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47608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72 大小:8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1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转型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

2、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立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 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 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是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城乡统筹发展成效

3、初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标。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亿元,在“十五”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100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分别超过10000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确定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启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46.5:50.7,在全省率

4、先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4%,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013亿元,获得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左右;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快递配送物流,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开发和应用物流先进技术,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集货、分销和配送物流体系,建成全国物流区域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南

5、京。做优做强会计、法律、评估、认证、经纪、代理、策划、广告、融资、租赁、调查、设计以及技术中介、就业中介、产权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决策咨询等咨询服务,形成种类齐全、与国际接轨、能满足南京都市圈区域发展需要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到2015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50亿元。文化创意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时尚设计等设计创意服务业,影视传媒、出版策划、文艺创作等艺术创意服务业,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广告服务等网络和信息创意服务业,打造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文

6、化创意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现代商贸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及金融服务配套等手段,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贸易企业和品牌代理商。建设多层次、多形式的批发贸易体系,打造融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采购交易平台。完善商业业态和购物环境,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打造时尚购物之都。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0亿元以上,规模水平在长三角地区保持前列。旅游会展业。发挥山水城林、人文古都、现代都市等多层面的品牌效应,发展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

7、、专项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积极开发新兴旅游产品,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和配套服务体系。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会展机构及项目落户南京,大力扶植地方品牌展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会展业公司。吸引民营经济、国际资本参与旅游会展开发,促进旅游会展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南京旅游会展品牌,把南京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商务会展中心。到2015年,入境旅游者超过300万人次,大中型展览和会议数量超过3000个。居民服务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引领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就业保障、文化娱乐、社会养老等公共服务业。

8、支持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发展教育培训业。积极发展中医药养生、专业康复、护理服务、心理健康保健等健康服务业。第三节 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整合资源,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大力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软件及服务外包、科技研发、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向集聚区集中发展,着力彰显集聚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的示范、带动和支撑效应。围绕重点功能板块建设,策划、创立一批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产业核心,促进板块功能加快完善。加强对现存老厂房等存量资源的引导和开发,促进形 成一批

9、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区。引导各类集聚区加强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以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网络、公共实验平台等为重点,提高集聚区整合资源和集约发展的能力,促进资金、信息等要素以及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向集聚区集聚。到2015年,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到45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家,超100亿元的10家。推动城区服务业特色化发展。玄武区主要依托新街口商贸商务集聚区、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徐庄软件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现代商务、文化创意、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白下区主要依托新街口金融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中航工业科技城,重点发展高端商务商贸、文化创意和科技服务业

10、。秦淮区主要依托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旅游文化集聚区、城南历史文化街区、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务商贸和科技创意业。建邺区主要依托河西中央商务区、新城科技园、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重点发展金融和科技服务业。鼓楼区主要依托模范路科技创新园区(江苏工业设计园)、江东软件城、湖南路商圈,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及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商贸业。下关主要依托滨江商务区、中央门商贸区,重点发展商务商贸业。雨花台区主要依托雨花软件园、雨花现代综合物流园,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业。栖霞区主要依托龙潭物流基地和仙林大学城,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和科技服务业。到2015年,江南八区服务业增加值占

11、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0%左右。促进郊县服务业提速发展。江宁区主要依托空港物流园、中邮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汤山温泉新城,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业。浦口区主要依托江北商贸集聚区、高新区软件园、浦口大学城、南京(国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一山三泉”休闲旅游集聚区,重点发展商务商贸、科教研发、休闲旅游业。六合区主要依托江北化工物流园、六合生态旅游集聚区,重点发展化工物流、生态旅游业。溧水县主要依托空港物流园、傅家边服务业集聚区、江苏未来影视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农业旅游、文化创意业。高淳县主要依托“自然生态、吴楚文化、民俗宗教”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把

12、高淳建设成为南京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休闲胜地、度假天堂”。第七章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方向,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加快发展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引导先进制造业向郊县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把郊县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承载基地。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第一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紧密对接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风电光伏装备、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通信、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以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人才国际化为方向,深

