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语文高考(新课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1).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21337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语文高考(新课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年语文高考(新课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语文高考(新课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语文高考(新课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1).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语文高考(新课标)模拟卷(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2、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

3、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

4、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

5、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任何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B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在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汉族逐渐接受了其他民族和地区的饮食方式和食物品种,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C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的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其本土性特质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D中华饮食不仅引进外来食物,并消融改造,同时也不断汲取外民族的各种饮

6、食文化元素,使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特征。B世界上凡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都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只要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和厨艺,人们就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C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又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在长期实践与探索中,完成芝麻“本土化”的转变。D南北朝时期,“胡床”“貊盘”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和改造创新,方便了人们进餐,也开启了围坐“合餐”的新时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

7、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量外来食物能被中华饮食有效吸纳,既在于中国的自然条件为其提供了适宜环境,又得益于中国人认识到了其内在价值,在“和”文化的平台上进行消融。B近代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为大众普遍接受,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这为现代中华饮食文化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但随着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而进入精神范畴。D中华饮食以广采博收的文化气度,以开放性的文化思维,在合理吸纳与科学改造中,在接受外来影响时又始终不失自身的文化特性,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8、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

9、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摘编自2018年3月4日钱江晚报)材料二:网友的多种养老观点占比(摘编自2019年3月21日光明日报)材料三: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

10、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摘编自2019年3月25日光明目报)材料四:社区养老是目前

11、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

12、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摘编自2019年1月15日搜狐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B社区养老的方式在中国网友中认可度最高,这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是一 致的。C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D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

13、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B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C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D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6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

14、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那一束光李朝德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我一路忐忑。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小城参加会议,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路过村里时。母亲很是高兴。我说:“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不用惦记我,我身体好着呢。”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

15、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近些年,我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却很少回家。因为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儿子的未来高于一切。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

16、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咱俩就能见一面了。”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但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火车一过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二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了。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

17、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突然“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火车夜过家乡,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又成失望落寞,那种感觉难以描述。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

18、坐在上面,就行了。”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

19、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

20、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采用倒叙手法,既写出了“我”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而生发出的悔意,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如母子所处环境的对比“黑夜的冷风中”与“明亮、温暖的车厢”,突出了“我”的愧疚之情和对深沉母爱的感念。C“火车多次提速”“路口已被栅栏隔断”说明时代发展迅速,使“我”认不出昔日熟悉的景物并错过了与母亲相见,暗指过快的发展总会给人带来遗憾。D当“我”提出让母亲在路口等“我”的要求时,内心很期

21、盼与母亲在火车一闪而过时互看一眼,但因火车太快,夜色太深,我”和母亲终究没能看见彼此。8为什么作者说“我理解这时的沉默”,却又说“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9文章题目“那一束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

22、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

23、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24、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

25、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

26、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客归江州韩翃东归复得采真游,江

27、水迎君日夜流。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注】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客之家乡。泉明:指晋陶渊明,此称其为泉明,乃避唐高祖李渊之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送客人归江州隐居,但并无送别时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B“江水迎君”采用拟人手法,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的心态跃然纸上。C“青雀舫”“白鸥洲”写出了诗人对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宜人的赞美与羡慕。D尾联写诗人听说陶渊明居所离客人很近,定会借探访陶渊明居所之机去拜访客人。15请从表

28、现手法上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刿论战中曹刿用“_,_”来回答乡人的问题,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2)氓中诗人运用“_,_”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3)蜀道难中用“_”、“_”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四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蜚声中外,是我国旅游业的_景点。( )。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

29、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之后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一百多处,令人_。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三百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一应俱全。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两万多篇(首)。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那些隐居黄山的画家_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_。当然,黄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还让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徽州因之而改名黄山市。如今的黄山市,正继往开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大黄山”“大旅游”,黄山市正发生着日新月

30、异的变化。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象征性 目不暇接 创立 标新立异B象征性 目不交睫 创建 独树一帜C标志性 目不暇接 创立 独树一帜D标志性 目不交睫 创建 标新立异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黄山是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还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B黄山不仅是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还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C黄山不仅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还是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D不仅黄山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还是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黄山继

