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探析.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4333088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探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探析一、考点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水平4一3中指出:“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做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阐释,笔者认为,新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类试题在命题时主要侧重于以

2、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解读,从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等方面切人探究,从中解读出文本的价值。二是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三是在文学鉴赏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挖掘作品的价值、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二、命题特点1.真题呈现(2020年新高考I卷)第8题: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2020年新高考I卷)第9题: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2021年新高考I卷)第9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

3、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021年新高考卷)第9题: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2.命题分析近两年新高考探究类试题更具创新性,命题者会在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命题创新,在解题思路上设置陷阱,这就让那些平日只顾埋首刷题、不认真思考的考生在考试时手忙脚乱,所以考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多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内容,多思考,以不变应万变,考试时务必以文本为依据,善于转变思路,勇于突破常规。从上面四道探究题的设题特点上看,新高考探究题越来越注重贴近考生生活,体现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应用性、创新性,越来越注重引导考生从“关注解题向“解决

4、问题转变,从“机械训练向“理解创新转变,反套路化越来越明显。三、解题策略结合上述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相关考点的解读,以及对近两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这类试题时,可将题干关键词作为解题突破口,从中分析出答案要点及作答层次。以2021年新高考I卷第9题为例: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此题考查小说中“门”的含义,需要考生梳理文本,由浅人深地思考,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或写作意图。考生要先在文本中找出几处写门的地方:“石门阵摆退鬼子兵”“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一石头门”“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

5、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接着,考生需将这几处写门的地方进行分类梳理,文中的“门”可分为三类:木门、石头门、没有门(夜不闭户)。最后考生再结合题干关键词,分别探究这三类门的作用或深层意义。题干包含的关键词有:“多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设题,考生要找出原文中写“门”的相关细节;“门,这个关键词是以事物形象出现的,考生要考虑这个“门是否有象征意义或其他特殊含义,且小说标题“石门阵”也包含着“门”,考生可以结合原文透露出来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探究;“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解题时需要抓住“

6、层面”和“含义这两个关键词,结合赋予的分值,可以考虑从三个“层面”、三种“含义来组织答案。笔者认为,探究类试题贵在“探究”二字,这类试题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要求考生做到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深人的具有个性的解读。对此,考生解答时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线性分析,使之指向对应的答题角度。第二步:匹配关键词在文本中的相关内容或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或解读表达技巧,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分析。第三步:建立起与形象的外在特征和时代背景相适应的联系,个性化品读文本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于紧张备考的师生来讲,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探究题强调的是

7、“变”。因此,师生不能一味套路化复习,而应该从固化思维的“樊笼中解脱出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解题误区,总结相应的解题策略,精准作答。下面,笔者结合福建省2021年新高考I卷第9题的考情进行分析。考生失分原因分析:1. 漏读、误读、不读题干的现象较多,不少考生匆匆落笔,造成失分。2.没有建立起内容与题目相应的联系,有些考生答非所问,造成失分。3.有此考生答题缺少必要的逻辑与层次,没有分点意识。4.分析文本表达效果,语言僵化,只罗列术语,缺少灵活变通。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解题时注意:1. 细读题干,提高问题意识、文本意识和读者意识。2.注意答案的逻辑与层次,分点作答。3.注重联系教材,特别是高中

8、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中设置的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这八个小说鉴赏角度为文学类文本探究题的命制提供了方向。4.增加个性化思考,反对机械训练。除此之外,教师在备考时可命制一些探究类原创试题,在符合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探究题命题特点和趋向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如下文笔者所命制的一道原创题:一碗腊八粥要记多少年黄静泉三哥提着个大塑料袋,大塑料袋里装着好几个小塑料袋,明天要过腊八节了,三哥在自由市场采购了好多食材,他也想像母亲那样熬一锅腊八粥。三哥提着一大袋食材,刚走到楼门口,就看见一个人迎面冲着他笑。他回头看了看,后面没人。三哥再回过头来,继续看那个人,那个

9、人还在冲他笑。三哥突然说,你是二红眼儿,是二红眼儿吗?那个人说,正是正是,本人正是二红眼儿。三哥怎么也没有想到,二红眼儿会突然来他家,他们起码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甚至可以说,三哥已经三十多年没有想起二红眼儿了。小时候,三哥和二红眼儿住一排房,他们一块儿上学,下学也要互相等一等,然后相跟着回家,把书包往家里一扔,马上又跑出来了。玩顶拐拐,玩逮人,要不就是推着钢筋棍儿做的铁圈子,哗啦哗啦满大街跑。可长大后,忙着上班,忙着找对象,忙着成家拉扯孩子.生活是改变人的一个推手,一旦开始生活,就很快被改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二红眼儿自从调到外地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没回来过了。二红眼儿笑笑说,过去的房子是没有了,

