: (1)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X物质,X物质是什么? (3)细胞免

33、疫过程中,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起什么作用? (4)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1)抗原刺激T细胞后,T细胞会加快增殖分化。 (2)X物质是靶细胞膜上发生变化的某些分子,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3)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4)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呈递细胞传递的抗原;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并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加速下能增殖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归纳总结 1.细胞免疫中相关细胞的作用 细胞名称 作用 巨噬细胞 吞噬消灭抗原 细胞毒性T细胞 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记

34、忆T细胞 再次接受刺激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靶细胞 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辅助性T细胞 2.细胞免疫的过程图 3.辅助性T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比较 (1)辅助性T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其主要作用是接受树突状细胞呈递的抗原并与B细胞结合,同时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其次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也能参与细胞免疫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2)细胞毒性T细胞仅参与细胞免疫,其主要作用是受靶细胞刺激后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相应靶细胞,记忆T细胞可以参与二次免疫。 经典例题 例2(2022北京海淀月考)如图

35、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与抗原、细胞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 C.过程和过程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 D.细胞c是浆细胞,细胞d是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C 解析:过程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表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人体免疫中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素养解读 利用模型构建法,建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型,掌握特异性免疫 的过程,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内环境稳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的生命观念。 素养落实 2.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细胞毒性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

36、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T细胞能够传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水解酶 B.细胞毒性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 C.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 D.T细胞分化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答案:C 解析:记忆T细胞可以分裂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但不能传递抗原和激活靶细胞内的水解酶,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不能再增殖、分化,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

37、胞,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但不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D错误。 主题学习三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情境探究 1.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何发挥作用? 答案:提示: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其传播感染;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后,首先由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病原体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 “忧思成疾”有无道理?举例分析内分泌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吗? 答案:提示:忧思、情绪低落会使神经系统作用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乙酰胆碱等减少,导致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胸腺激素等分泌异常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38、 归纳总结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 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T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作用对象 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 作用过程细胞图 举例 蛇毒等外毒素,鱼虾、花粉等引起的免疫反应 各种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胞内寄生菌、器官移植中出现的排斥反应 联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

39、配合:对内环境中的抗原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进入细胞内的抗原: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将抗原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清除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相互调节、共同作用,调节内环境稳态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在信息分子的作用下形成一个调节网络。 (2)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结合。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经典例题 例3研究人员发现新冠肺炎病人往往不是死于病毒感染,而是死于肺部组织所形成的“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当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造成肺损伤等不良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应激状态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B.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上腺分泌能力减弱 C.“细胞因子风暴”产生过程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导致机体稳态失调 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CRH的分泌作用于垂体,使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