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全册.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17658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199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全册.doc(19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精品文档】第 199 页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高考预测 本节知识常以天文现象和航天工程为载体,考察地球的普通与特殊性。重点放在利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问题。二、自学自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组成 、 、 、 、 等天体组成。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 、 的现象,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图(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 、 、 、 巨行星: 、 远日行星: 、 (2)运动特征: 性、 性、 性

2、。(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相同之处。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 的宇宙环境, 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适宜的 、适合生物呼吸的 、 的存在。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成因分析(1)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就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在太阳系中,太阳及大小行星的运动特征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具体表现如下: (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四、堂内练习1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大多都是( )A星空 B恒星 C行星D彗星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

3、 D.已发射到宇宙中的人造卫星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东方天空上演了一幕“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由高到低排列。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阅读上述材料回答35题3. “众星捧月”这一天文奇观中,能体现出_级天体系统。 ( ) A.1 B.2 C. 3 D. 4 4.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5.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 )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6近日

4、,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与地球相比,该行星( )质量与地球相似 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 有卫星环绕 离中心恒星的距离适中AB CD7.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五、课后练习1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 ) A与太阳的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 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2.下列属于天

5、体的是( )陨星 恒星 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 蟹状星云 哈雷彗星 狮子座流星雨 总星系A. B. C. D.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 B C D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

6、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45题。4.“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5.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近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67题。6.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B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此刻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日食现象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编:朱光红 审核人:吕振华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通过一些太阳最新的活动考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

7、辐射的分布图来考察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以及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就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二、自学自练(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能量来源直接提供_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_。煤、石油等矿化石能源由_转化而成的。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_的主要动力。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和_,周期大约为_年。(3)主要影响:扰动地球上空的_,影响_。扰乱地球磁场,产生“_”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_的高空大气,产生“_”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_、

8、_等。三、考点讲解考点一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和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1纬度因素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全球年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如下图所示);因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2.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3.天气状况: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考点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类型太阳外部圈层 现象本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光球层太阳光球上的黑斑点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9、;(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现象,产生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耀斑来色球层太阳色球上的亮斑块色球上的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日珥太阳色球上的红色火焰太阳风日冕层日冕层上飞向宇宙间的带电粒子流四、课堂练习(2012届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12题。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20002001年 B20222023年 C20062007年 D20872088年下列现象可能由于太阳活动而造成的是( )A. 气温异常升高B

10、. 有线电话突然中断C. 山体发生滑坡D. 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2012届河南省豫南九校上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45题。4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5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

11、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6右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区高,主要因为区()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2011年6月7日,美国宇航局称观测到数年来最剧烈的太阳黑子活动,场面壮观,这波黑子活动引发的太阳风暴在6月8日抵达地球。据此回答78题。7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五、课后练习(2012广东卷)1.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卫星导航失败 B. 风力

12、电厂增产 C. 生活耗能降低 D.人口迁移加快 (2012北京东城期末)读图,完成23题。2.地所在的地形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横断山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3.年太阳总辐射量地小于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云量大 B地势高,空气稀薄C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45题。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M地6.06.47.17.47.97.35.97.27.37.16.35.9N地4.24.85.97.79.411.211.711.09.26.75.14

13、.14.M地4、5月份日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 B昼长夜短 C气温较高 D晴天多5.N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011年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布的照片显示,太阳表面喷射出巨大的弧状太阳耀斑,这个“火环”的温度可达到数千万摄氏度。据此回答67题。6.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7.上题所述影响最强的时刻可能出现在当地 () A黎明 B中午 C傍晚 D午夜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主编:朱光红

14、审核人:吕振华一、高考预测 本节知识主要考察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以及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二、自学自练(一)地球的内部圈层(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1)划分依据:地震波 的变化。(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S 较慢 P 较快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3)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界面C:_,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界面D:_,S波传播速度完全消失,P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_:C以上部分。(2)_:C、D之间部分。(3)_:D以内部分(外核E和内核F)。(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

15、外部圈层: A: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B: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圈层 C: :地球表层 及 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_(软流层以上)。2.三大类岩石的类型: 、 、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石的分类:A是_;B是变质岩;C是_。(2)地质作用:_;_;变质作用;_。三、考点解读考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1.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2.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70100千米地

16、表至软流层考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上面的模式图: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 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 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 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学法指导】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

17、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这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了沉积岩。堂内练习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3结合右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关于上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A地震波通过界面时,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B在D、E

18、两圈层,既能检测到横波、又能检测到纵波C地震波通过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D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4题。4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12届山东省济宁重点中学高三期中考试)5.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 )A B C D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

19、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67题。6.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1)(3)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A和BC是,D是,CDE是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是。(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课后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

