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396371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02一、选择题(40分)1.(2018大庆)下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历史遗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中国文明2.下列关于古代埃及法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B.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C.国王可用王杖责打大臣D.古王国时代,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3.(2018海南)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面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A.甲骨文B.腓尼基文字C.楔形文字D.象形文字4.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据此制定

2、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太阳历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5.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 )A.古代埃及国土面积缩小B.古代埃及王权的逐渐衰落C.尼罗河水量变少D.社会矛盾激化6.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这些国家的建立者是( )A.埃及人B.苏美尔人C.雅利安人D.蒙古人7.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种文字是( )A.象形文字B.甲骨文C.字母文字D.楔形文字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

3、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此规定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特别保护奴隶的头发B.古巴比伦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C.古巴比伦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古巴比伦奴隶有理发的自由9.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十一大博物馆。它拥有近30万件文物,其中不少出土自两河流域。这个博物馆主要展示了( )A.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B.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果C.古代罗马的文明成果D.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10.(2018徐州)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

4、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11.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B.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不存在买卖奴隶的现象C.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1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下列各项属于他采取的措施的是( )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大兴水利制定太阳历创立佛教A.B.C.D.13.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 )A.哈拉帕时期B.摩亨佐达罗时期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D.迦毗罗时期14.“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

5、。”材料反映的是( )A.古埃及奴隶制度B.汉谟拉比法典C.古印度种姓制度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15.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有(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佛教的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公元1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A.B.C.D.16.课本剧表演是课堂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部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剧本,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A.首陀罗担任官员在办案B.吠舍在田间劳动C.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D.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17.下列有关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是古代

6、印度早期文明遗址B.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C.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D.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传入中国18.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两河流域A.B.C.D.19.(2018甘肃改编)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甲骨文楔形文字A.B.C.D.20.(2018泰安非毕业年级)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

7、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二、非选择题(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等大权于一身。金字塔是其权力的象征。(1)材料一中的“国王”与金字塔有什么关系?(3分)材料二“埃及文明即使在最繁荣的时期也追求神秘和封闭,甚至追求不可理解性,结果只能故步自封,终于难以为继埃及的古文明,基本上已经遗失”“几个文明古国的现代化步履维艰,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历史负担太重,玩弄历史的人

8、太多。只有把该遗忘的遗忘了,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恢复自己刚健的轮廓。”(2)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古代文明成果。(6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1)材料一应该出自何处?属于哪一文明古国?(6分)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3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

9、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材料二高种姓人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高种姓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人辱骂高种姓人,轻者施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该制度源于哪一部落的入侵?(4分)(2)材料一中的“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什么?(8分)(3)材料二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4.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

10、学习小组搜集了关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一些资料,请你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探究学习。感受文明(1)你能分别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这些文明成果的名称吗?(8分)分析史料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汉谟拉比法典(2)仔细分析史料,前两条和第三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这说明了什么?(6分)放飞想象(3)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想象,分别以吠舍和婆罗门的身份写一段文字,就种姓制度加以辩论。(6分)深入探究(4)除了中国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在地球上消失了,

11、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请你探究一下这三个文明古国文化消失的原因。(三条即可)(6分)第一单元测试答案一、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A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C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A二、21.【答案】(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2)应珍视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加大研究与保护力度;不能故步自封,应该加强同世界各国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文明共同进

12、步。(只要意思相近即可)22.【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2)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23.【答案】(1)种姓制度。雅利安人。(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3)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24.【答案】(1)图一: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图二:甲骨文;图三:汉谟拉比法典;图四:种姓制度。(2)前两条实行对等惩罚,而第三条实行不对等惩罚。因为第三条中的奴隶和自由民之子身份等级不同。这说明了该法典是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3)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一样拥有社会权利,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婆罗门:你这个家伙,想造反啦?梵天用嘴演化出我们,而用腿生出你们,难道腿可以与嘴平等吗?给我好好干活去!(4)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入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