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综合征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研究-范晓娇.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40955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7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氏综合征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研究-范晓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氏综合征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研究-范晓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氏综合征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研究-范晓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 唐氏综合征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研究 姓名:范晓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特殊教育学 指导教师:于松梅 2012-05 摘 要 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进行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 对他人心理的状态进行理解、认知和推测,其中包括愿望、信念、意图、情绪等,并由 此对相应的行为作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患有唐氏综合征的 智障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及相关的影响因 素,从而为其社会性的培养、干预措施及教育方法提供初步的实证依据。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唐氏综合征 是先天性

2、智力障碍最常见的遗传类型, 1 %-15%的智力障碍儿童罹患该病,该疾病影响 个体智能发育和体格发育。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 1/750,每年新增患儿大约 2. 6万,目 前我国约有 60万的唐氏综合征患者。 本研究选取 8-18岁学龄期唐氏综合征儿童 28名作为实验组被试,同时选取 4-6 岁的普通儿童 31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工具两个,对儿童心理理论实验测验选用改编自 经典错误 信念实验任务,即意外转移实验任务、欺骗外表实验任务、二级错误信念实验 任务;语言能力测验选用皮博迪语言图片词汇测验。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对所有被试进 行心理理论实验测验及语言能力测验。 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8

3、-18岁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明 显滞后于普通儿童,即使到了 15岁左右,其心理理论水平仍低于 4岁左右的普通儿童, 但随年龄增长其总体发展水平仍呈上升趋势 ;2. 8-18岁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心理理论 能力在 8岁左右开始发展,且 14岁以后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3. 8-18岁患有唐氏综 合征 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存在年龄显著性差异,高年龄组在心理理论总分的表现明显好于 中、低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唐氏综合征儿童在心理理论各实验任务表现未存在显著性差 异,即性别对唐氏综合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3. 8-18岁患有唐氏综 合征的儿童随语言能力提高其心理理论水平也随之

4、发展,语言能力与心理理论能力存在 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4.实验任务难度对 8-18岁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心理理论发 展存在显著性影响,在一级错误信念实验任务的表现明显好于二级错误信念实验任务的 表现; 5.语言能力对 8-18岁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心理理论实验任务得分存在显著性 差异,且语言能力越高的唐氏综合征儿童对其心理理论发展影响越显著。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儿童;心理理论;语言能力 Abstract The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is the basis for childrens social cognition and interpersonal com

5、munication. It is the ability to describe, assign and attribute certain mental states( including desires, beliefs, intentions ,emotions, etc.) of others, and predict and explain the corresponding action. This paper emprically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mind on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6、We tried to probe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may provide emprical evidence for training on socialization, intervention and education. Mental retardation is a generalized disorder with impaired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and deficit in adaptive behaviors. Down Syndro

7、me is the most common genetic types of congenital mental retardation. 10% -15% of the mental retarded children is diagnosed with Down Syndrome. The incidence of the newborns is about 1/750. The number of Down Syndrome is increasing with 2 6000 more cases each year. Nowadays, there are about 600 000

8、patients with Down syndrome in China. We selected 28 children between8-18 of age with Down Syndrome as subject, and 41 normal children between 4-6 of age as control group. We measured the children individually their theory of mind and verbal ability with 2 research tests. The first is revised false

9、belief task, the second is 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 The study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deverlopment of theory of mind on children between 8-18 years of age with Down Syndrome lag behind that of normal children. Even at 15 years of age, the level of theory of mind of those with Down

10、 Syndrome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children at 4 years of age. But their theory of mind also develops with age.2, For the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mind starts at 8 years of age,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increase after 14 years of age.3, For the children with Down

11、Syndrome,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mind shows significant diference among age groupKey words: Down syndrome ;the theory of mind (Language abilit 第一部分绪论 一、 研究背景 认知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一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己成为 教育学和心理学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儿童的感知、情绪、信念、交往等领域中都有 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的感知、情绪、信念 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并认为儿童想要习得一

12、定的社会技能,发展其社会交往行为, 必须以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心理理论为前提。 由于特殊儿童在感知、情绪、注意以及社会交往的发展上都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 学者们幵始探究特殊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从 CNKI检索到有关特殊儿童心理理论 研究的文献数量情况来看,相比较对自闭症儿童、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理论研究,将智 力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理论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研究如 发展年龄特点、影响因素等结论还未达到一致性,可能由于研究者们取样时未考虑到智 力障 碍儿童群体内部在智力损伤程度、智力损伤类型以及智力损伤病因上存在的差异 性。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选取患有唐氏综合征

