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73254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明代文学主要名词解释整理1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都居吴中而得名,其中高启和杨基的成就较大。2台阁体:明代前期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当时的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诗歌创作内容主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诗风雍容华贵,典雅工丽。但是内容较贫乏,显得矫作。

2、3章回小说: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4历史演义小说:古代小说的类型之一,“历史演义”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兴衰等话题为历史基干题材,组织形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历史演义小说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特点: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功,也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例如三国志章回演义5拟话本:指文人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编写的小说。明代文人对话本进行加工编辑,进而进行模仿

3、话本的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的话本,称拟话本。6三言二拍: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这三部小说集。“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是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7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创作群体,成员总共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8後七子:明代中期继前七子之后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群体,其余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9茶陵诗派:明代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其余代表人物:谢铎,张泰等人。主张:提倡“诗学汉唐”,反对台阁体委琐卑冗的文风。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

4、掌握;强调从文学本身去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这对台阁体产生巨大冲击,对当时文坛起了重大作用,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主张的过度。10公安派: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都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的文学创作核心是“性灵说”,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主张诗歌应该突破“理”的束缚来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达个人真实的生活欲望;并且具有诗人的独创艺术特征。缺点是有的作品过于率直浅俗。11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重要的散文创作流派,代表人物: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王慎中等。因为主张作文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成为唐宋派。唐

5、宋派作家在创作上主张“文以明道”,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重视法度、提倡明道的同时还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12竟陵派:晚明时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公安派影响,提“倡重真诗、重性灵”;在复古问题上,提倡要学习古人的精神,积累文学底蕴。在创作上,竟陵派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审美情趣,与公安派率直轻浅的风格相对立。13童心说:明代后期李贽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指真实的思想感情。李贽把文学看做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看作是文学评价的最高准则。这种观点是进步的,打破了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禁锢,促进晚

6、明的文学革新。明代文学主要名词解释整理1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都居吴中而得名,其中高启和杨基的成就较大。2台阁体:明代前期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当时的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诗歌创作内容主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诗风雍容华贵,典雅工丽。但是内容较贫乏,显得矫作。3章回小说: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4历史演义小说:古代小说的类型之一,“历史演义”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兴衰等话题为历史基干题材,组织形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一

7、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历史演义小说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特点: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功,也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例如三国志章回演义5拟话本:指文人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编写的小说。明代文人对话本进行加工编辑,进而进行模仿话本的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的话本,称拟话本。6三言二拍: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这三部小说集。“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是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7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创作群体,成员总共有:李梦阳,何景明,王

8、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8後七子:明代中期继前七子之后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群体,其余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9茶陵诗派:明代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其余代表人物:谢铎,张泰等人。主张:提倡“诗学汉唐”,反对台阁体委琐卑冗的文风。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强调从文学本身去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这对台阁体产生巨大冲击,对当时文坛起了重大作用,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主张的过度。10公安派: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都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派的文学创作核心是“性灵说”,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独抒性灵

9、,不拘俗套”。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主张诗歌应该突破“理”的束缚来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达个人真实的生活欲望;并且具有诗人的独创艺术特征。缺点是有的作品过于率直浅俗。11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重要的散文创作流派,代表人物: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王慎中等。因为主张作文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成为唐宋派。唐宋派作家在创作上主张“文以明道”,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重视法度、提倡明道的同时还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12竟陵派:晚明时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公安派影响,提“倡重真诗、重性灵”;在复古问题上,提倡要学习古人的精神,积累文学底蕴。在创作

10、上,竟陵派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审美情趣,与公安派率直轻浅的风格相对立。13童心说:明代后期李贽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指真实的思想感情。李贽把文学看做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看作是文学评价的最高准则。这种观点是进步的,打破了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禁锢,促进晚明的文学革新。清代文学名词解释部分:1 岭南三大家: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三人合成。三人诗作集合成岭南三家集,故有“岭南三家”之称。他们的作品主要是用于反映岭南的山川风貌,人情世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清初三大家:指清代初年写文学散文的三大古文家:侯方域,魏禧,汪琬。3江左三大

11、家:指明末清初的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三人。因他们都是江东人而得名。三人中钱谦益、吴伟业的文学成就较高。4虞山诗派:在钱谦益的影响下在其家乡常熟产生的诗歌流派。主要人物有:冯班,冯舒,钱曾,钱灿陆等。其中冯班是代表人物,其诗歌理论有独到之处,在创作上主张效法晚唐李商隐。5梅村体:梅村是清初三大家诗人之一吴伟业的号。梅村体是吴伟业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歌的基础上,集合初唐四杰与温庭筠、李商隐的情味,结合明代戏曲传奇的戏剧性曲折性,自称的一种叙事性诗体。梅村体诗歌主要突出叙事、写人,情节带有传奇性。并且梅村体把古代的叙事诗推向新的高峰,对后世的叙事文学有重要影响。代表作品:圆圆曲。6南施北宋:指

12、清初诗人施闰章、宋琬的合称。7南洪北孔:指清代杰出的戏剧家洪昇和孔尚任,因洪昇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而得名。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传奇中的两大著名作品。两部作品巧妙地把历史真实和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并且语言典雅,结构巧妙。8一人永占(又称“笠庵四种曲”):指清初李玉的四部剧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9:“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诗歌理论。提倡有神韵的诗歌是为诗的最高境界。“神韵说”实质上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功能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清新高远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10 格调说:是明清时期的一种诗论,由清代的沈德潜正式提出。明代的前后

13、七子都提倡格调,推崇盛唐。沈德潜提出的格调说,实质上就是运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统治阶级的理论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服务。同时,沈德潜在诗歌表现上主张恢复儒家的“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传统。11性灵说:明清重要的诗歌理论,由明代袁宏道提出。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独抒性灵”的性灵说,用来抨击复古主张。性灵说提倡试问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12 肌理说:由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他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说”包含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以文章结构为基础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质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来论证考证充实诗歌的内容

14、,达到文理和义理的统一,从而弥补神韵说,格调说的不足。13阳羡词派:清代词流派之一,由陈维崧开创,因陈维崧是江苏阳羡人而得名。特点:创作上效法苏轼辛弃疾,接近辛弃疾豪迈苍凉的词风。内容上多反映民生疾苦,词风豪迈。14浙西词派:清代词派之一,由浙西词人朱彝尊开创。特点:创作上效法姜夔、张炎等婉约派词人,以张炎所说的“清空”为词的最高创作境界。注重词的格律音韵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15常州词派:清代词派之一,由常州词人张惠言开创,周济进一步发展。常州词派内容上主张恢复“风骚”的传统,强调比兴寄托。词风实质,气势雄健,但范围比较狭窄,意旨比较晦涩。16桐城派:清代中期的重要散文流派,因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而得名。基本特征: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服务当代政治为目的,以秦汉和唐宋八大家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做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和散文理论。三人主要成就:方苞:提出“义法说”。将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就是指言有物,法就是指言有序。“义”具体指文章内容;“法”具体指文章的布局、法章和文辞。义法之间的关系是:义决定法,法体现义。刘大櫆:在方苞,姚鼐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义法说进行理论扩展。姚鼐: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提出:a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b用“八要”将文章的义理、考据、辞章落实到处;c将文风划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