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民主的心理基础.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4122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任民主的心理基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任民主的心理基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任民主的心理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任民主的心理基础.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j“| 蔓 i囊ij j j 。舞i。i= 誊 jj j。薯;|i ;誊 i信任:民主的心理基础薛 洁内容提要信任是人类交往中产生的珍贵情感,也是社会和谐所需要的群体精神。本文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信任理论与民主理念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古代及现代意义上的信任的话语指向、民主的信任与不信任悖论、以及信任作为适应风险社会不确定性的因素对于政治过程的未来导向等内容,从而试图揭示在政治过程中,信任作为社会资本对于完善民主制度的推进作用。关键词不确定性公民身份民主过程信任薛洁,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讲师 130012信任,像任何哲学社会科学术语一样,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含义,只是在公共领域中被更加深入地使用。信任

2、,trust giving,最初见于国际信托(trust,今译“托拉斯”,与垄断同词)这个词根。在政治领域中,信任超越了那些个人交往间的感情内容,具备了社会属性,它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付出的情感,表现我们对他人的一种依赖。信任无法由单独的个体首先完成,它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与民主政治成熟的程度密切相关。“政治信任被看成是在社会中获得的广泛信任氛围的反映。它的存在是有生命力的政治体系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121。生活于现代政治民主制度下的公民已经意识到,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需要以妥协与共识取代冲突与斗争,这是它详尽表达政策并做出决策的主要机制”3】。在民主的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意见,相信他人的判

3、断,寻求理解与妥协,不可避免地需要具备信任的心理特征。在充满分歧与多样性的当代世界,社会交往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在群体行为需要整合成员间不同的利益与偏好、接受统一的行动和选择时,信任与行动后的共赢便成为政治合作的基础。公民彼此问产生的信任的感情,它就超越了作为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判断依据,从而制造出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的社会资本。一、信任的话语指向信任,在不同的理论家那里有着不同的内容。根据沃伦的定义,信任“是描述个人群体假定他人对于运用明晰的集体行动规则所需的共享利益及知识分工具有良好意愿方式的一种方法”陋l。信任源于人类的社会性,用来研究那种通过社会交往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依赖与寄托的情感。

4、信任一76万方数据是社会交往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社会交往的结果。信任的情感指向起源于熟人,在现代意义上扩展为对于民主制度下共同体内部成员的身份的信任。1古代意义上的4言4-2来源于熟人信任是由身边的熟人开始的。人类的交往范围首先就是由血缘关系确定的。血亲承袭,最初成为国家权力传递的方式:由于血缘的关系,被信任者才被托付最重要的利益,被信任为不会背叛。古代意义上的陌生人等同于处于敌对状态的人,是对于本族生存具有威胁的。血缘关系确定下的宗族也是人类信任情感的最初界限,因为“陌生人之问的信任关系比较脆弱”61。在人类社会尚处于氏族社会阶段时,财产分配与婚姻关系都要在氏族内部进行。甚至在现代社会,比如中

5、国,一些传统的地区还将财产继承与家族的经营权力交给被视为血亲嫡系的男子继承人,而不是被视为“外人”的女性后代。在历史上的中国历代以及欧洲各国贵族间,通过联姻加强感情可靠性的做法,也是希望通过这种一对男女问的结合的方式,把另一个家族从“陌生人”变成“自己人”。“婚姻实际上已经是家庭之问友好的契约,”7】。熟人关系除了血亲可以延伸至家人一般的朋友、族人等。甚至关系好的“近邻”可以超过不常走动的“远亲”。熟人与陌生人的区别就在于交往时遵循不同的规则。在自己人关系中,“彼此要讲责任(即责任原则),而不那么期望对方作对等的回报(社会交换的预期最低)。至于生人关系,只能依照当时的实际利害情形而行事(即利害