13、的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探 讨其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性培养、教育 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初步的事实依据。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 本 研究对唐氏综合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做深入探讨,希望可以为智力障 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分析提供初步的实证依据,为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发展甚至是整 个儿童认知研究的发展提供病理性依据。 2. 选取唐氏综合征儿童作为研究对 象,对其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较为详尽的分析 希望对以往实验研究结论的推测,即不同类别的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理论是否具有特异 性进行验证,这对今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横向和纵向比较都具有积极意义。 3. 研究

14、还将对唐氏综合征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发展萌芽期,发展曲线)进 行分析讨论,对影响唐氏综合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相关因素(语言能力、年龄、性别 ) _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都进行相应的分析讨论,为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二)实践意义 对于儿童社会性的培养,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有很好的指向性作用。特别是对 于特殊教育工作者和特殊儿童家长来说,想要完善和促进特殊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必须 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教育方法,才可达到真正的教育目 的。 三、核心概念解析 (一) 智力障碍 1992 年,美国智能障碍发展协会 ( America

15、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对智力落后的定义为:智力落后是指当前功能存在着显著的局限,其特征是智力功能明 显低于一般水平,同时存在下述适应技能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缺陷:沟通、自我照料、 居家生活、社交技能、社区利用、自我指引、健康与安全、功能性学科、休闲和职业技 能,且智力落后发生在 18岁以前 。 2010年美国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协会 (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AIDD)公布了新版 定义,以 “ 智力障碍 ” 代替了之前所使用的术语

16、“ 智力落后 ” 。新版定义为: “ 智力障 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 征的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的 (conceptual)、 社会的 (social)以及应用性的 (practical)的适应性技能,且障碍发生 于 18岁之前。新版定义沿用了前一版定义的内容表述和理论假设,只是以 “ 智力障碍 ” 取代了使用多年的 “ 智力落后 ” 。新启用的术语 “ 智力障碍 ” 与之前被诊断为智力落后 的人群在数量、种类、程度、类型和残疾持续的时间以及残疾人对个别化服务和支持的 需求等方面都相同。所有此前符合智力落后诊断标准的个体也同样符合智力障碍的诊断 标准新定义提出了具备诊

17、断、分类和计划与发展支持系统三重功能的评估框架、多维度 取向的分类系统以及终身性的、全面的支持系统 。 (二) 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 ( Down syndrome), 1866年英国医生 J.L. Down首次对本综合征做全面 方俊明 .今日学校中的特 殊教育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79。 AAIDD. D. definitionofintelectualdisability. http:/www. aaidd. org/content-100.cfm?navID= 21, 2011-03-18。 _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描述。 1959年莱君等 ( Lejeu

18、neetal., 1959)证实了唐氏综合征是由 21号染色体病变 导致的; 1960 年和 1961 年潘罗斯、克拉克等 (Penrose et al., 1960;Clarke et al., 1961) 又发现该病存在罗伯逊移位及嵌合体,进而将该病分为三种类型:三体型 ( Trisomy 21), 即比正常人多一条 21号染色体,此类约占该病的 92-94%;异位型 ( Translocation), 即染色体断裂后,断片离开原来位置转移到另一部位,常见额外的 21号染色体移位到 D 或 G组染色体上,此类约占该病的 4-5%;嵌合型 ( Mosaicism),即在同一个体中存在正 常二

19、倍体细胞株,又存在 21-三体细胞株,此类约占该病的 2-3%。国际社会对唐氏综 合征的关注由来已久,有其自己的国际组织、学术刊物、国际性大会 ,特别是唐氏综合 征国际组织 ( DSI)从 2006年起将每年的 3月 21日 (大部分唐氏综合征由 21号染 色体 3 体造成,故定 3月 21日)定为 “ 世界唐氏综合征曰 ” 。 我国对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蒙古症,是先天性智力障碍最常见的遗传类型,其 中10%-15%的智力障碍儿童罹患该病,该疾病影响个体智能发育和体格发育。在新生儿 中的发病率约为 1/750,每年新增患儿大约 2. 6万,目前我国约有 60万的唐氏综合征患者 (三)儿童心理

20、理论 所谓 “ 心理理论 ” 并非一般科学意义上的理论,是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 的心理状态进行理解、认知和推测,其中包括愿望 ( desire)、 信念 ( belief)、 意图 (intention)、 情绪 ( emotion)等,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作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 力,它是个体进行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是我们用以描述一系列心理状态及这些 心理状态与世界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能力 1 3。 Flavell (2000)提出了心理理论的五个基本成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以先天遗传 或早期成熟解读他人的能力为基础;个体可以利用某种预见能力来推断和自己相似的其 他人在不同心理情境中

