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69441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doc(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中国古代文学体裁1、诗歌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

2、特点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悲秋母题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概述建安风骨:时代北京,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南

3、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沈宋与律诗的确立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白居易艺术成就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刘禹锡与柳宗元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郊寒岛瘦,诗鬼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欧阳修和王安石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文学主张,

4、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苏轼的诗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人陆游: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时代意义,后世影响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明代诗:台阁三杨,茶陵派,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清代诗: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神韵论,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宗唐宗宋,黄遵宪新体诗,梁启超诗界革命2、赋赋作为文体的源流演变情况主要赋家及其作品: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骈赋与骈文概况3、词概述词体的别名,结构,体式,历史嬗变等基本知识花间词与李煜:代表作品,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概述敦煌曲子词柳永的意义:慢词周邦彦的意义:以赋为词苏轼的词:以诗为词李清照:女性词家,词别是一家姜夔于与吴文英辛弃疾的意义

5、:以文为词对比分析:柳与周,苏辛,姜吴,秦观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清词:清初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4、曲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结构,体制,形式,体裁,概念名词分析元代散曲作家:关马,酸甜乐府,张可久,张养浩明清散曲:成就不高,可以略5、散文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典籍,简单分类,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色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司马迁与史记: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结构分类,纪传体,互见法史记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汉书的成就及其影响骈文的特点与形成,篇目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要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晚唐小品文:作家,时代背

6、景,主要内容宋代诗文运动:领袖,文学主张,文学史意义苏轼的文:兼及文学主张明文:兼诗,前后七子,李贽童心说,公安派,唐宋派清文:清初三大家(与诗那三大家不一样)桐城派,阳湖派6、戏剧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中国戏曲的形成(源流演变)及元杂剧的兴起(时代背景)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点:重点在概念名词解释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关汉卿的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时代精神其他关剧提要关马郑白代表作西厢故事的承继和演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爱情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其他作品提要: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爱情剧,社会剧南戏:形成,发展,体制四大传奇及琵琶记明传奇概况汤显祖: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临川

7、四梦提要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苏州派简介:李玉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花部和雅部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7、小说小说溯源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唐传奇:兴起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后世影响话本:产生与体制,篇目提要,侧重名词解释明代四大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体制,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小说批评分析明代其他小说:历史,神魔,世情三言二拍简介聊斋和阅微草堂笔记儒林外史:作者,思想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红楼梦:思想内容,主要典型,对传统写

8、法的打破,时代精神,批评理论清代其他小说提要:狭邪,黑幕,讽刺8、古代文论诗言志,诗缘情,情志统一兴观群怨论:孔子,王夫之庄子的美学思想文学史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评价:发愤抒情和发愤著书王充的文学主张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杜甫论诗陈子昂风骨兴寄论唐古文运动唐新乐府运动江西派诗论严羽沧浪诗评王夫之叶燮明清戏曲本色论李渔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小说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详解)1、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通过任命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

9、活内容的故事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对诸如洪荒灾害,风雨雷电的自然想象无法解释,一方面又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勇于探索并表现出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但这种愿望正能靠幻想来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神话,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以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形象化的结果中国的古代神话丰富多彩但保存下来的不多,按内容大致分类如下: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禹繇治水氏族神话:黄帝战蚩尤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滥觞,它丰富的素材,浪漫的想象,无不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掀开光辉灿烂的第一页2、关于诗经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10、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采诗,献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的作品来源与编定情况笙诗小雅寸目无辞,共6篇,皆为用笙演奏的通用乐章名四始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变风变雅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时世由盛转衰,政纲崩坏,变风变雅犹指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荒淫暴虐丑行等显示注意诗章,变风变雅承载着诗可以怨的功能,其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作家,但在孔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有体现出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特点六义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现在一般认

11、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风指各地民间曲调,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颂指宗庙祭祀配以舞蹈的曲调,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总之,六义之中,风雅颂是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3、关于楚辞楚辞是继诗之后的一种独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它是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到汉代概称辞赋楚辞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喜欢,自然景色,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楚辞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了中国诗

12、歌史的浪漫主义传统从表现手法来看,楚辞不但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将之进一步发展为象征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审美蕴涵从句式和篇章结构看,楚辞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展为更富表现力,容量更大的六七言新句式,并间以兮,些等语气词,这成为楚辞体的重要标志从作者和作品风格看,诗经多为民间集体创作,风格朴素自然,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其作品铺张夸饰,辞藻华丽,感情更为丰沛,形成一种弘博丽雅的风格楚辞的社会文化渊源:楚地的地方音乐的发达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楚地巫祝祭祀之风盛行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4、关于赋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入乐的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一

