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4318022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组一课一练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知识梳理1.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欧洲的殖民扩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2)美洲的人口结构的改变: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屠杀、奴役、天花等传染病。黑人奴隶数量激增:黑奴贸易。白人数量大增:欧洲人的到来。(3)美洲新族群的形成: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4)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不同: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

2、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2.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英国的殖民活动: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原住民数量减少: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白人成为主

3、要居民: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3.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原因: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北京条约);殖民者通过运输华工来获取巨额利润;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2)概况开发美洲: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开

4、发大洋洲: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3)影响: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二)提升训练1.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 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C. 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 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2.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跨族婚姻从1

5、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的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因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一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美国( )A. 种族族群界限消失 B. 种族差异导致社会关系混乱C. 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D. 跨族婚姻促进民族国家认同3.19世纪初,悉尼市的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大多出自前英国罪犯之手,其中有个设计师曾犯伪造罪,但由于他的贡献,其头像还印在澳大利亚5元钞票的票面上。这说明( )A. 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殖民开发B. 贩卖黑奴是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C. 殖民扩张加剧了澳大利亚的社会动荡D. 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转变得

6、益于工业革命4.在拉丁美洲的欧洲移民区域内,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依然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反映了( )A. 西方文化及宗教的先进性 B. 拉丁美洲地区文化多元共存C. 文化与宗教信仰自然选择 D.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5.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与材料中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 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 B. 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C. 发现煤矿后牧民辍牧为耕 D.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优越6.英国

7、殖民者于1803年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近6000土著居民,1832年岛上的土著居民只剩下不到300人,1876年最后一位土著居民去世。这一现象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A. 说明土著人的医疗水平落后 B. 源于欧洲人的野蛮殖民扩张C. 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 D. 严重阻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7.1868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在美国的中国人与在中国的美国人在旅行和居住方面享有同样的利益、豁免权和申述权”。该条款表明美国政府意图( )A. 践行人人平等的启蒙理念 B. 吸引廉价华人劳动力赴美C. 保护在华美国传教士利益 D. 推动美

8、国社会的文化认同8.洛克认为财产权起源于劳动,土地所有权的获得是由于耕作,而北美的印第安人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狩猎,无法获得其土地的所有权。洛克的观点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关注财产权的归属问题B. 欧洲人轻视印第安人狩猎文明C. 欧洲人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进行辩护D. 欧洲人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9.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A. 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 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9、C. 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 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10.布尔人是生活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的白人种族之一,由荷兰裔移民融合了少数法国、德国移民发展而来,多信奉基督新教,长期掌握南非政权。布尔人的形成( )A.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 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C. 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落后 D. 说明宗教改革助推欧洲扩张11.有学者指出:黑人是非常擅长歌舞的在日落以后常聚集在康果广场上,拿着从非洲带来的皮鼓、五弦琴(即班卓琴),敲着、奏着、唱着,用故乡的音乐怀念失散了的亲人,用强烈、刺激的音响发泄胸中的激愤,在狂欢中求得暂时的超脱。该种音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 B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D. 罪恶的黑奴贸易的推动12.19世纪上半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把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随着疆界的不断扩张,新的领土的开发和利用,急需大批劳动力。外来移民迅速增加,形成了一股空前规模的移民浪潮。在这股移民潮中,大量华工从事的主要工作是( )A. 开矿筑路 B. 金融证券C. 建立牧场 D. 买办经商13.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A. 世界形势变

11、化影响移民走向 B. 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 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 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14.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A. 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 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C. 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15.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

12、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A. 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B. 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C. 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D. 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

13、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据统计,1860年,加州每10人中就有一个华人。1870年,美国的63000华侨中90%集中在西岸。材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作为一个阶

14、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01-05:ADABA 06-10:BBCAB 11-15:DACDA 16.(1)原因: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国内人口压力大;美国西部开发的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2)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劳工;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认识:受工业化潮流的影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美国交通、经济的发展;与殖民扩张相关联。第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