20、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艾青)1艾青描述的地理事物存在于()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岩浆2上题中选择的地理事物()A具有层理构造 B一定含有化石C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D与其“前身”相比,结构和矿物成分没有变化(2011济南模拟)右图为某学生外出旅游时拍到的照片。观察此照片回答34题。3.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A2个B3个 C4个 D5个4.图中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在地球上是相互渗透和重叠的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

21、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2011全国文综,12)读右图,完成56题。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2012湘潭质检)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7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玉树地震相关资料。材料二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来源:学。科。网(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玉树 B成都 C上海 D北京(2)

2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试简述其研究原理。(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_(面),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_。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主备人:吕振华 审核人:谢裕城一、高考预测1.考查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以等压线图、示意图等为载体,结合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防灾、体育锻炼等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保温效应及热力环流的形成、气压场中风向和风力的判读。二、自学自练(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23、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 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 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主要方式是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 ,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 的力。该力 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 。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 、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24、的应用1.示图法认识太阳辐射能的传递、转换过程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能的传递和转换具体表现如下:如下图所示:2.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考点二气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冬季还是夏季,

25、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北半球较曲折: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地形(地势高低);洋流(2)气温的时间变化考点三热力环流1.用原理示意图动态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注意空间气压

26、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热量差大气上升或下降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海陆风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形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

27、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四、堂内练习一、选择题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请回答12题。1. 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25 B12 C.10 D82.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

28、是( )A B. C D.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A海陆风 B焚风 C山谷风 D季风4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白天,乙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夜晚B甲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夜晚,乙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白天C甲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冬季,乙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夏季D甲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夏季,乙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冬季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6.导致一天中最低

29、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7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同一水平面上的_大气_热力环流。(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弯曲

30、,高压处等压面_弯曲。(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五、课后练习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A .abcd B. abdc C. badc D. cbad2.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 )A. a、d B. c、d C. a、c D. b、d(2012广州调研)下图是某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

31、4题。3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 ()A近日点附近 B远日点附近C春分点附近 D秋分点附近4M处比同纬度大陆(澳大利亚)气温高,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马达加斯加暖流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西风 D山地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甲地气流上升B乙地是低气压中心C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Dc地正出现阴雨天气6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7关于图中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地大于两地B7月均温地小于两地C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地D两地的气温

32、年较差小于地8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向 B吹向 C吹向 D吹向(2012北京东城期末测试)读图,回答910题。9M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A3.4 B4.6C5.3 D6.210图中表示上海市区与N地之间的环流形式正确的是()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12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二、综合题13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

33、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至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_风。(4)如果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增强、减弱)。(5)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自学自练答案(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能2地面A太阳短波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 辐射热交换3温度分布和变化(二)、热力环流1纬度分布不均(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低压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

34、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堂内练习答案详解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图甲中没有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为10,则考虑温室效应作用,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温度要稍高于10。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即图乙中的(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1.B 2.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图中气流沿坡面从山谷流向山顶,表示谷风;乙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与甲图相反,表示山风。故选C项。第4题,山谷风的形成是因为白天和夜晚山顶的气温与谷地的气温存在差异。白天,山顶受热快,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谷地温度

35、较低,气流下沉,气流从山谷向山顶运动,形成谷风;夜晚恰好相反。分析这道题时要注意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季风相区别。故选A项。答案:3.C4.A解析:第5题,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故A错;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故C错;山谷冬季日温差约11,夏季日温差约13,故D错。第6题,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约4时左右,此时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答案:5.B 6.C二、综合题7.解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注意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

36、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答案(1)画图如下所示。大气上升或下降气压差异水平运动(2)画图如下所示。向下向上(3)BAD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课后练习答案详解解析:根据图中a、b、c、d的位置可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决定风力大小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答案:1.B 2.A解析:第3题,由等温线海陆分布的差异,北半球同一纬度大陆温度高,海洋温度低,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运行。第4题,M地位于南

37、半球海洋上,此时为南半球冬半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同纬度海洋温度高于大陆的温度。答案:3.B4.B解析:第5题,分析等压线分布可知,甲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乙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a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c地位于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处于北移冷锋的锋前,目前天气晴朗。第6题,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实质上就是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气流从高压中心甲流向低压中心乙的过程中,在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应斜穿等压线,流入低压中心乙的过程中气流与等压线垂直,在流出高压中心甲时与等压线垂直。答案:5.B6.C解析第7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位于大陆内部的地气候的大陆性最强,气温年较差大于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较为明显的两地。第8题,根据图中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可知,海洋上为低压,该季节为冬季,处的气压值高于处,故风由吹向;45N的理想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吹西风,故风由吹向。答案7.D8.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