13、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创新活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00亿元以上。风电、光伏装备产业。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装备关键零部件、控制与并网系统、整机及微风发电装备等,建设风力发电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进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扶持太阳能系统集成产业。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产业。重点发展网络监测系统、控制系统、输变电供电自动化设备等。巩固提升电力自动化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加快智能电网产业标准制定,建设国家级智能电网产

14、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通信产业。积极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专用通信、通信芯片、通信软件等产业群,加快无线谷建设,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光接入产业与无线宽带接入产业、“三网融合”技术和基于融合网络的应用平台与系统、物联网研发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系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回收设备和装置、节能机电、大气污染治理、废水治理等产品群。突破一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并形成生产规模优势,构建一批重点产业链,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制造业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化学药、中药、

15、生物化学制药与制品、新型制剂产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群。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新材料、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磁性新材料、化合物超细微粒及纳米材料等产业链。加快膜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轨道交通产业。重点发展轨道工程系统、轨道交通整车、装备和零部件及配套产业链。巩固国内城轨A型车市场和轨道车辆自动门市场主导地位。扩大城轨B型车生产规模,加快发展城际动车、高速动车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航空航天产业。重点

16、发展与大飞机配套的航空机电设备、以航空轻型动力为核心的轻型飞机和无人机、以机载雷达和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等为主的航电设备以及地面配套设备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第二节 做强做优工业支柱产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四大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控制高耗能产业产能,赋予支柱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内涵。到2015年,四大产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实现销售收入118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以液晶谷、 无线谷、软件谷等

17、为依托,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调整,建设国际领先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打造下一代现代通信技术研发及产业高地,实施物联网产业联盟和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计算机及数字视听产业发展,促进4C融合(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加快微电子产业发展,启动北斗产业工程,突破汽车电子、机床电子、电力电子等重点领域,提升新兴电子产业核心竞争能力。逐步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南京第一支柱产业。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石油化工产业。按照“绿色化工”要求,加快石化产业治理整顿和转型升级,建设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新型化工。依托南京化学工业园,支持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工产品项目实施

18、,建设世界一流的化工生产、研发、物流和循环型生态化学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炼油、乙烯,建设国家级成品油、乙烯、化工新材料和醋酸基础化工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生命科学等特色产业。到2015年,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汽车产业。深化与上汽集团、长安集团的合作,加快形成德国大众、上汽荣威、马自达、依维柯、长安等20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高性能发动机、高性能动力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高端汽车电子系统等设计与制造技术,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配件产业基地。培育自主品牌,发展汽车服务业,实现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达

19、到2000亿元。钢铁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高铁、风塔、船舶、家电、电力、油气输送、集装箱和工程机械等产品用钢;加快发展特种钢、优质钢;突出发展宽厚板、冷轧薄板,打造船板、管线板、压力容器板、镀锡板、高档建筑用板等产品。到2015年,钢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第三节 转型提升传统制造业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差别化复合型纤维、功能化高性能纤维、高性能服装面料、装饰用纺织品以及汽车用、农用、医用等产业用纺织品。食品产业。扩大食品专用面粉、调味品、冷链食品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快蔬菜果品、肉制品的深加工和出口,提升都市型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巩固区域性食品加工中心地位。建材产业。突出节能、降耗、资源可

20、再生利用,加快落后水泥产能淘汰步伐,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等。船舶产业。重点发展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加快发展船舶配套设备及先进自动化装备。第四节 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园区产业集群。以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和溧水县、高淳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引导各类园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彰显特色优势。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光机电一体化、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南京化学工业园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生命科学三大

21、特色产业;江宁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无线通信、航空等先进制造业,以禄口机场为核心,以江宁、溧水开发区为依托,加快规划建设空港产业基地。雨花、栖霞、滨江、浦口、六合、溧水、高淳等经济开发区和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等8个省级开发区,以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以龙头型企业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进一步延伸拓展主导产业链,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4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总量的75%以上。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按照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思路,以核心技术攻关、关键产品研发、生产服务配套为突破口,通过优势企业带动,在集约、集聚、集中发