13、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赋的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序,说明赋的缘起,概述主旨,本部为赋的主体,它以韵语为主,多罗列名物,堆砌辞藻,终篇为赋的总结,劝百讽一,赋的形式大致有七体和对问体两种,前者以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对问体则是假设客人向作者质难而作者针对质难辩解,前者以枚乘七发,后者以东方朔答客难为典型赋作赋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汉强盛时代客观上需要一种润色鸿业的新兴文体,赋体空前的规模给了作家驰骋才情的舞台,也对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帝国能够极致的赞

14、美描绘,到了东汉时期,以张衡归田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的出现和南北朝骈赋的盛行,体现着诗赋合流的倾向,而以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为代表的文赋则洗尽了早期辞赋润色鸿业,劝百讽一之弊也有力的扭转了骈体赋形式主义倾向,更多的切入历史,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直至小说这一反映现实人生的最佳文体出现,赋才渐渐式微5、关于乐府乐府最早是西汉一个官署的名称,顾炎武:后人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之曰乐府。后演变为一种诗体,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大系统乐府诗特指那些由国家音乐机关所采集整理编定的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进步诗人在向民歌学习的过程中,以其创作实践有丰富了乐府诗,乐府诗的演变与发展有着

15、清晰的脉络两汉乐府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借古题写时事,开创了文人乐府,形成了乐府的两大系统,民歌乐府到南北朝为一变,以吴声歌曲为代表的南北朝民歌几乎都是以爱情为题材,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对唐诗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而文人乐府到唐代李白融合南朝乐府的明转天然和北朝乐府的质朴刚健,将文人古题乐府带上最高峰,但后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向上直承两汉乐府的文学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创新题乐府,向下又深刻影响了白居易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白氏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的进

16、步文学主张,总之,乐府诗代表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进步传统,它的演变与发展泽溉了历朝累代的诗人,可以说,两汉以降的进步诗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当然,自宋后,词曲也称乐府,如东坡悦服,酸甜乐府,这种混淆仅着眼于音乐性一点,可略而不论。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所出现的比较优秀的诗歌,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其内容或反映社会之动乱,或抒发其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遒劲,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均有鲜明特色。后人称这种特色为建安风骨,唐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即指此而言,李白也对蓬莱文章建安骨加以称道。【正始体】三国魏后期的一种诗风,以其开始出现于魏齐王芳正始年间

17、,故名。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体:正始体,魏年号,嵇康、阮籍诸公多诗。又文心雕龙明诗: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他们作品,一般注重炼字析句,追求词藻的华美,渐流于轻绮靡丽,尽失建安风骨。【元嘉体】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严羽沧浪诗话谓:元嘉体,宋年号,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诸公之诗。【齐梁体】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类诗歌,多计究音律对偶,绮丽浮艳。世称齐梁体。【宫体】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作者以梁简文帝为首,大都描绘声色。【徐庾体】南朝

18、梁徐、庾二家父子的诗风、文风。周书庾信传:时庚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离为左卫率,离子陵及人信肩吾子并为抄撰学士.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但庾信作品的风格后来有所转变。【玉台体】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一种诗风。陈徐陵编选玉台新咏,其自序说:撰录艳歌,凡为十卷。所收诗篇,虽有少数质朴刚健之作,但大多文词纤艳。后遂称此种类型的作品为玉台体。【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即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元和体】1.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据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有些人

19、专事摹仿他们那些互相唱和的长篇排律,和流连光景的短扩篇,当时也都目之为元和体。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2.指唐代中、后期出现的摹拟元和作家的作品。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长庆体】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两人是好在友,诗歌风格亦相近。其作品皆于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元稹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故名。【香奁体】以唐韩屋香奁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该集中诗多绮丽脂粉之语。后遂称此类型的作品为香奁体,又名艳体。【元右体】指宋哲宗元右年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人的诗风。严羽

20、沧浪诗话称为元右体。注:右原为衣旁加右字。【台阁体】明初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其特征是形式典雅工丽,内容多为粉饰太平和颂统治者功德。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以中唐诗人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两人是挚友,诗歌风格相近,都喜欢琢句雕章。他们着力实践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在形式上追求翻空出奇,形成一种奇险怪僻的诗风,具有某些形式主义倾向,但他们的诗对扭转大历以来平庸糜荡的诗风起了一定作用。韩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最大特点是以文为诗,孟郊是另一代表人物,除二人之外,贾岛、卢仝、刘叉等,也都是这一诗派的成员。【边塞诗派】盛唐