6、原则)。”【81这种责任与义务的不对等只能在熟人间进行,相互帮助成了熟人关系的交往义务。既然不求回报,就不怕信任被背叛。但是,根据乌斯拉纳的解释,基于“熟悉的人”的特殊信任,并不有利于增进社会资本阳1。因为“信任仅给予同一家庭、宗族或团体的成员,且常常与对陌生人的普遍不信任相结合”101。只有当文明发展到人类将信任扩展至本群体以外的社交范围时,才变成推进文明进步的力量:“共有的伦理水平由于使非常低的交易成本成为可能而促进经济交换,所以高度信任的社会能够将经济网络扩展到家庭和家属群体之外,能帮助大规模经济制度建设,并促进社会范围的劳动分工”】。建立在对陌生人的信任的基础上的交往信任,拓宽了信任的

7、时空界限。信任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显示信任就是为了预期未。 | i|;: :_, 一量ji i i一:酸i滂豢i瓤襄来。“熟悉使人面对过去,而信任则被延伸至未来”n。因此,夜不闭户并不是体现社会文明的标志,那只是熟悉社区的特殊信任形式;而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区才是真正进化的开端:如果不是信任陌生男性不会进行骚扰与嘲弄,现代女性就不会走出家门,出现在公众场合:“只有在陌生人不再被当作怀有不良意图的人时,广泛社交的可能性才能发展”13】。2现代意义上信任指向于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信任对于民主过程来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迈出这一步,对于社会群体成员来讲,就是自己与这个社会有了心理联系。带来这种社会心理

8、交往的信任内容可能是泛指的,不针对个人的。由信任陌生人扩展至对于系统内群体成员的普遍信任,就是对具备一个共同体成员资格的身份(资格)的信任,是现代性交往的特征。对于共同体内成员身份的认同,是一种权利上的认可和社会关系的确立。公民权利的获得可能需要付诸伸张,甚至通过斗争的方式;但是资格获得承认,意味着在和平的状态下,公民遵循社会政治秩序的界限范围,并通过交往与协商达成利益一致的状态。公民权利的强调与公民身份的维护,显现了在共同体内部成员对于平等地位的诉求,以及进行政治参与的愿望。“公民资格的提出意味着用普遍参与(universal participation)来代替独占,但这种代替只发生在权力原

9、来的一元形态中一直与其经济核心分离的各种组成部分中”】。这种扬弃了暴力取得利益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增进社会资本,并促成合作的可能。公民权利在对话与交往中得到了积极的维护。公民间身份的认定与信任的培养,促进了公民美德的形成,这反映民主正从投票决定的行为选择转向由对话与协商决定的行为选择。当公民不再单单地作为“人民”,以交付权力和托付利益来换取被治理地位时,民主才有了主体,公民才作为平等成员理性地判断自己的利益,以及作为权利主体参与群体行为,体验到利益聚合的过程。以如此心态参与到政治过程中的群体成员公民,可以平等地享有政治共同体内部的一切资源,包括极为重要的信任,也可以放心地给予对方以信任无论对方是

10、甲是乙信任这种由公民权利确定的身份。从这个角度说,被排除在这种社会生活之外的人,无权者或不利地位者(disadvantaged)常常由于无法获得同等的认同与对待,而感到自己处于弱势的地位,这也就是为何无论社会如何强调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重视,一77万方数据j“| 蔓 i囊ij j j 。舞i。i= 誊 jj j。薯;|i ;誊 i也无论权利怎样地被同等的赋予,都无法消除他们在自己心中和他人眼里永远不能清除的异类感,这将决定社会资源是否可以平等地扩展到他们那里。因此,“并不是每个人只要居住在一个共同体中就能成为它的成员”r151。信任本身就表示一种优越,这是一种资格的取得和地位的标志。公民权利资

11、格的取得,为获得政治上的平等发言权提供了手段。以群体内部成员的信任发展出现代西方的同侪陪审制度。同侪,就是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人。以英国陪审团制度为例,它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同侪陪审”;这项制度在美国的发展也要求在对于有色人种的审理时,陪审员中要有有色人种参加,妇女,尤其是孕妇往往更加有同侪陪审的要求。这种同侪群体的界限使公民在共同体内找到自己在同类人中的归属,并在内心体验到同等的感觉。其中种族是人类群体中同侪情分最深的群体,因为“心理活动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每个种族群体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思维内容“。平等与归属是不可分的,在获得了身份承认的群体内部才有可能发展出那些出于理解与相同境遇的平等。“每一个