22、展中推动园区转型和产业升级。积极推进龙潭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开发园区与综合保税区的资源共享和优势再造,继续拓展保税、通关、物流、商品展示、贸易服务等功能,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加强开发区与城区、郊县联动发展,以开发区转型发展带动郊县经济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到“十二五”末,开发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力争进入全国和全省先进行列。第五节 打造品牌企业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各类要素向优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中。鼓励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23、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自身整体上市;推动规模大、质量好、运作规范的企业将资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提升经营能力。实施品牌工程。以建设“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 城市”为契机,基本建立商标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商标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商标品牌。进一步持久、深入地推进名牌战略,建立名牌产品争创工作目标与责任制,完善名牌产品奖励和激励政策,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开展名牌产品的培育。到2015年,中国驰名商标总数力争达到100件,省、市著名商标总数力争达到1000件。创建市级以上名牌产品800个,其

24、中省名牌产品300个。第八章 发展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兴业富民的要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到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0亿元。实施农业“1115”工程。整合各类农业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用地分区布局、集中投入、连片推进、规模经营。“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100万亩高标准粮田、100万亩经济林果、100万亩高效养殖(其中水产90万亩、畜禽10万亩)和50万亩标准化菜地。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水平,建设稳定优质的农产品基地,确保地产绿叶蔬菜自给率达到90%以上,肉、蛋、

25、奶类自给率分别达到30%、30%、40%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本地农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发展优质粮油、经济林果、特种水产、优质畜禽和安全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建设“螃蟹、优质米、有机菜、桂花鸭、黑莓、雨花茶、青虾、苗木、波尔羊、高档花卉”等名牌,积极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到2015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分别达到1500家和500家,全市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比重达到60%以上。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以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为主,推进各类农业新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提升设施农业

26、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每年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到2015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60万亩,其中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的设施农业面积超过30万亩;有机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万亩,重点发展有机水稻、有机蔬菜、有机水产品和有机茶果等。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强农业合作与开放,着力打造以果树、花卉、蔬菜、渔业等为特色产业的多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发挥资本集聚、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效应。重点扶持建设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江苏白马农业科技园等现代农业园区15个,带动发展各类农业园区50个以上。推动农产品出口,“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以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深度开发农业生活功能,继续实施“百万市民

27、下乡”工程,全面提升“四季之都”、“金陵农庄”等主题活动的知名度,扩大“农业嘉年华”品牌效应。到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进入全国休闲农业名城行列。第四篇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九章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一节 加快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推进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园区建立民营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配套产业、商贸流通业等工商业聚集园区。建设面向中小 民营企业的公共技术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等服务平台。引导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筹资融资、产权交易、展览展

28、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集合发债等方式筹集资金。推动银行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探索设立服务于科技企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建立市中小民营企业应急互助基金,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和再担保。第二节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限制的行业领域,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鼓励民营资本以兼并、重组和参股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逐步降低电力、电信、石化、金融等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政策性住房、智慧南京、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农业等领域。鼓励民间资

29、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尤其是参与产权单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第三节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的企业创建品牌与实施重大发展项目,到2015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比重超过90。加大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型、龙头型民营企业挂牌上市。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上市信息数据库,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创业板。鼓励民营上市公司开展资本运作。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围绕电力自动化、轨道交通、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生物医药、商业连锁等产业,积极

30、吸引大型民营企业在宁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建立物流、采购、培训、中介服务中心。到2015年,力争有20家企业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有10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注册资本达到4500亿元。第十章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开放新格局,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第一节 提升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并举,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和研发机构,实现由引进资金向引进全要素转变。以世界500强和行业50强为重点,策划和引进一批大企业、大财团和大项

31、目,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鼓励外资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销售机构和地区总部。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到201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新增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40个,具有地区总部性质的外资功能性项目50个,总数分别达到200个、100个。深化宁台、宁港和宁新合作。认真落实ECFA和CEPA,深化南京和台湾、香港之间的服务贸易合作,积极引进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金融业、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等中介行业以及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机构。

32、推进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建设,逐步形成以生态科技、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境外项目合作与开发,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兼并和收购境外企业和知名品牌。“十二五”期间,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12亿美元,比“十一五”翻一番。第二节 推动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优化贸易结构。推动外贸出口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加快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出口,支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

