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72260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世界”是“在相互交往中被经验并且作为一种无限开放的任务不断地交付给我们”的。(伽达默尔)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

2、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可以说,它在生活世界交际中,心灵的敞开度大了,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也高了。据有关统计

3、,2004 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2756.71万人,仅农村学生就有8121.23万人,占了其中的63.7,我国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受益者,不应该仅仅是城 市的青少年,更应该包括农村的孩子。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 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研究还属于一片空白。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必须毫无例外的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1、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1 世纪的社会一个

4、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信息万变的社会,交往活动是21世纪人的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有强烈交往意识,通过交往,开放自己,大 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接受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使之得以顺利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紧跟时代脉搏的需要。2、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 口语交际过程中,个个参与,人人实践,学生在广阔的互动空间里学习语文、识字用字、用词造句、润饰成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交际中能培养学生 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能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口语交际综合性课堂教学能打破过去传统教学“说”与“听”不能同步的环节

5、,把过去“轻说” “轻听”,重“写作”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予以否定,同时更能打破学生“守口如瓶”的僵局,锻炼学生的胆量与勇气。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展开口语交际活动,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听”促“说”,以“说”促“写”,相互结合,提高能力,迎合素质教育。3、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促使农村孩子知行统一发展的需要。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行一旦分离,必能导致活动变形。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口语交际课把口语和交际结合,避免了孤立的听话、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规范了口头语言,培养的是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6、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不仅表现在说的准确,流利上,更表现为说的状态、形式上,也就是要求在口语交际的时候,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是对学生道德认知和社会交际能力的综合要求。使农村学生们对语言的认知、语言的运用、语言的交际结合,增强了农村孩子们对语言的知、行统一,有利于提高语文听说教学效率。三、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目 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 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

7、用什么样的语言使得体等。导致我国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主要因素有:1、学生见识少。有人用“文化的沙漠”来形容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这话虽然有点过,但也多少道出了一点现实。大多数农村没有图书馆,家里没有图书架,学生课外阅读没有书,除了电视,几乎看不到有什么新鲜的东西。除了学校等一些机关单位,报纸、杂志、书籍等文化传播途径,几乎都不存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造成农村学生的见识少。见识少直接导致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匮乏,学生表达的原材料的缺乏,使口语交际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本。 2、家庭教育差。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普遍缺少现代城市文明生活的经验,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既无经验亦无主动意识对孩子进行

8、素质教育。加上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3、语言环境恶劣。另外家 长也只重视笔试成绩而不在意口头表达能力,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除了学校外,农村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土话、方言,有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只习惯用方言来交流,不 善于也不习惯于用普通话来表达;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愿表达。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导致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薄弱的重要因素 之一。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口语交际训练途径多样化的研究。凡是有人际交

9、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双线训练,立足课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1、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口语交际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而口语交际课的落脚点是语文,大量的训练还应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

10、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识字课、阅读课和作文课中。2、充分利用农村独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生活的母语环境,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生活是实施“口语交际训练”的无边课堂。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适合儿童的知识首先是儿童在现实事物中寻求的知识和真理,应该让儿童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经验,对儿童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因此,教师应当从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出发,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活动素材,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有价值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交际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

11、际活动,也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二)口语交际指导方法情境化的研究。教 无定法,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 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因为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 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因而要上活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可以这么说,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 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三)口语交际课堂评价多元性的

12、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无纸化的过程,因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显得格外重要。我们提倡口语交际课堂上采用多元性评价。评 价视点既有听说还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在语言因素方面,不仅要继承听话说话课的一贯做法,借助评价激活学生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 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和得体性。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以全面完成口语 交际课教学

13、的任务。当然,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因为口语交际课讲究的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所以教师应下放评议权,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评价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互相欣赏、互相悦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工作始于2004年11月,分四步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大面积推广阶段和总结阶段。具体工作如下:(一)准备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1月)课题组在全校选取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语文教师作为主研人员,围绕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深入我样本学校开展调查研究。(二)实施阶段(2005

14、年2月10月) 1、课题组以信息专辑的形式向学校下发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师们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验工作写出心得体会,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为了掌握实验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修正实施方案、调控学校的实验工作,同时也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通过看活动、听汇报、查资料等调研活动所掌握的情 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总结成败得失、提出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措施、修正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3、为了拓宽信息反馈渠道,课题组设计印制活动记录卡,包括活动名称或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的基本情况、活动总结与评价等项目。通过对记录卡的分析,为

15、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三)大面积推广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9月)为了将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紧密结合,以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和标尺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在推广的过程中深化研究,完善方案,使之更具实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为此,课题组开展大量的研究推广工作。1、课题的推广工作首先在本校进行。 2、课题组要求将本活动向兄弟学校开放,以加强样本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及成果共享的目的。3、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向非样本学校推广。(四)总结阶段(2006年9月12月)至2006年9月,大面积推广实施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2006年12月份,我们着手对各阶段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完成了资料的整理、实施方案的修改、工作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并开始对下阶段的工作进行规划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