12、特殊的同侪群体都有自己的拥趸和独特的隐语”n,容易在同侪群体成员内部发展出欣赏与理解,这些都是有助于社会资本产生的心理基础。对于同侪群体的信任,意味着凡是属于该群体的成员,都拥有同样的能力和品质,可以托付同样的信任。二、信任与不信任:民主的心理悖论信任与民主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本质的联系。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弘扬信任精神的同时,信任与民主却存在着天生的悖论:现代民主理念的逻辑前提即是对于基本人性的不信任。“民主的进步通常是由对权威的不信任所激发的”181。民主取代威权统治,被称之为文明的进步,不是因为民主体制下的人性更为完善,而是在民主的演练中,人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威权神话的破灭,以及在政治过程

13、中人性的缺陷。“自由政府乃是建立在慎防或忌妒(jealousy)而非信任基础之上的,正是根据慎防或忌妒而非根据信任才规定了限权宪法(1imited constitution),以约束那些我们授予其权力的人”19l;如果人类都是天使,那么就不需要政府;如果组成政府的人都生活在天堂中,就不需要对于权力的约束。这条民主精神的古老法则告诉我们,民主制度关于信任-U不信任的这种悖论使我们无法依据人类的理性有效地设计信任该存在的地方,制度只能为信任提供产生的土壤,而不能替代信任的发生。“强调责任性和实现承诺意味着在一个民主政治制度中信任恰恰应归于民主制度的架构中制度化的不信任(institutionali

14、zing distrust)”20l。人类社会走出中世纪的神学专制统治,进入近代,世俗的政治观打破了人们头脑当中的对于权威的人性的完全依赖的神话,产生了宁愿接受的“最不坏的制度”。因而,民主试图用尽可能完善的规则设计取代那种依靠崇拜得来的服从;在民主理念中,它宁愿将民主制度下的行为者假设为即将体现恶的一面的怪物,然后在制度的威慑下得到善的升华。在这种不信任的前提下,却恰恰导致在民主的体系中,一切行为因为得到了制度体系的保证,对于违规行为将会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对于背叛的惩戒维护了民主交往的合法性,也保证了在进行民主过程中,对于他人或群体行为的确定性预测。信任与不信任的民主悖论首先体现在现代政治

15、理念通过制度规则对人性的怀疑当中。根据什托姆普卡的总结,制度化的不信任第一个原则来自多数规则下对少数的否决权的保留,“它假定了背叛信任的可能性,并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了矫正机制”;第二个原则是通过定期选举(periodicalelections)以及任期制(terms of office)来表达“对统治者自动交出他们的权力和使他们的表现经受定期的详细审查的心甘情愿性的不信任”21l;以及分权制衡的原则限制行政机构权力的扩张;通过法治和司法独立的原则防止任意性行为的滥用;同时还有立宪制度(constitutionalism)、司法审查(iudicial review)、正当程序(due proces

16、s)、公民权利(civil rights)原则、法律强制(1aw enforcemerit)、公开交流(open communication)原则、社团政治(community politics)等等心”。民主制度下的种种规则都假定了人性在政治过程中的堕落,并努力为之作出了预防与弥补措施。这些制度成为现行民主制度的组织规则与运行法则,它们分别从对于欺骗、腐败、贿赂等的不信任出发,针对人性缺陷,设计了各种制度来规范政治行为。信任与不信任的民主悖论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有的制度规范都只是在它对于背叛行为的威慑的暗示下发挥作用,而并不是通过实际的诉讼与惩罚。相信一个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文明的公民群体便会选择

17、生活于这个政治系统之内,并自觉遵循系统的规则,对系统功能的信任带来群体对整个政治价值观的认同与支持。由对人的不信任可一78万方数据以被对优良的制度的信任所弥补,从而实现了民主的制度文明。如果制度控制的作用超越了这种暗示的威慑,那么也会破坏这种信任文化的产生。这是信任悖论的第二个方面:“当管制和诉讼变成生活方式时,7-5信任便开始支配社会交往”23,。如果对于信任的背叛是普遍的,那么民主的生活也无法正常进行。人们无法相信对方在群体决策时的诚意,无法进行自我的偏好转换,每个个体与群体都固守在自我利益的范围内,无法顾及公共利益的形成。民主需要信任,是因为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民主政治需要