31、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B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C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又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D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糖尿病的“糖”与人们日常吃的“糖”不是同一概念。糖尿病的“糖”是指能在人

32、体内转化为葡萄糖的食物,_,包括淀粉、多糖、单糖等,例如米饭、面食、地瓜等淀粉类食物是最常见的“糖”类食物。而平时生活中,甜食里的“糖”更多是指蔗糖、蜂蜜或者甜味剂。_,但长期进食一些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淀粉类食物,甚至吃多了含糖分高的水果,都有可能使血糖异常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可见,_。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今年以来,全球5G发展的步伐都在加速,不少国家对5G发展寄予厚望,争取进入5G第一波商用

33、。5G技术到底强大在哪里?根据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的说法,5G的容量是4G的20倍,是2G的1万倍;耗电每个比特相比4G下降了90%;体积缩小到1/21下降了70%。此外,5G宽带的能量非常大,能提供非常多的高清内容,传播8K电视不仅简单,其成本也只有之前的1%。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小米总裁雷军提出“飞猪理论”,他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马云却提出异议:“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2)摩西奶奶在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中说:“我有我的路,你有你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是不存在的。”(3)一位网络迭人这样说:

34、“万事有依理而为、随心而为、顺势而为、勉力而为,更有反其道而行之、冒天下之大不韪。成功皆在于一。”在提倡“大众创业”的今天,正是青年创业者大显身手之时,但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路,许多人又心生犹豫。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给那些准备创业的青年,表明对如何选择创业之路的观点和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D【解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

35、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D选项对应的原文“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而选项是“不断汲取外民族的各种饮食文化元素”,比选文少了“有益”,造成范围混淆。故选D。2B【解析】B选项对用的原文是“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而选项是“只要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和厨艺,人们就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把原文的“有机结合”偷换为“简单的相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故选B。3B【解析】 B选项对应的原文“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各国认同中国饮食的前提是“人

36、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选项“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为大众普遍接受,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和被世界认同没有必然的联系,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4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完全确立”错,原文是“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分析,“完全确立”篡改文意。故选D。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

37、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曲解文意。结合“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分析,原文“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是“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故选C。6第一问: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建

38、立综合配置社会资源和政策的大平台;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养老平台的各环节都有规可依;社区层面多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健康服务专业人士主动适应新变化,注重人文、心理、协作方面能力的培养;相关专业人士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提供产品和服务。第二问:实行“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调动民间资源,展现服务灵活性;社区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要求家庭成员照顾老人,政府给予奖励。政府资助新技术,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

39、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

40、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结合“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

41、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项,“暗指过快的发展总会给人带来遗憾”错,文中并无此意,选项属过度解读。故选C。8(1)“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是因为母子之间不善于表达感情,而且似乎彼此之间已经适应了这种不用言表的感情。(2)“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是因为作者从这沉默中不仅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也感受到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让作者感到内心不安。

4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理解”、“沉默”、“现在的沉默”、“内心紧缩”,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由“我说: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不用惦记我,我身体好着呢。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可知,“我”知道我们母子之间不善于表达感情,并且已经习惯了这种不用言表的感情。由“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

43、,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我一路忐忑”“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儿子的未来高于一切”可知,此时的“沉默”让“我”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也体会到了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因此内心深感不安,因而“内心紧缩”。9“那一束光”一方面是指作者看到的那束在黑暗中照着火车的电筒光,另一方面是指照在作者前行路上的、给作者以温暖和光亮的母爱之光。【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

44、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分析作答。由“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可知,“那一束光”表面指作者看到的那束在黑暗中照着火车的电筒光;由“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

45、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等句子可知,“那一束光”的深层含义是照在作者前行路上的、给作者以温暖和光亮的母爱之光。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

46、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前后要断开,排除B项。故选D。11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D项,“屯田”由工部掌管。故选D。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

47、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故选C。13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中关键词:“讳”,隐瞒;“匿”,隐瞒;“黜”,贬退;“虽”,副词,即使。中关键词:“而”,连词,表转折;“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