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国际市场。到2015年,外贸出口超过4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业绩年均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优先发展通信和电力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创意和动漫服务外包,重点培育金融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外包、物流服务外包,加快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40%,到2015年突破130亿美元,其中离岸执行额达到60亿美元。到2015年,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达到4家,5000人以上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0家。第三节 营造公平高效的开放氛围加强口岸配套功能

34、建设。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口岸功能平台创新,加快“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组建并运作金陵海关、综合保税区,建成口岸综合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南京港外贸货运量年均增长18%以上;禄口机场出入境人员年均增长20%以上,外贸货运量年均增长25%以上。建立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防范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长效机制。做好对外贸易和投资风险预警、风险管理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开放型经济绩效评价体系。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加强重点国别、重点产业预警监测,保障企业权益。充分发挥贸易促进机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商会的作用,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形成政府、中介组织、企业

35、三位一体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促进公平贸易。第十一章 发挥国有经济带动作用推进开放式重组。鼓励外资、民资、央属企业等各类资本参与市属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到2015年,国有企业的主业进一步突出,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金融、先进制造、公用事业、文化传媒、酒店房地产等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到2015年,国有资本实力进一步壮大,国有控参股企业资产超过1万亿元,国有权益、经营收入、利税等各项指标实现翻一番。创新融资方式。在保持现有融资方式和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融资租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并购贷款等融资新品牌,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资产向资本转换、资本向

36、证券化转换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实现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到2015年,在现有10家上市企业的基础上,新增国有控参股上市公司10家以上,募集资金260亿元,实现投融资3700亿元,完成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促进全市重大项目顺利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决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以经营业绩为主要方向,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用人机制。在法人治理结构、重大事项管理、考核与激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建立一套透明、规范、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逐步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第五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第十二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枢纽性、功能

37、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内外通达、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保障青奥会举办和城市发展需要。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对外综合交通能力。建设滨江发展带、江海联运港、铁路枢纽港和禄口航空港“一带三港”,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路面公交等多级网络合一,形成功能强大、运行高效、运输方式齐全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完成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禄口机场从4E级提升到4F级,完成六合马鞍机场建设和大校场机场搬迁,推进土山机场搬迁,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型航空枢纽港。建成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城际、宁安城际和宁启复线铁路,构建沪宁杭合“1小时”交通圈,建成铁路南京南站,初

38、步形成国家级特大型铁路枢纽。实施宁芜铁路货运线外绕项目,优化铁路枢纽货场布局。配合推进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治理上延至南京工程,加快南京港口建设,推进龙潭、西坝等江海港公用码头建设,完成芜申运河南京段航道整治,建设多功能、江海联运的国家级主枢纽港。加快推进南京、镇江、扬州组合港建设。完善“两环两横十四射”的高速公路网及国省干线公路网,建成长江四桥、纬三路过江通道等过江通道,启动江山大街过江通道建设,贯通南京绕越高速公路,建成连接都市圈的江六、溧马、淳芜等高速公路。完善快速路系统建设。完成绕城公路城市化改造、模范西路快速化改造以及纬七路东进工程等建设,完善主城“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系统;完成纬一路

39、快速化改造、胜利村路快速化改造,建成滨江大道江宁段和雨花台段、宏运大道铁路南京南站段等主城边缘快速路和外围地区快速路系统。第二节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城市能源支撑体系。重点推进华能金陵电厂、东亚电力公司4台9E级燃机热电联产机组、化工园玉带片区2台20MW热电联产机组建设。优化燃煤发电机组结构,继续鼓励热电联产,稳妥推进城市分布式能源技术。进一步发展500千伏双环网,建设江北环网节点。推进220千伏江南主城核心双环网、江北环网建设,全市形成“三片五环”的220千伏主干网架。优化老城1 10千伏电网,城市新建地区形成“三线串三站”的互联结构。扩

40、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次)、220千伏变电站25座(次),110千伏变电站74座(次)。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太阳能、风能和垃圾发电。推进八卦洲能源岛建设。完成南京南站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继续推进“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配套工程,新建天然气高压管200公里,重点建成东阳、江宁、江北等LNG调峰储配站。第三节 完善城乡水利设施提升防洪除涝减灾能力。加强南京主城、副城、新城防洪圈建设,提高城市防洪除涝标准。巩固长江堤防,提升长江干堤防洪能力,加快长江南京新济洲、八卦洲河段的整治,加强重点通江河的口门控制及堤防建设。到2015年,长江干堤防洪标准全面达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设防标准,通