18、社会成员一定程度的信任,它可以减少社会交往的成本,以及降低惩戒的成本。“信任程度越高,对强制(从而法律)的需求就越少,尊重他人的意识越高,出现背信的行为就越少”2“。背叛信任使社会资本减少,决策成本提高。在长期的需求中,信任是使交往变得省时省事的一种便捷途径,公民间相互信任以换取相互合作的好处。因此,信任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性的系统中必须付出的情感,它表现我们对他人的一种依赖与尊重,而民主制度本身也能够将信任的环境最优化。从道德约束到规则约束,生活于特定政治共同体内的个体,从对人性的不信任,到对制度的信任,产生出对于特定群体内公民身份的认同。因此,身份产生信任,这是现代民主政治下的公民资格的心

19、理诠释。不信任个体的道德约束,却信任公民的身份资格,这种交往反复的特质就是民主的信任悖论。信任是一种没有规则约束保障的情感,我们的社会用制度来规范那些需要确定性的内容。从硬币的另一面讲,民主的制度完善恰恰是不信任的结果。信任与不信任,是民主逻辑的一个内在悖论。三、信任:政治的未来导向普遍信任以社会不同群体问的陌生人间的信任为内容,这以现代社会的人们的交往范围从熟人向陌生人的扩大为前提。现代社会存在“抽离化机制”(disembeddingmechanism),抽离化机制以人类交往的不在眼前为特征,这是现代化社会存在的的基础。处于现代体制下的人们总需要与远方具有一定时空距离的人进行交往,他们的行为

20、与结果都在我们的掌控之外。抽离化机制是产生信任的前提我们不必要再对一切活动都在眼前的人额外施加政治学研究信任,因此,正是那些处于远方的人们才更加需要彼此信念般的信任,有了它,人们可以放-L-地与不在眼前的人打交道:“抽离化机制换回了宽广的相对安全的活动场域”25】。远途交往和不确定性,是信任产生的前提路径。在隔离状态下的信任,则很难产生。证明交往产生信任的最佳范例即是在著名的“囚徒困境”261中展现的。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由于无法交往而缺乏信心,而唯恐期望变成失望的时候,就会由信任改为背叛。信任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情感,心理上的信任最终将通过行为选择展现出来,它是人们的行为形式。“行动是否建立

21、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就构成了似乎能够获得的行动合理性的本质区分”旺。因此,在人们的行为中,作为理性行动者,要在风险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必须在给予信任或拒绝信任中做出选择。信任不能被期待,它只能被给予。给予对方信任,就给予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机会。它的直接的心理基础来自传统意义上的“傻瓜”(sucker)一词。在希望继续合作的行为选择中,信任者首先给予了对方以伤害的权利,宁愿充当那个被背弃的人。信任在交往的语境下产生,又反过来成就了社会交往的可能。信任的对立面是风险(risk)与信任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本身并不是灾难、损失、受欺骗,而是一种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是一种对结果没有把握的不确定

22、性。社会交往需要信任,仅仅是因为在没有办法确保收益的前提下、或者获得确定的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人们宁愿选择信任的托付。既然“我们没有一个尺度来评估所获得放弃的总的选择利益与所避免接受的总的风险成本”,所以,“也是最重要的,信任是一种建立在对他人特征的感觉或想象基础之上的信念”28。在面临无数的不确定因素的时候,任何基于理性计算的判断都可能是冒风险的,基于经验的判断、或者给予过去情感信誉的判断都无法预知将来的行为。然而政治本质是“以未来为导向的”(futureoriented),但是可能性的出现也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人们永远无法在得到所有确定信息之后再进行。“就任一特殊的群体决策

