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79619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文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概况:(1)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遣唐使”。(2)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3)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4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鉴真东渡背景:唐朝处于全盛时期;接受日本僧人邀请。过程:东渡日本,历尽艰辛,双目失明,6次乃成。754年抵达日本。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

2、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三、玄奘西行背景: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贡献:(1)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点拨】1关于遣唐使的三点提示(课本第19页)(1)隋朝时,已有日本使团来到中国,称为“遣隋使”。(2)隋唐时期,中国也曾多次派遣使臣回访日本。(3)除日本外,新罗(今朝鲜半岛)、大食(今阿拉伯半岛)和波斯(今伊朗)等国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2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

3、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知识链接】一、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1不同点事件时间目的目的地是否归国代表成就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求取佛经天竺(今印度半岛)是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唐玄宗时弘扬佛法日本否唐招提寺二、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及启示1原因(1)政策因素:唐朝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往来。为此,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2)交通因素: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3)国力因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仅使唐朝有自信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也促使周边国家纷纷效仿。2影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技术等不断外传,对世界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唐朝也以其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对于促进唐朝社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3启示: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和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