21、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其诗派的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也客观的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以奋发向上力量。无论从开拓诗歌题材还是艺术上的创新,都取得突出成就,大大促进了盛唐诗歌繁荣。在我国历代诗坛上,其诗派占有一定的地位。【田园诗派】盛唐另一重要诗歌流派,此派诗人以善于描绘田园生活著称,其代表人物为王维和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王、孟等人继承并发展了魏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等优秀的田园山水诗人的

22、传统。此诗派流露出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黑暗官场的厌恶,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并称两大诗派,其艺术技巧较高,得到后人推崇。【花间诗派】五代时西蜀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尊崇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牛峤、牛希济、欧阳炯等人。后蜀赵承祚把这些词人的作品收录成集,取名花间集,花间诗派因而得名。温庭筠以浓艳之色彩,华丽之词藻,构成其香而软的风格,他精通音律,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作用。【南唐诗派】五代时南唐的一个词派。代表人物中有李王景、后主李煜和元老冯延巳,南唐君臣终日纵情声色,不图进取,因此,他们的词都有一种颓靡浮艳,香艳的

23、色彩情调。后主李煜的成就较高,广为传诵的虞美人感情真挚,格调哀婉,扩展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江西诗派】宋文学流派。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其中作者,不都是江西人。而与本中同时,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者曾几、陈与义二家,却未列入宗派图内。稍后,杨万里又以曾弦、曾思二家被为江西续派。江西诗人论诗,多强调活法,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倡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每袭用前人诗意而且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之一。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首。他们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

24、文章的法度,但应有自己的特点,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拟古主张表示不满。注:前七子为明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后七子为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吴江派】明代戏曲流派之一,也叫格律派,以吴江人沈王景为代表。他主张戏曲的语言本色,强调戏曲的音律,并以此为品评戏曲价值的唯一标准。他的主张在当时曾得到不少人支持,其主要作家有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等人,在创作实践上,其命意多主风世,戏曲内容多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和宿命论。主张语言本色,并努力实践,动摇了当时浮华的文风。【临川派】明代戏曲流派之一,因其主要代

25、表是汤显祖,他又是临川人,故名。此派代表作家还有孟称舜、阮大铖、吴炳等人,汤显祖在戏曲创作理论上强调戏曲要以内容为主,很重视戏剧的思想教育。言予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与吴江派恰巧相反,一是为意可以致曲,一是为曲可以伤意。汤的代表作品牡丹亭在整个戏剧史上耸起另一座高峰,虽汤显祖忽视戏曲格律和音乐美的重要性,但其辉煌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为戏剧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袁是公安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抒发性灵,企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当时很有影响。其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

26、,但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竟陵派】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他们反对拟古,要求抒写灵性,其主张和公安异曲同工,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有浮浅之弊,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矫之,以致流于艰涩。【苏州派】明末清初的重要的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包括朱目崔、朱佐朝、邱园、毕魏、张大复等。交往密切,常组织带有集体创作性质的写剧活动,又都是苏州人,故名,此派的作品大都能联系社会实际,思想性强。艺术上广泛吸取了各种民间艺术营养,取材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厚,故其剧作不仅是案头文学,而且是本色当行。对一些落后倾向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当时剧坛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复社】明

27、末一个全国性文社组织,领导人是张溥、张采。他们集合南北各地文士三千多人大会于虎丘,约于1663年成立复社。复社成员正义感强,崇尚气节,关心大众疾苦。以文社形式进行政治和社会活动。复社在文学上主张复古,实际上是要使复古为现实服务。复社中许多作家,像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都写了不少慷慨激昂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由于复社主张抗清,于顺治九年1752年被清政府取缔,在文学史上这样大规模的文学组织,与政治这样关系密切的社团还很少见,它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注:明末抗清斗争时,复社成员大多壮烈殉国。【浙西词派】清词流派之一,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重要作家有厉鄂等,其作品多写琐事,记宴游,在艺术性方面,则把宋

28、代词人周邦彦、姜夔的风络、格律和技巧,奉为填词最高境界。【桐城派】清散文流派。由康熙时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魁、姚鼐等以加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但后来桐城派的作家,却都不是桐城人。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其作品略显空洞,但在清代颇有影响。【阳湖派】清代散流派。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恽为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后继者亦多同县人,故名。他们的渊源,出于桐城派,但对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有所不满;作文取法儒家经典,而又参以诸子百家之书,故文风较为恣肆。【常州词派】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反对浙西词派的寄兴不高,提出要依据儒家诗教,尊崇词体,强调寄托,同时又竭力在前人作品中寻求微言大义,流于穿凿附会。他们的作品,意旨亦较为隐晦。对清末词坛影响颇大。【同光体】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一味模宋代的江西诗派,并流露出不满民主革命的情绪。因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后遂以此作为这一诗派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