23、规则而言,个体参与者在他为最终结果即社会选择作出自己的贡献时,没有办法去了解这种结局”29】。信任是以未来为导向的,它基于过去的判断,却在未来中见证结果。只要我们的判断基于不完全归纳,这种信任就带有情感上的“弥撒支持”-79-万方数据鬟 |j i。l i 。j。薯;|i ;誊 i(diffuse support)的味道。这种选择是adopt to,而非choosj to。前者的意味含有信仰的成分,它表示了信任的不确定性。我们没有在经过确定的理性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完全有把握地选择(chooseto),而是只能在不完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adoptto)。Clroose to不是选择,它不包含主体性

24、的体现,adopt to体现了信任心理下的采纳,是一种饱含深情的托付。在现代交往规则看来,还是将事情交给惩戒执行将会来的更容易些:“既然我们可以控制和惩戒它们,我们就不必信任它们”【301。对规则的背叛导致不信任比由信任建立起来社会资本来的快的多,也容易得多。这也是没有获得政治认同与权力合法性的黑社会群体常常采用的秩序法则。既然有法规的惩戒,不信任也具备了合理性。当我们不必信任时,我们在进行行为选择时也就缺少了顾忌,从这个意义上说,投票率下降、政治冷漠、公民参与的减少并不能体现公民对政府信任的减弱。当民主成为人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观念,信任就融入了民主的心理过程。信任是从心理上打破隔阂的

25、表现,它自然会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上制造出理解与合作,而这些是现代政治文明所追求的目标。人类的文明是由理性推动和创造的当堕落导致了不信任的时候,规则就应运而生;人类的幸福却往往是由非理性的情感作为动机产生的当信任重新在陌生群体间扎根的H,-t候,文明成为人们心中的天平。注释1早在1533年,有240个伦敦商人每人出资25英镑,将资金并三艘船、以及货物委托一名船长带领下去寻找中国,当船队出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将会如何无人得知,但是这些伦敦商人只能给予信任,希望船长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完成嘱托。托拉斯,发展至今日,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际信托的含义,而成为垄断的代名词。【2【3】202122】【23波兰彼得

26、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8页,第195页,第187页,第188页,第187190页,第194页。4】根据张缨的总结,韦伯斯特新国际词典定义为“信任是假定对于某人或某事有信心的依赖;是对未来的或可能发生的事情的信赖”;牛津英语字典定义为“信任是对以个人或一件事的某种品质或属性的信心或信赖”;多伊奇定义为“信任是个体面临一个预期的损失有可能大于预期收益的不可预料事件时,做出的非理性的选择行为”;Rotter定义为“信任是个体承认另一个人的言辞、承诺、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为可靠的一种概括性的期望”;Wriglltsman定义为“信任是个体所有的一种构成其个人特质一

27、部分的信念,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善良及信任别人的”。具体参见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5】6】1011】【12】【1318】2830(美马克E沃伦:民主与信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第286页,第22页,第22页,第302页,第293页,第289页,第46页,第58页。7】英爱德华B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9页。8郑也夫、彭泗清: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27】德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9】有关社会资本的

28、概念,国内外学术界目前普遍认为是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的资源。例如,林南认为个人有两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获取和使用: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是个体所拥有的资源,社会资源是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取的资源,由于社会联系的延伸性和多样性,个人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详细内容参阅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14澳JM巴巴利特:公民资格,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61页。15】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16英雷蒙德-弗斯:人文类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17

29、】美大卫理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19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1页。24】薛晓源、李惠斌:当代西方学术前沿研究报告20052006),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25】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1页。26囚徒困境”是著名的心理学困境模型:如果两个被隔离审讯的囚犯都没有认罪的话,均将只会被判一种轻罪;但他们也可以以牺牲对方来认罪,从而获得减刑;最糟糕的是,两人如果都选择这样认了罪,将同时获得重罪惩罚。因为涉及到人们的行为选择,所以,心理上信任不信任最终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导方针。在这种情形下,理性会告诉两位囚犯,保持沉默,信任对方与自己的默契,从而使两人都获得减刑。但是,在缺少沟通和交流的情况下,谁都会唯恐自己变成被出卖者,从而想要最大化的保证自己的利益,选择出卖对方。【29】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jE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一80一责任编辑:钱继秋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民主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