41、江河道达到2050年一遇;南京城市防洪标准全面达到100年一遇;郊县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重点城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加强流域治理。继续开展秦淮河、滁河、水阳江等干流及重点支流河道整治、堤防达标工程建设,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到2015年,秦淮河流域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滁河、水阳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40年一遇。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中小河流整治和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水利工程,不断改善水土环境。“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3个灌区改造、6个圩区综合治理、30个生态小流域和27个节水灌溉片建设。第十三章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根据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

42、江发展的都市区格局,“十二五”期间,按照功能引领、统筹协调、聚焦突破、中心提升、南拓北进的思路,坚持“三集中一疏散”方针,深入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一城三区”建设,加快形成“五个中心”。功能引领,聚焦突破。重点突破科技研发、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商贸商务、文化教育等功能。加快河西新城建设,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区。依托铁路南京南站建设和大校场机场搬迁,高标准建设南部新城,培育城市综合服务和高端产业集聚功能,打造智慧新城。以科学城、生态城和宜居城为目标,加快建设麒麟科技创新园。加快旧城更新与产业升级步伐,推进下关滨江商务区和燕子矶地区功能提升。加大浦口新城建设力度,增强服

43、务江北、辐射中西部的功能。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生态化的要求,建设江心洲生态科技岛。中心提升,南拓北进。中心是指中心城区,包括老城区、南部新城区、东部新城区、河西新城区和江北新城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交通便利、经济文化活动活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有效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强化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形成承担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集聚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沿江开发,以江海联运港为重点,以仙林副城为核心,加快宁镇扬一体化进程,提高南京的区域辐射力和发展能级。拉开南北发展轴,以铁路南京南站、软件园、空港新城、六合马鞍机场、江北轻轨建设等重点区域和重大项

44、目建设为依托,顺应南京经济扩散的主体方向,完善轴线上重要板块的功能,促进南北轴向节点的发展壮大。利用南北轴发展,促进北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实现江南江北融合,增强对苏北、皖东的辐射,加快形成南北互动融合、协调发展的格局。第十四章 建设文化南京充分发挥南京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文化强市。第一节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彰显名城历史文化内涵。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之心,深入挖掘南京六朝、明朝、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三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特色。挖掘整理南京丰厚的佛教文化资源,凸显南京国际佛教中心的城市地位 。保护和彰

45、显南京革命文化资源,凸显红色文化特色。保护古都整体格局。进一步加强明城墙以内的老城保护,以疏解老城功能、加快建设新区的总体战略,实施老城双控双提升政策。严格实施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动城南历史城区的保护、更新和复兴,加快实施门西荷花塘、颐和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精心保护历史风貌、传统空间肌理,完成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建设,形成世界独有的四重城郭并举的古都城市格局。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六朝遗址博物馆、明皇宫遗址公园等一批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建成开放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完成明外郭展示馆等一批博物馆建设。以保护和建设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和琉璃塔为依托,形成南京国际佛教中心的重要载

46、体。实施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和保护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坚持“原址保护”和“应保尽保”的原则,加强文物建筑的抢险修缮和整治,维护和逐步恢复历史风貌与环境特色。继续做好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与管理工作,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加强历史档案的抢救和保护。重视发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明城墙申遗工作取得突破。第二节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江苏大剧院、南京文化艺术城、

47、南京美术馆、小红花艺术学校、渡江战役纪念馆二期、南京档案新馆、方志馆等重点工程,改造雨花台纪念馆,形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产品。加大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力度,推进文艺人才培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支持原创性作品和精品创作。培育特色品牌剧目和文化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剧目在宁演出,活跃演出市场。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和健全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加快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

48、。不断壮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等优势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数字电视、数字出版、手机报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精心策划和组织“名城会”、“文博会”等特色鲜明的会展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文化名片。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加快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新时期市民精神。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五章 建设智慧南京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优化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智慧产业发展和高端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环境。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推进信息网络的宽带化、泛在化。继续保持南京信息基础设施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加快实施城市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