10、可过去的人不是还有吗?他说他碰到了两三个认识的人呢,他跟他们一说他是二红眼儿,他们马上就想起来了,告诉了他三哥的住处。二红眼儿提了个大绿兜子,在三哥面前往起提了提,看样子那个兜子挺沉的。二红眼儿说,走,领我去看看大娘去。三哥知道二红眼儿说的大娘是自己的母亲。三哥马上不笑了,好像刚才他就没笑过。三哥垂头丧气地说,我妈走了,已经走了两年了。二红眼儿突然也不笑了。二红眼儿显出悲伤的表情说,我给大娘买了一兜子八宝粥,心想明天过腊八节的时候,让大娘喝点八宝粥,大娘就用不着一黑夜不睡,一黑夜那么熬红豆粥了。二红眼儿还说,他本来一直想来看看大娘,可那些年,他一直忙着上班,后来更忙,一边上班,一边还要帮着照看

11、孙子,这一忙就忙了大半辈子。他说他去年退休了,孙子也上班了,才觉得真是应该来看看大娘了。“可是没想到,大娘已经走了。”二红眼儿眼睛红了,说,他忘不了大娘给他吃的那碗腊八粥。那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人们都管樊二胜叫“二红眼儿”,“二红眼儿”是樊二胜的外号。樊二胜的眼睛总是红斑斑的。那时候不是家家都挺穷嘛!只要不影响啥,孩子眼红点,大人也舍不得花钱领孩子到医院去治治,好像那时候的人也皮实,不觉得有点啥毛病就是个病。其实二红眼儿的红眼病,就是去了医院也治不好,那是缺乏营养造成的扯远了,那就回头再说二红眼儿。二红眼儿家五个孩子,都是穿得破破烂烂。二红眼儿到三哥家去玩,三哥妈就给二红眼儿个馒头

12、,或者给个窝头,二红眼儿就更常去了。有一年刚进腊月,二红眼儿来三哥家。三哥妈把二虹眼儿的脸,扳到眼跟前看了看,说,你妈给你熬腊八粥吗?回去告诉你妈,就说我说的,让她熬腊八粥的时候,不光要放大梅豆和缸豆,还要放红豆和赤小豆,一年才给孩子们吃一回腊八粥,可得好好地吃一回呢。二红眼儿突然觉得腊八粥是那么重要,又是那么新奇。就在二红眼儿一心一意地盼着腊八节时,二红眼儿的妈出事了。二红眼儿的妈到矸石山上去拾炭,从山上摔下来了,颅脑骨折,昏迷不醒,二红眼儿的妈,指定是一时半会儿出不了院了,指定是不能回家给孩子们熬腊八粥了。明天就是腊八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熬腊八粥的各种食材,有了一点点过节的欢乐气氛。腊八节

13、,似乎是个炮捻子,一旦点着了,就把大年给炸出来了。人们哪能不快乐?三哥他妈,是个勤谨女人,过什么节,她都要把那个节过得像个样子。腊八节的前一天晚上,三哥妈就把大梅豆和豇豆还有绿豆,当然还有红豆和赤小豆以及小米、大红枣,放在一个搪瓷盆子里,洗了又洗,淘了又淘。三哥妈熬腊八粥,是一黑夜不合一眼的,太困的时候,就拿凉水洗把脸,凉水洗脸也不管用的时候,就用缝衣针扎一下指头肚子,扎上那么几回,因动几也就扎没了,天也就亮了,腊八节来了,腊八粥也就熬好了,一家人也睡好了。三哥妈就很高兴地喊道:腊八粥熬好了,都起来喝粥吧。三哥起来了,要喝粥了,可三哥妈却跟他说,去,去给二红眼儿家送一盆粥过去。粥盛在一个小钢精

14、盆子里,拍得圆乎乎的,就好像是拍了一小盆豆腐渣。三哥挺高兴,端着一小盆腊八粥,倔哒倔哒地就往二红眼儿的家去了如今,二红眼儿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汉,眼睛也不红了。二红眼儿说,三哥,我真恨不得扇我自己两个耳刮子,我咋就没早一点过来看看大娘呢?我提来这么多八宝粥,给谁喝,有啥用?说着话,二红眼儿把手里提着的绿兜子,哗嚓一下摔到了地上。临走的时候,二红眼儿的眼睛又红了,他紅着眼睛说,明年过清明节的时候,我提前给你打电话,你等着我,带我到大娘的坟上去,给大娘烧点纸。试题设置:作者围绕腊八节叙事,在叙事中不断积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好处。参考答案:小说巧用回忆性叙事积蓄情感,通过回忆往事

15、,既奠定思念深切的感情基调,也是对老一辈人优秀品质的歌颂;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积蓄情感,作者借二红眼儿、三哥妈和三哥的言行举止,把情感包裹在扎实的内容中,积蓄质朴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含蓄,也更感人。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或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时,可以回归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感的处理”一节的内容,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从叙事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小说花大量篇幅来回忆往事,作者这样处理一方面借写二红眼儿来写三哥妈,积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对像三哥妈一样质朴善良的老一辈人的歌颂。从塑造人物的角度去分析,作者不直接表达情感,而巧用二红眼儿、三哥妈和三哥这些人物形象的言行举止,把情感包裹在扎实的内容中,这样的处理更加含蓄、感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