21、的心理状态;人们许多心理的知识可以被描述为一个非正式的理 论;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加工的其他能力(如语言能力 ) 来促进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给 予一定的帮助,儿童就能表达出在心理理论任务中所理解的内容 ); 经验的产生能改变 儿童对心理世界概念的理解并可以应用这些概念去解释和预测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能力 吴剑飞,陈云英 .唐氏综合征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现状分析 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11:7-8。 陈友庆 .儿童心理理论 M.安擻人民出版社, 2008, 25。 _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我国学者陈友庆 ( 2008)在整合了己有的相关研究后,提出了心理理论的四种功能 1 心理理论可以

22、促进儿童理解和协调人际关系 心理理论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中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内容,它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个体如果拥有了心理理论的能力,就可以解释并理解了人们己经做的事情, 也可预测人们将要做的事情,这种能力协调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观念和行为矛 盾。 2 心理理论能力可以促进儿童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儿童的理解即叙述的产生上,心理理论能力很可能扮演一个中心的角色。事实上, 在学前儿童的故事书里就大量存在与角色的愿望和信念有关的内容,对于这些故事的理 解,都需要儿童阅读时有良好的心理理论能力作支撑。 3. 心理理论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主体的元认知能力可以表现在不同的认识活动

23、中,如元表征、元理解、元记忆、元 注意等,这其中元表征与主体的元认知能力关系最为密切。元表征是主体对自己和他人 对现实表征的表征,是主体对表征过程的主动监控,心理理论能力可以促进元表征发展, 进而促进个体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4. 心理理论能力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基础 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获得的基础,可以为其接受教育作准备。想要让儿童 真正作为一种会思考的人,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运用理解 自己的他人心理状态的方式来思 考和谈话,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懂得反思 ,一 个心理理论发展良好的儿童,将能更容易 地适应学校生活。 陈友庆 儿童心理理论 M.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 24-27。 第二部分研究

24、综述 一、研究基础 (一) 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 目前有关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有十几种,这其中学者们普遍认同的是理论论、模仿 论、模块论和匹配论 415。 1. 理论论 ( Theory Theory) 理论论对心理理论发展提出了领域的特殊性心理学解释,认为我们直觉的常识心理 学可被描述为某种直觉的理论,它是以本体论的约定为基础,是由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 的概念系统构成,并且这些概念就像理论术语一样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预测和行为 解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威尔曼 ( Wellman), 理论论倡导者假设儿童先天不 具有有关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识,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形成和发展一系列具

25、有某种形式的表征性心理理论来解释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并把儿童这种发展变化划 分为三个年龄阶段:第一阶段,称为 “ 天真心 理学 ” ( a native psychology)理论,儿 童大约在 2岁左右获得,是完全脱离现实,基于自己愿望基础上建立起来;第二阶段, “ 愿望 -信念心理学 ”( a desire belief psychology)理论, 3岁左右获得,初步具有 心理理论能力,懂得基于实际来解释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但仍不够成熟;第三阶段, 形成了一种类似成人的 “ 信念 -愿望心理学 ” ( a belief desire psychology)理论,大 约在 4岁左右获得,

26、这一时期的儿童可把信念和愿望协调起来,并用它们解释和预测自 己和他人的行为。同时,理论论指出了经验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经验 引发了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为最终达到更高的平衡状态一促进儿童心理 理论的发展。 2. 模仿论 ( Simulation Theory) 模仿论又称拟化论、模拟论,其代表人物是哈里斯 ( Harris)。 模仿论倡导者认为 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解释,仅需要通过想象来体验他人所具有的信念和愿望,即在心 理上模仿他人所处的环境来解释他人的心理状态和预测他人的行为,从而获得对心理状 态及行为间因果联系的认识。模仿论与理论论倡导者都认同经验在儿 童心理理论

27、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性,但模仿论倡导者更强调经验的塑造作用,主张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等 _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实践活动提高儿童的模仿技巧,进而促进其心理理论的发展。 3. 模块论 ( Modularity Theory) 模块论的代表人物是 Leslie, Baron-Cohen。 模块论倡导者认为儿童心理知识的获得 是通过处理主体性客体和非主体性客体的几个具有范畴特性的模块神经系统相继成熟 而实现的,即心理理论能力的获得要随着儿童的内在成熟才得以实现,强调儿童自身的 生理条件,而经验对于心理理论的出现只起 “ 触发 ” 的作用。 4. 匹配论 ( Matching Theory)

28、一些发展心理学家 Andrew Meltzoff、 Alison Gopnik 和 Chris Moore 等提出了匹 配论。匹配论倡导者认为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获得必须使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心理 活动中的相似性,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中处于等价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对这些 情境的不断观察和再认,使这种等价关系认识不断的发展。但在这一理论中有学者对儿 童心理理论的获得机制存在不同的解释,如 Meltzoff和 Moore, 前者认为儿童起初从我 -他相似性的认识逐步扩展到对复杂心理关系的认识,其中儿童的模仿能力起关键作用; 而 Moore等人的观点并未否认模仿在儿童心理理论能力获得过程中的作用

29、,但更强调其 模仿能力和心理关系的整合作用,虽然主体因信息加工中的种种限制而带有很大的选择 性,并且在心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主客体因素,但不能因此将儿童对心理关系的表征 独立的归功于主体和客体。 (二)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 错误信念通常作为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它是儿童心理理论的起源性研究内容,也 是最主要的研究角度之一。研究者们通过测查儿童是否理解错误信念来说明儿童是否 拥有心理理论的能力。错误信念根据嵌套层次设计分为一级错误信念实验任务和二级错 误信念实验任务,其中一级错误信念实验任务又包括两种实验任务类型即 “ 意外转移 ” 和 “ 欺骗外表 ” 实验任务。 1 意外转移范式 ( unexp

30、ected transfer) 这一实验是 Wimmer和 Perner (1983)设计的。实验过程为:实验者向被试叙述, 男孩 Maxi把一些巧克力放到了厨房的一个蓝色橱柜里,然后离开厨房。 Maxi的妈妈趁 他不在厨房时,把巧克力从蓝色橱柜移到了另一个绿色橱柜里,然后也离开了。过一会, Maxi回到厨房想吃巧克力。这时,实验者向被试提问: Maxi会到哪里去找他的巧克力? 6 Baron-Cohen等人 ( 1985)为使实验更便于被试的理解,对 “Maxi 和巧克力,的测 _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验故事进行了改编,编制了一个对被试信息加工要求较为简单的 “ Sally-Ann

31、e” 实验。 实验过程为:实验者首先向被试呈现两个玩偶,并向被试说明一个叫 Sally (她身边有 一个篮子 ),另一个叫 Anne (她身边有一个盒子 )。 Sally把一个小球放到自己身边篮子 里,然后用一块布盖在篮子上就离开了。当 Sally不在的时候, Arme把小球从篮子里拿 出来放到了自己身边的盒子里。过一会儿, Sally回来了,想要玩球。这时实验者向被 试提问: Sally会到哪里去找球? 7。 2. 欺骗外表范式 ( deceptive-appearance) 欺骗外表实验任务由 Perner等人 ( 1987)设计。实验过程为:实验者向被试出示 一个糖果盒,从盒子外观可以判

32、断出这种盒子是装什么东西的,然后向被试提问:你认 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当被试回答装的是糖果后,实验者打开盒子,给被试呈现糖果盒 里面装的并非是糖果,而是一支铅笔,接着实验者把铅笔再放回盒子里,盖上盖子,然 后再问被试:如果给其他小伙伴看这个糖果盒,并且不让他打开盖子,他会认为盒子里 装的是什么?你一开始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Zelazo和 Bosevaki (2001)对此实验进行了改编,为了排除工作记忆局限对被试 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者对 实验过程加以录制,具体操作过程为:实验者向被试呈现一 个蜡笔盒并询问盒子里装的是什么,被试回答 “ 蜡笔 ” ,这时用录像机录下这一过程, 接着实验者打

33、开蜡笔盒,让被试看到里面装的是糖果并非是蜡笔。然后,合上蜡笔盒, 让被试观看刚刚拍下的录像带,接着询问被试:在你刚看到蜡笔盒时,也就是蜡笔盒打 开之前,你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9。 3. 二级错误信念 根据递推思维逻辑, Pemer和 Wimmer(1985)编制了二级错误信念的实验故事。经 典的故事情节为:中午,约翰和玛丽在公园玩儿,他们看到一个卖冰激凌的,玛丽想吃 冰激凌,但身上又没带钱,于是决定回家取钱。这时候约翰正好要回家吃午饭,就这样 两人各自回了家,而卖冰激凌的人则离开公园朝学校的方向走去。玛丽取完钱在去往公 园的路上,正好遇到卖冰激凌的人并得知他要去学校,玛丽说要跟着他到学校买一块冰 激凌。约翰吃完午饭到玛丽家会玛丽,从玛丽的妈妈那里得知玛丽已经出门去买冰激凌 了,于是约翰离开玛丽家去找玛丽。故事讲到这,实验者向被试提问 “ 约翰会到哪里找 玛丽? ” Sullivan,Zaitchik (1994)等人基于 Perner 和 Wiramer 的 “ 经典实验故 事 ” 设计了 “ 生日小狗 ”二级错误信念实验故,事。相比较经典实验故事,新故事的文字 简练,情节贴于实际生活,更便于被试理解和记忆。故事情节描述了母子之间的互动, 儿子生日要到了,妈妈为儿子准备了玩具小狗作为生日礼物,并故意骗儿子告诉他生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